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11將告別24小時營業? 勞動力不足如計時炸彈或遍地開花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日本放送協會(NHK)5月收到一封聯署信。信件聯署來自123間日本7-11便利店店長,他們希望社會能正視便利店陷嚴重人手不足問題,勉強24小時通宵營業會「搞出人命」。
日本因陷入人口老化以及生育率下降問題,造成慢性勞動力不足,便利店已無法應該24小時營業的操作。今天的議題就是從日本7-11,看一個長期困擾日本的社會問題。

7-11是日本最大的便利店集團,東大阪事件鼓響警鐘以來,社會一直留意7-11以至其他便利店的變化。(Getty Images)

6月26日,日本7-11集團表示,將就分店縮短經營時間實驗。實驗結束後將交由加盟店決定,是否繼續維持非24小時經營。這意味未來7-11分店可因應實際需要,選擇全日24小時或有限時間營業。

7-11是日本最大便利店集團,以一年365日24小時無休著稱,它取消24小時營業的意義重大。

從2月東大阪事件開始

事件要從2019年初,發生的「東大阪7-11違約金事件」說起。2月東大阪市一間7-11獨自更改營業時間,從24小時經營縮短至清晨6時營業至凌晨1時,遭7-11總部以違反加盟合約為由罰款1700萬日圓(約122萬港元)。

但經傳媒採訪下,發現原來東大阪的店長有大有苦衷:57歲的店長過去與妻子一同經營便利店,但因她病逝,加上4名長期兼職的員工一同辭職,人手嚴重不足。店長一人已需從清晨5時一直工作至深夜2時才下班,以至心力交瘁。他在難以支撐的情況下,只好縮短營業時間。

事件在日本社會引起廣泛討論,7-11總部迫於強大輿論壓力,撤回對東大阪7-11分店追加違約金的要求,並承諾容許部分店舖縮短營業時間,實驗非24小時營業的效益。

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在今天的日本,意義似乎愈來愈少。(Getty Images)

堅持24小時經營不再現實

實際除東大阪的案件外,日本不少便利店都面臨同樣困境。在5月7-11加盟店寄給NHK的聯署信中,大部份均表示通宵經營的重擔,壓在店主身上。其中一名同樣在大阪經營的店主,表示自己一星期7天要通宵上班,雖曾遭勞基局(勞動基準監督署)警告,但因招聘不到人手,只能硬着頭皮繼續違規。更有店主表示「慢性的人手不足,令人無法支持下去,再繼續就要搞出人命。」

日本經濟大學西村尚純教授表示,便利店業界過去40年來以24小時營業、大量開店、搶佔地區主導權的經營體制需要改變:「在人口減少、‘勞動力不足下,愈來愈難招聘人手。而在今天需要通宵營業便利店的顧客已逐漸減少,加上社會環境變遷,如此的經營系統已快將『爆煲』。」

便利店之所以會全日營業,除為方便晚上出來或是因工作需要以致深夜仍未回家的人,亦有助社區的「保安」作用。半夜仍有便利店營業是社區「有人活動」的證明,可讓居民在緊急情況時求救或前往避難。

不過隨着通宵工種減少、保安設備增加,便利店全日開店的必要性已大減。一些支持停止通宵營業的店長表示,每天半夜前來光照顧的人,平均不足10人,不開店並不影響營銷數字。

日本老齡少子化令社會陷入慢性勞動力不足,至今天已差不多到達極限。(Getty Images)

行業老齡化嚴重

7-11便利店事件僅是冰山一角,因勞動力減少而響起警號的行業還有很多。根據國土交通省統計,截至2016年全國所有行業「打工仔」平均年齡為45.3歲,其中建造業從業員平均年齡達47.4歲,有逾三成員工55歲以上,29歲以下的員工不足一成;而的士業平均年齡更是高達59歲,從業員老齡化嚴重。

這種情況帶來的問題,除了業務效率下降、收益減少外,就是發生交通意外。2019年4月神戶市一架巴士衝燈撞向橫過馬路的人,造成兩死5傷,64歲的巴士司機承認當時可能「踩錯腳踏」,失控衝燈撞向行人。

日本政府面對勞動力不足,2018年12月通過名為「外國人才擴大法」的入國管理法修正案,放寬輸入外勞。新法案不再限定需要「高質素人才」,擴大包括飲食業、建造業、酒店業等一般行業,解決基層勞動力不足問題。

新修正案有意取代過去的「外國人實習生」計劃,過去日本以提供職業培訓之名,引入外勞工作。但因薪金太低、工作環境惡劣不時造成問題,6月NHK才收到另一封來自越南實習生的求助信件,稱他們正遭受日本工廠威脅,每月加班超過180小時。就在節目播出前,其中一名求救的實習生疑因過勞造成腦出血,至今昏迷不醒。

新外國人才擴大法規定招請的外勞必需與日本人同工同酬,但實際即使是日本人,工作環境亦似乎不一定是理想。政府推出純為吸引外勞前來日本,可能只是增加「奴隸」,恐怕會為社會埋下炸彈,在未來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