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一】美式生活衝擊價值觀 留學「美」夢不再?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美國出口的牛肉、大豆、香煙,以及中國出口的玩具、電腦、家電產品,皆成為兩國商業實力鬥爭的籌碼。當中有一群人幾乎站在「戰爭」最前沿,最能感受到這場戰爭的劍拔弩張。相隔11,000公里,為數超過30萬的居美內地留學生,他們是在隔岸觀火,還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除了遠在他方的留學生之外,一些選擇回到祖國發展的「海歸」,家國情意結似乎更濃。受過截然不同的文化洗禮後,美式生活可有改變他們的「祖國想像」?(此為【中國留學生】系列專題之一)

「我的確感覺到,出了國之後才知道中國的好……」 Jack坦言,即使在美國生活多年,始終無法融入美國人的圈子。美國人愛冒險,縱情派對,狂歡玩樂,這跟性格較保守和謹慎的傳統中國人截然不同。美國人和中國人在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差異太大,這令Jack難以找到文化認同。過去數年,他雖然長期在美國生活,但難免也會感到孤單,不時會想念遠方的家。

「內地很多事,是因為自己缺少了,才更顯得珍貴。」 Jack對記者說。

美國學生與中國學生的生活習慣大相逕庭,令一些中國留學生來到美國之後,一時難以適應。(Getty Images)

他可不是初來報到的新同學。內地留學生Jack來到美國生活五年,本科生時期在俄克拉荷馬州(Oklahoma)一間大學讀管理學。今年剛剛移居到東岸,在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攻讀管理學碩士。Jack並不打算長期在美國生活,他打算畢業後在美國實習,積累一些工作經驗就回國。中美之間的巨大文化差異,是他選擇離開的原因。「無論待多久,我也無法真的變成美國人……而且我的家人、文化的根還在內地。」

話雖如此,現時還留在美國的Jack,這一年來還是需要面對因應時局而出現的思想角力─中美貿易戰的民間餘溫。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還要承受貿易戰的餘溫。(Getty Images)

貿易戰升溫 美國成敵人

自去年中美貿易談判破裂,兩國揭開貿易戰戰幔。於美國國內而言,連串制裁、對中資公司的貿易限制,固然能夠加大美方在貿易戰中的籌碼,但Jack這些居美內地留學生,卻因而成為貿易戰的磨心。Jack也知道人在美國,身份和立場尷尬,就算回到中國,當內地的朋友、家人聊到中美關係及貿易戰,他也只是聆聽,不太願意發表意見。「我怕自己說話有瑕疵,也沒法全面分析這些國家大事。」

中美貿易戰打響之後,對內地留學生的日常生活也有不少影響,其中物價漲幅最為明顯,生活成本因而增加。人民幣貶值,對內地留學生來說,換算成本和貨幣差額變相大了。Jack計算過,比起去年在俄克拉荷馬州讀書,今年他的消費開支足足增加了5至10%。

貿易戰波及的不只是經濟層面上的利益,連帶民間交流也受到影響。美國政府早在去年開始,已針對中國學生及來美訪問的交流學者變更簽證安排,包括縮短簽證期限、加強資格審查等。

(香港01)

赴美內地留學生 十年翻三倍

今年是內地留學生Robert(化名)在美國生活的第七個年頭。他在本科生階段在紐約讀書,現時於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攻讀社會科學博士學位。Robert說,根據他的觀察,美方因應貿易戰而將留學生變成手上籌碼,並且收緊內地留學生的簽證安排,估計日後留學生赴美的意欲應該會降低。

Robert指出,相對而言,加拿大的簽證安排較寬鬆,而且社會治安良好,工作機會不遜於美國。美加兩地的生活環境相似,故後者成為內地留學生的「避難所」。礙於貿易戰的關係,赴美升學熱潮似逐步降溫,至少沒幾年前那麼熾熱。

開打一年的貿易戰,會否真的減低留學生赴美意欲,仍然有待觀望。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中國仍然是美國大學海外學生的最大來源國。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數據顯示,2017至18學年,居美內地留學生的人數高達36萬,比起2008至09學年的約10萬人,翻了兩倍有多。美國一直是內地學生遠赴海外接受高等教育的首選地,因為美國大學的教育質素與名氣,在他們眼中是最好的。

美國學府歷史悠久,教育質素一流,向來是中國留學生的首選目的地。(Getty Images)

愈來愈多內地留學生來到美國各大城市,卻因語言或文化差異,未必能融入當地人的生活。然而,在美華人群體實在太大,留學生可在「小中國」的社區中生活,彼此的通訊方式以微信為主,而且日常生活都可以互相幫助依賴。

以前別人說到「港獨」、「台獨」,她馬上會覺得很不屑、憤怒。但現在,她反而想知道這些現象或政治主張背景的因素是什麼,想把過去所有事情都客觀地理順清楚。
Iris

縱然留學生在華人社群生活,畢竟遠隔重洋,文化隔層加上思鄉情懷,難怪一直有人說:留過學的人,會更愛國。不過,留學生們又怎樣看這句話呢?

隔岸望故鄉 看得更仔細

去年年底已返國的「海歸」 Iris,曾留美兩年半,美式生活對她的衝擊,難免讓她對中國的觀感有所改變。2016年,Iris來到美國東岸的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攻讀比較文學碩士課程,教授及同學的種族、文化多元,經常討論世界發生的事,以不同角度看待世界,回看對岸中國,自然也有點不同。這種不同,是觀察位置的不同,能夠「跳出來」思考自己的家─家的歷史、家的文化。

中國內地學生接受「本位」教育的意識頗重,到海外留學或能跳出框框,以全新角度看中國,看世界。(Getty Images)

「(美國的學習經歷)讓我跳出中國的格局,以全新角度看中國。」 Iris認為,這與內地以中國為「本位」的思維模式全然不同。譬如學日本文化,很多人覺得中國人學日文特別容易,並認為日本文化是從中國文化衍生出來。語言就是一個例子,日文裏有很多漢字,許多中國人覺得,若懂中文,讀日文自然也很容易。

可是當到了美國後,當地的教授明確告訴Iris,日本文化是一種獨立的文化,日文自然與中文完全不同。在學習日本文化的過程中,「中國是老大哥」這個本位概念理應撇除─這是Iris對東亞文化的重新審視,也是對中國的重新審視。

Iris在美國時,因應學術需要和自身興趣,花了很多時間學日語及日本文化。回國後,Iris在上海一間出版社擔任英文、日文編輯,其中很大部份關於日本語言、文化的知識,就是來自在美國的兩年半留學生活。雖然不是在日本學習當地的文化,但身處第三國,能夠更客觀地看日本,回看自己更熟悉的祖國,也是同理。

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兩年半生活,Iris得到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有從地球另一面看世界的視野。(Getty Images)

留學期間,Iris在圖書館翻閱有關中國、日本及其他亞洲國家的學術書籍,令視野更廣闊,並重新審視整個東亞地區的文化,與在中國念書時的體會非常不同。

這兩年半的經歷,Iris學到客觀了解事情,也懂得培養好奇心。以前別人說到「港獨」、「台獨」,她馬上會覺得很不屑、憤怒。但現在,她反而想知道這些現象或政治主張背景的因素是什麼,想把過去所有事情都客觀地理順清楚。她認為,單純以主觀情緒看待事物,只會看到仇恨、爭拗。撇開先入為主看待事物,甚至站在別人的主觀角度審視,觀察肯定更加入微。

上文節錄自第179期《香港01》周報(2019年9月9日)《中國留學生「美」夢不再?》。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