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 中國致力參與太空競賽 有何誘因及問題?

撰文:凌俊賢
出版:更新:

中國研製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周四(3日)實現首次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着陸的壯舉,並傳回世界首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經過數十年探索,登陸月球已經談不上是新奇「巴閉」,但今次的成功除了象徵中國強大之餘,在技術上亦意味中國搶佔太空軍事競賽的先機。
探索月球背面月不但有助開發月球龐大的礦物資源,更是實現月球殖民的踏腳石。在中國加入太空競賽的雄心下,美國等西方國家亦感到威脅,未來各國如何協調在太空的關係,將是一大課題。

嫦娥四號登月球背面:中國研製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周四(3日)實現首次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着陸的壯舉。圖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新華社)

月球背面開發資源

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南極盆地的馮·卡門(Von Kármán)環形山登陸。科學家普遍相信這個盆地除了有豐富礦物,更可能存在大量重要的核燃料氦-3及水資源。這次任務成功意味中國在月球開發這些資源時處於更有利位置。

除了覬覦月球天然資源,這顆地球的衛星更可作為人類漫長太空任務中的補給基地,為太空人提供食水、氧氣及燃料。美國國防部密涅瓦研究所(Minerva Research Institute)分析師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形容,今次將成為中國未來載人登月及其他太空任務的踏腳石,有助​實現殖民月球目標及主導太空話語權。

嫦娥四號登月球背面:嫦娥四號成功在馮·卡門(Von Kármán)環形山登陸,這個盆地有豐富礦物,更可能存在大量重要核燃料氦-3及水資源。圖為嫦娥四號傳回的世界首張近距離月背影像圖。(中國國家航天局)

國際太空競賽遲來先上岸

中國是國際太空競賽的後來參與者,較蘇聯及美國遲了42年才首次實現載人太空飛行。不過,中國仍致力在2030年趕上俄羅斯和美國成為主要太空強國,並希望在2022年或之前完成組建「天宮號太空站」。由於美國計劃在2025年前停止向國際太空站提供營運資金,天宮太空站可能會成為國際間新的太空基地。

中國致力太空競賽的雄心引起美國等西方國家擔心,並紛紛出招應對。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多次推動美國太空發展,希望在2020年開始組建美軍第六個軍事部門「太空軍」(Space Force),他在2018年12月向國防部下令,要求成立太空指揮部,為設立太空部隊踏出重要一步,以確保美國在太空軍備競賽繼續領先。

英國國防大臣韋廉信(Gavin Williamson)亦在同月宣布,會從預算中撥出1.6億英鎊用於開發創新的軍事能力應對未來威脅,包括網絡戰和太空戰。

嫦娥四號登月球背面:美國總統特朗普2017年12月簽署「頭號太空政策指令」,為日後重啟美國太空員重返月球,甚至是日後登陸火星做準備。(路透社)

科學界:有競爭才有進步

撇開政治及軍事,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卻對嫦娥四號有正面評價。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布萊登斯汀(Jim Bridenstine)周四(3日)在Twitter形容「這是人類首次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英國著名天文學家里斯(Martin Rees)則認為,如果中方願意,可以帶頭發展月球基地。有評論則指,嫦娥四號可以激發年輕人對中國及太空的興趣,正如以往美俄太空競賽那樣,有競爭才有進步。

嫦娥四號登月球背面:中國在發展太空技術方面投放大量資源,引來美國等西方國家擔廖心,但科學家卻認為有競爭才有進步。圖為美國岩士唐(Neil Armstrong)1969年成為登上月球的第一人。(視覺中國)

各國協調太空關係考起大家

中國遲來的加入很大程度上打破目前「太空俱樂部」的局勢。自美蘇冷戰太空競賽後,兩國目前已在太空合作與外交取得平衡:無論地球的外交局勢如何緊張,各國在遙遠的太空仍是和平合作。

不過這種平衡已花近半個多世紀才達到,所以中國與其他國家日後如何協調太空關係,將是一大課題,例如:俄羅斯與中國在太空是敵還是友?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