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感冒疲勞增運動猝死風險 35歲以下個案多因先天心臟問題

撰文:鄭秀賢
出版:更新:

台灣藝人高以翔日前在內地錄製競技節目《追我吧》時突然昏厥,搶救無效後離世,終年35歲。事後不少輿論認為節目對參與藝人所要求的運動量太大,是導致不幸事情發生的原因。其實,在運動期間暈倒甚至猝死的同類個案不時發生,當中更不乏被認為身體狀況良好的運動員,且在病發前大多事先無預警,令人婉惜。
心臟科專科醫生張誠謙表示,有研究指這類運動猝死中有九成原因是與心臟相關,年輕個案更大多是因天生心臟問題所致,可謂防不勝防。到底運動猝死的確切原因是什麼?什麼情況下最易出事?以下逐一拆解。

男星高以翔在內地錄製節目期間猝逝,事前正進行一項跑步項目,被認為是因運動量超出身體負荷,引發「心源性猝死」。(高以翔IG圖片)

當人們在運動時,心臟需加速輸送更多血液到肌肉,才能支持身體的需要,而在正常情況下,適當的運動量是能強化心臟,有益健康的,但如進行過量或過於劇烈的運動,加上身體潛藏隱藏的問題時,就有機會令心臟負荷過重,誘發心臟問題,從而引致運動猝死。

運動時心臟需要輸送更多血液到肌血,如果強度過大,心臟有機會負擔不來,出現致命危機。(Bruno Nascimento/unsplash)

何謂運動猝死?

心臟科專科醫生張誠謙解釋,醫學界一般定義運動猝死為在運動期間或運動後短時間內發生非意外、突發性的死亡,背後原因多是心臟問題,「有研究指九成的運動猝死都與心臟有關,主要可以把個案分為35歲以上及35歲以下兩組來分析。」

先了解會增加運動猝死風險的因素(按圖):

+5

年輕運動猝死多因先天性問題

張醫生指,35歲以上發生運動猝死,通常是因後天心血管問題,如膽固醇積聚令冠狀血管內壁狹窄、冠心病等;而35歲以下的個案,則大多是因心臟有先天性結構缺憾,而由於不少病人往往在病發前並不自知,因此實在非常危險。

有關先天性心臟問題,張醫生舉例指,心肌肥厚症、冠狀動脈異常就是較常見的兩種,它們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心臟供血,「身體在正常情況下,未必會有明顯症狀,需接受超聲波或電腦掃描等檢查才能確診,但運動強度一旦超出負荷,就有機會發生心肌梗塞,引發心律不正或心臟停頓,影響全身供血,有猝死風險」。

兩大情況增病發風險

劇烈運動和心臟問題固然是運動猝死最重要的誘因,但張醫生補充,很多時病發都還有其他因素「推波助瀾」:

1. 身患其他疾病:最常見是傷風、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因為病毒有機會感染心臟肌肉,導致心肌炎,令心臟問題惡化;

2. 休息不足:心臟會在睡眠時休息並復元,心跳減慢、血壓降低,但長時間缺乏休息(一般指每日睡眠少於六小時),心臟要一直維持用力泵血的狀態,如同機器運作過度一樣,就有機會無法負荷,增加病發風險。

過去,香港亦曾有年輕運動員在訓練期間猝死,包括游泳運動員杜敬謙及桌球運動員潘正潮,令人婉惜。(資料圖片)

運動員密集訓練增危機

悲劇一再發生在平日有運動習慣的人士,甚至運動員身上,當中有沒有特別關連?張醫生指,以猝死病發率計算,運動員其實不比普通人特別高,只是他們的意外獲較多媒體關注而已,但他強調運動員或會在比賽前夕接受有別於日常運動量的密集式及高強度訓練,這可能會導致休息不足,大大加重心臟負擔,出事機會的確會有所增加。

適當運動有助健康,但每個人對「適當」的拿捏都有所不同,大家應該謹記量力而為,身體狀況欠佳時應避免劇烈運動。如果有經常進行高強度運動的需要,或運動期間有異於平常的不適,則最好求醫評估是否需要進行詳細心臟檢查。

心臟科專科醫生張誠謙(受訪者授權提供)

相關新聞:【心臟衰竭】氣促、咳嗽都是徵狀? 當心12個心臟衰竭警號

心臟衰竭5大常見病徵(01製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