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文藝復興前的黑夜 疫情曾帶來的危機與轉機

撰文:林君穎
出版:更新:

自2020年3月起,新冠肺炎(COVID-19)迅速在歐洲蔓延。儘管歐洲各國於1月時就針對中國採取多項預防措施,但便利的交通與防疫漏洞還是讓許多歐盟國家紛紛「中招」。歐洲各國當下疫情迅速發酵的情況,讓人不禁聯想起曾流行於14世紀歐洲大陸的黑死病。造成約有60%歐洲人因此死亡,使歐洲經濟越發蕭條、各行各業陷入停擺與癱瘓。不過以長期來看,黑死病打破了社會階層流動僵化,促進土地分配、藝術與文化的發展。

病毒、細菌不分貧富貴賤,人人都有機會被傳染到。但由於窮人能夠獲得的醫療資源有限,導致傳染病流行時,貧民成為最主要的受害者,據19世紀歷史學家索羅爾德・羅傑斯(Thorold Rogers,1823-1890年)對於黑死病下的歐洲社會研究記載:「眾所周知,至少在英格蘭,黑死病放過了富人,奪走了窮人的生命。這並不令人奇怪。窮人住在密不透風、骯髒污穢的棚屋裏,空間狹小,沒有窗戶,採光靠點燈;喝湯為生,穿麻布衣服……因為生活艱苦,不注意清潔衛生……各種疾病在窮人之間非常流行」,可以看到貧民在來勢洶洶的傳染病面前,毫無招架之力。

但那些在黑死病中倖存下來的老百姓們,日子也並不好過。當時歐洲社會人口結構發生改變,20歲至59歲的勞動人口只佔41%,他們不僅必須承擔龐大的社會責任,且要做的苦差事變更多了。由於各地都嚴重缺乏勞動力,不夠人手來收割莊稼、耕種土地、放牧牛群,但是老百姓的收入並未因為勞動變多而增加。這是因為上層社會的貴族為了維護自身的政治、經濟地位,因而透過法律加強對農奴的控制,讓社會矛盾更加尖鋭。

日前意大利宣布全境封鎖,不少意大利民眾在自家陽台唱歌提振士氣。(Reuters)

比如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1312-1377年)於1349年和1351年頒佈《勞工條例》(Rdinance of Labourers 1349、1351),反而種下日後農民起義的種子。該法要求所有60歲以下的人民必須工作、且禁止擅自離開工作崗位、並規定工資不得調漲;沒有工作的人將被處以嚴厲的刑罰。當時的英國史家亨利・奈頓(Henry Knighton)寫道:「國王諭令諸郡,收割工人及其他工人不能索要高於以往的工資,否則依律論處。但工人們春風得意,鬥志旺盛,對國王的諭令不聞不問。如果有人想僱勞工,則不得不按照勞工的要求付報酬」,當時的公文也記載:「各行各業的勞工都非常缺乏,全英格蘭有三分之依以上的土地無人耕種。勞工及熟練工人非常難以控制,即便是國王、法律、法官、執法者也無法懲罰他們」。

黑死病導致勞動力嚴重缺乏,改變了原先對領主有利的情況,農奴不願再爭相出高價來承租土地,而是反過來向領主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減少地租、提高工資。儘管農民的要求遭到領主否決,並透過制定相關法規來控制工資上漲,甚至儘可能地立法維持原先的農奴制度,但終究抵擋不了這波浪潮。無數的農奴們為此激烈的反抗,除了罷工外,更有捨棄原有的家園,移居至城鎮成為「自由人」,讓過去中世紀盛行的農奴制度因黑死病,加快其瓦解速度使其無法再繼續維持。

圖為黑死病大流行時歐洲盛行的「死亡之舞」繪畫,象徵死亡的骷髏活蹦亂跳地將人們帶往死亡。(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除了造成社會階層與土地分配的改變外,在這場令人感到相當絕望的疫情面前,人們的宗教信仰開始走向兩極:一邊是害怕被感染而有了更虔誠的信仰,為此建造許多教堂,如始建於黑死病大流行的米蘭大教堂(建於1386年),或是因黑死病而停工的意大利錫耶納大教堂(Siena Cathedral )。另一邊則是不再信任過去宗教領袖,且對宗教信念產生動搖,為此提供日後思想解放的契機。高死亡率不僅帶來勞動力缺乏,也帶走無數學者與知識階層的人數,讓這段期間的藝術文化表現,多圍繞在「死亡」上,像是能夠看到死神混雜在生者之間,出沒在各種日常生活的場景中。

經過了數百年時間,歐洲才從黑死病疫情中逐漸恢復元氣,並付出龐大的代價。但也讓歐洲有了不同以往的面貌,如城市經濟興起、人文主義的復興等,並埋下宗教改革、思想脱離神學的種子。每當一次大規模的傳染病出現時,雖然是危機,卻也有可能是未來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