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不足】愛拖延是否病徵? 解開 ADHD 的3大迷思!

撰文:醫護隨筆
出版:更新: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小朋友不能專心或者「冇時停」都可能是病徵。不過成年人也別放下戒心,若你平日經常愛拖延,也可能與ADHD有關,就由精神科專科醫生何浩賢為大家解開有關迷思。
撰文: 精神科專科醫生何浩賢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指本港約有超過4萬名小童及青少年患ADHD。(istock)

又開學啦!好多家長都會開始留意小朋友的學業成績。隨着大眾對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簡稱ADHD)的認識增加,小朋友不能專心、常常犯大意的錯誤,或者「冇時停」不停地走來走去、難以控制、上堂時騷擾其他人等等,都可能已經被懷疑是ADHD,並建議作進一步評估。

這篇文章便讓我們探討一下大眾對ADHD的謬誤。

何為專注力?

「我個仔打機好專心,佢專注力一定冇問題!」

要記住,專注力是指做一些重複性、沉悶的事情,又或者一些要用腦,患者覺得困難的事情。因此,小朋友喜歡的或有興趣的,一般也不會有問題,例如上堂時,大部份同學即使覺得沉悶也會繼續聆聽和能夠吸收課堂的內容。如果比起其他人專注力較差,便會容易在課堂上游魂,或是騷擾別人,而引致成績比其他人差或品行等問題。

迷思一:ADHD是否有遺傳?

不少疾病是家族遺傳所致,故有人提出ADHD也會遺傳。(priscilladupreez/unsplash)

ADHD是有遺傳性的,有些時候爸爸或媽媽小時候也有類似的症狀。但要注意,隨着年紀,這些症狀可能會淡化,尤其是過度活躍的症狀,到了青春期後便可能變得不明顯,因此父母自己可能要小心回憶才能察覺。但相反,即使爸爸媽媽也沒有類似症狀,小朋友亦有可能會出現ADHD,道理就如糖尿病、高血壓一樣,如果有家族史機會高一點,但亦有可能在沒有家族史的情況下發生。

迷思二:大人不會患ADHD?

全球的兒童ADHD發病率有約3-7%,與本港6-16歲的兒童ADHD發病率相若。(scottwebb/unsplash)

非也。只是在上一個年代,根本沒有人會談論ADHD這回事。當大家對ADHD的關注漸漸提高時,起初才會關注小朋友的患者。而現在,成人ADHD也愈來愈受關注了。

成年人來說,因為過度活躍的症狀一般已經變得不明顯,不會「冇時停」,可能只是排隊的時候比較沒有耐性、脾氣比較火爆等等,家人、甚或患者自己也以為是性格的問題。但如果詳細問診,可能發現患者小時候原來已經有ADHD的情況。而在成年人比較明顯的症狀是專注力不足,例如工作時容易犯上不小心的錯誤,給人大意、懶散等負面印象,繼而影響工作表現和晉升。

成年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有ADHD,而患者的上司和同事亦因為患者的工作表現欠佳而不喜歡患者。因此,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抑鬱等情況。如果能夠對症下藥治療ADHD,對患者整體的工作表現和情緒也會有幫助。

迷思三:愛拖延是否患ADHD?

不少人都有「拖延」的通病,拖延與ADHD也有一定關係。(loic/unsplash)

愛拖延確是ADHD的其中一種症狀。因為當ADHD的患者要做一些沉悶或是複雜、要用腦的事情時,便傾向會拖延、難以開始,就算開始後亦難以集中處理。但當然,這只是ADHD的其中一種症狀,亦要考慮有沒有其他相關的症狀,例如大意、容易分心、「遊魂」、沒有記性等症狀,亦要考慮症狀是否在生活不同層面也發生,和對生活的影響程度。

另外,拖延亦有其他原因,例如ADHD的患者常常會出現焦慮症、抑鬱症等情況,這些亦會影響患者的集中力和工作能力,從而出現拖延的情況。

ADHD可以影響人的學業、工作及整體前途,處理不好亦會使人容易患上其他情緒病。因此,當有懷疑的時候,建議儘早找醫生作專業評估。

精神科專科醫生何浩賢(撰稿人授權提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