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辰150周年 列寧是如何被蘇聯扶上神壇的

撰文:林君穎
出版:更新:

2020年4月22日,適逢列寧(Vladimir Ilyich Ulyanov,1870-1924年)誕辰150周年,但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相關大型慶祝紀念活動都被迫取消,位於莫斯科紅場的列寧墓也因疫情而關閉。列寧被廣泛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且具有影響力,也是極具爭議性的政治人物之一,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為止,列寧一直是民眾的個人崇拜對象,更是意識形態馬克思列寧主義(Marxism–Leninism)的象徵符號。

列寧的形像曾無所不在,與史太林(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1878-1953年)的暴君形象相比,列寧明顯是較為正面、無私。不過俄羅斯規模最大的第一電視頻道Pervy Kanal製作的紀錄片《列寧》(Lenin)則主打還原「真實」的列寧,片中的列寧是個罪犯、患有精神病,完全顛覆過往蘇聯政府所宣傳的形象。製作單位表示,該片目的是希望藉此讓大眾反思歷史。

圖為俄羅斯聯邦共產黨(КПРФ)為列寧誕辰150周年所設計的圖像,以過去的蘇聯社會主義住宅為發想設計而成。(俄羅斯聯邦共產黨官方網站)

那麼,歷史上是如何逐步建立起列寧的完美形象呢?這要從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上台說起。當革命成功後,列寧很快地對蘇維埃俄國(蘇聯前身,1917─1922年)的新文化、新藝術做出判斷:「藝術是屬於人民的,它必須在廣大勞動群眾的底層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須為這些群眾所了解和愛好。它必須結合這些群眾的感情、思想和意志,並提高他們。它必須在群眾中間喚起藝術家,並使他們得到發展」。

在唯物主義的觀念下,列寧抱持着「藝術是人們認識現實世界的其中一種方式」,而把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與藝術相結合,提出「藝術反映論」-認為「我們的感覺是外部世界的映像」。唯物主義主張,人的認識並不是來自天賦,也不是來自頭腦本身,而是後天形成的,這個「認識」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對列寧來說,藝術就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而現實同時也是藝術的靈感泉源,甚至還可以對人們的思想感情發生積極的影響,進而改造社會。

於是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視文化藝術發展,儘管列寧本人相當反對以視覺形象表彰任何一個包含他自己在內的布爾什維克黨員,成為宣傳工具。但隨着1918年《關於共和國紀念碑的法令》頒佈、實施《紀念碑宣傳計劃》後,情況有了改變。該計劃除了下令拆除昔日的沙皇塑像外,還大幅改變莫斯科與彼得格勒(今聖彼得堡)街頭市容,一一豎立起被布爾什維克認同的文化菁英、革命烈士等雕像。

實施《紀念碑宣傳計劃》後,豎立不少被布爾什維克認同的文化菁英、革命烈士等雕像,但民眾更希望能為列寧立像。圖為西伯利亞東部城市-雅庫茨克,廣場上的列寧銅像。(AFP)

不過於1918年8月發生槍殺列寧未遂的事件後,列寧在當時人民心中的形象產生巨大的變化,而他本人的上述立場也逐漸模糊化不再堅決反對。因為暗殺沒有成功,彷佛暗示列寧是個受到上帝恩寵的領導者,基於從沙皇俄國以來的濃厚東正教傳統,列寧逐漸被塑造為兼具聖者、先知、殉難者等與耶穌有相同特質的人物,並與各式宗教相關的句子連在一起。

1919年2月,第一座列寧半身像落成,來年為慶祝列寧50歲生日,各地舉行相關慶祝活動,並以演講等各種藝術形式的方式來歌詠他對革命的貢獻,從此列寧個人崇拜便一步步推向高峰。其個人形象開始出現在政治海報上,有描繪列寧敦敦教誨工人的樣子,或是動員群眾來對抗敵人,這些海報裏充滿着如工人、紅旗、工廠煙囱等象徵布爾什維克政權的圖騰。

此外,以海報彰顯蘇維埃政權成立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如列寧高高站在地球上,手上拿着一支大掃把將沙皇、資本家與教士從地球上掃除。但最經典的列寧形象,應是列寧身穿西裝、表情嚴肅地站在講台上,整個身子隋着舉起的右手向前傾,像是對着台下群眾指引前進方向的海報(但海報並沒有把人群畫出來)。從此,「舉手」、「講台」成為列寧相關藝術作品的構成要素。

這張1920年設計的《鬼魂在歐洲遊蕩,是共產主義的幽靈》海報,圖中的列寧舉起右手的姿勢成為往後藝術作品中鮮明的標誌。(THE SOVIET RUSSIA)

在列寧於1924年去世後,其形像又再次出現改變。無數為他哀悼的民眾如過往宗教的信徒般,高舉着他的肖像,每戶人家都把家中原先供奉聖像場所的「紅角」( icon corner or red corner),變為「列寧角」,列寧填補了人們心中最神聖的位置。藝術家們不斷通過圖像,把列寧與東正教、俄羅斯傳統風俗結合,來表達出對他的崇敬,不僅強調其身體不朽(列寧墓),更以此隱喻其精神之永存。

列寧主張藝術應反映客觀現實,並達到改造社會的作用,而當時的政治海報,也確實發揮了倡導政令與影響人心等功能,不過其表現手法因未擺脱過往宗教藝術風格,使得列寧與基督形象相連。在史太林上台,為鞏固政治權力、獨裁統治等目的,鼓吹列寧崇拜,更讓其徹底變為政治象徵符號遍及蘇聯境內各個地方。據統計,冷戰期間光是烏克蘭境內就有超過5,000多尊的列寧銅像。不過近年來,因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關係緊張,從2013年起烏克蘭國內接連發生推倒列寧銅像的事件,至今已有上千座銅像被推倒、斷頭、拆除甚至被惡搞,目前烏克蘭僅存東部親俄派地區還留有列寧銅像。推倒列寧銅像從某種角度來說,是烏克蘭民眾表達對俄羅斯不滿的方式,但也讓民眾反思過去的歷史,從被建構的神話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