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搬龍門」修訂診斷指引 為疾病設新定義又如何?

撰文:梁凱怡 麥曉彤
出版:更新:

現今醫療科技發達,現代人理應愈來愈健康,但原來我們不知不覺間卻愈來愈多「病痛」。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上周六(25日)正式通過《國際疾病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新修訂的版本,將打機成癮列為疾病,指出過勞是「職業現象」,並將性別認同障礙除名。
大部分世衛成員國都會按照《國際疾病分類》為基礎,制定醫療政策和相關法律。世衛只要輕輕將「龍門」搬開,或足以掀起一連串連鎖效應。

▼「打機成癮」及「過勞」均有定義,請點擊片段了解更多▼

過勞影響健康 有助喚起關注

世衛早前指將過勞列為疾病,但隨後又「搬龍門」稱,已根據現有研究,把過勞的定義改為「職業現象」(occupational phenomenon),會影響健康和令人求醫,但不算疾病或健康問題。

雖然過勞並非疾病,但修改定義仍意義重大。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范伯格醫學院(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醫療社會科學教授Elaine Cheung指,世衛對過勞的新定義或有助提高個人和僱主對問題的意識。

世衛《國際疾病分類》:世衛將過勞的定義改為「職業現象」(occupational phenomenon),會影響健康和令人求醫,但不算疾病或健康問題。日本過勞死問題尤其嚴重。圖為日本東京澀谷街頭。(Getty Images)

打機成癮列疾病 電競業強烈反對

對於打機成癮正為被列為精神病,近年發展迅速的電競行業齊聲表示反對。世衛在2018年提出將打機成癮列為疾病時,娛樂軟件協會(Entertainment Software Association)已表明反對,形容舉動輕率,使真正的心理健康問題顯得不重要,強調電子遊戲並不會令人上癮。遊戲業在2018年銷售額達近440億美元,世衛的新定義或阻礙行業未來發展,可觀的收益也可能化為烏有。 

急症科醫生John Jiao卻表示,打機成癮不是在於打機時數,而是遊戲取代健康、衛生、關係、財政等各方面的地位,遊戲本身並非疾病。他形容,有關診斷有急切需要,否則「對真正的打機成癮患者通常難以向保險公司索償繳付治療費用,尤其是當他們不符合其他疾病的定義」。

世衛《國際疾病分類》:台灣最近通過同性婚姻法案,標誌亞洲同志平權的重要里程碑,世衛如今將性別認同障礙除名,也為各國政府修改相關醫療政策和法律舖路。(路透社)

性別認同障礙不再是「精神病」

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LGBT權利總監里德指,將性別認同障礙從《國際疾病分類》除名將對全球跨性別人士有「解放」的作用。他呼籲各國政府迅速改革醫院系統和法律。

在很多國家,跨性別人士必須先確診「患有」性別認同障礙,方可進行一系列的變性程序,包括更改駕駛執照的性別和接受性別確認手術。例如日本政府即使在國際和聯合國均支持捍衛LGBT權利,但國內仍遵行2004年制定的法律,要求跨性別人士更改法定性別前,要先確診患有性別認同障礙,並接受絕育等手術。

世衛修改《國際疾病分類》後,跨性別人士能夠在不被認定「患有精神病」的情況下,尋求醫療保健服務。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全國公共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