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困境誰來打救 靠SpaceX收購挽狂瀾?

撰文:梁凱怡
出版:更新:

馬斯克(Elon Musk)可謂是當代最矚目的企業家。除了最廣為人知的電動車及太陽能公司Tesla、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外,馬斯克旗下的科技帝國還有基建及隧道建設公司Boring Company、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和太陽能發電公司SolarCity。
Tesla本來是馬斯克的王牌,但隨着公司有財務問題,SpaceX迎頭趕上。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員甚至預測,如果Tesla的問題一直未有改善,就只有SpaceX能夠出手打救。但按馬斯克的往績,自己公司收購自己公司卻不一定能解決財務問題。如合併最終成真,Tesla究竟會是「福星」,抑或「掃把星」?

Tesla本來是馬斯克的王牌,但SpaceX迎頭趕上,估值比起Tesla更高。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員甚至預測,如果Tesla的問題一直未有改善,只有SpaceX能夠出手打救。(Getty Images)

太空探索比電動車更成功?

SpaceX在2019年5月成功將60個小型衛星送上近地軌道,部署「星際連接」(Starlink)計劃,並透露在2019年已獲得籌集超過10億美元的新資金。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5月底報道,SpaceX估值達333億美元(約2610億港元),而在同一時間,Tesla股價跌穿200美元,比起年初已跌超過40%,市值僅328億美元(約2570億港元),意味SpaceX價值超越Tesla。

馬斯克曾在5月底向Tesla員工發信,指除非公司大幅削減開支,否則將於10個月內花光所有現金。有傳媒披露摩根士丹利股票分析員喬納斯(Adam Jonas)與客戶之間長達55分鐘電話會議的錄音,雖然仍將目標價維持於230美元(目前Tesla確回到此股價水平),但認為「最壞情況」Tesla股價有可能跌至10美元,更提到Tesla不太可能由其他科技企業或汽車公司甚至中國公司收購,救星或者是馬斯克所創辦的SpaceX。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4月11日發射超大型火箭「獵鷹重型」(Falcon Heavy),開展首個商業任務,並首次順利回收全部3個推進器。(Getty Images)

火箭汽車風馬牛不相及 冥冥中牽上紅線

由SpaceX收購Tesla,真的可能嗎?事實上,無論在過去抑或未來,兩者的軌跡亦有重疊的地方,收購之說並非空穴來風。

2017年,Tesla和SpaceX因為一道難題而走在一起。Tesla在檢查汽車鑄鋁組件品質時,要花上多個小時,對於要追趕出貨量進度的Tesla來說,分秒都是關鍵。於是Tesla向SpaceX「求救」,工程師建議用超聲波感應器檢查,最終成功節省平均每架車8小時的組裝時間。

火箭飛船和電動車看似是風馬牛不相及,但兩者背後其實仍有共通、能夠互相學習之處,馬斯克也形容是知識上互相得益的交流。一個研發火箭,一個製造汽車,大家對用料都需要十分講究。因此,兩間公司的材料科學專家有時會召開聯合會議,一起構想和討論用料問題。他們在處理大量數據上,亦合作無間。雙方共同研發一套電腦系統,利用分析工具紀錄物料規格、數據和摘要等。

兩間公司的「大老闆」固然都是馬斯克,亦有部份管理層成員同時出任兩間公司的要職,但兩者背後交流卻遠超於此。Tesla和SpaceX甚至會共用公司飛機。前者發言人也指,Tesla的人會圍繞在電腦面前為SpaceX成功發射而歡呼,很多SpaceX的員工亦購有Tesla的汽車。

馬斯克同時掌管Tesla和SpaceX,將本來風馬牛不相及的火箭飛船和電動車拉近起來,兩者能夠互相學習。(美聯社)

攜手合作未來大計? 賺大錢直指殖民火星

Tesla和SpaceX的過去互相交纏,未來亦或會如是。布賴斯太空和科技公司(Bryce Space and Technology)分析部門主管沙爾(Manny Shar)大膽推測,SpaceX的「星際連接」計劃會令Tesla受惠,能夠將Google Maps的數據傳送至汽車,並協助駕駛輔助系統作出判斷,而「星際連接」的大量衛星將提高汽車可用的數據。

沙爾又指,由於5G網絡目前集中於大城市,「星際連接」起初的價值就在於偏遠地區,Tesla有機會因此賺取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收入。長遠而言,SpaceX的目標是要在火星殖民,但目前資金仍然不足,SpaceX和Tesla的合作,或者能為馬斯克開闢另一個財源。

2018年,SpaceX成功發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Falcon Heavy),將一輛紅色Tesla電動跑車送入繞太陽飛行的軌道。(Getty Images)

「自己公司自己救」有前科 卻事與願違

合作共贏毫無疑問是Tesla和SpaceX都樂見的結果,但Tesla面對財困之際,用正式合併來化解危機,則難以定斷是否明智之舉。因為,馬斯克早已領教過這種技倆帶來的問題。2016年,馬斯克以Tesla的名義收購太陽能發電公司SolarCity,將公司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卻事與願違。

SolarCity的聯合創辦人彼得(Peter Rive)和林登(Lyndon Rive)是馬斯克表弟,2006年在馬斯克的協助下成立公司,將太陽能推廣至大眾層面。公司曾十分成功,十年後卻面臨危機,股價自2014年2月高位下跌77%,債務達34億美元(約266億港元),銷售量增長放緩,甚至面臨現金不足的危機。2016年6月,馬斯克提出以28億美元(約219億港元)收購。

三年過去,有人形容愈看愈覺得收購的決定很差。2018年,Tesla關閉部份太陽能裝置設施。據報自收購以來,公司已裁減數千名太陽能部門的工人,部門研製Solar Roof太陽能屋瓦時亦在外觀和性能上遇到困難。路透社報道,Tesla製造的太陽能電池現時大部份都出售到海外地區,多過用於生產Solar Roof,可見產品銷情不佳。自Tesla收購SolarCity以來,安裝太陽能板的數目大跌超過76%。

歷史告訴我們,收購是一個選項,也或者能解決燃眉之急,但成事後能否令公司起死回生,事實證明並非「百分百」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