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流感、肺炎會誘發急性心臟衰竭 飲水太多都危險!

撰文:鄭秀賢
出版:更新:

心臟病是本港第三大殺手,心臟衰竭更是其中一種奪命心臟病,五年內死亡率高達五成,情況嚴重者更有猝死風險,比不少癌症可怕。
心臟衰竭早期病徵不明顯,但病情有機會受飲食、天氣等因素影響而急劇惡化,不能輕視。不過,心臟病友組織「關心您的心」早前進行港人對心臟衰竭認識的調查,發現不少人低估此病的嚴重性。是次𠅑得心臟專科醫生李健棠講解心臟衰竭的致命風險及患者在飲食上需注意的事項,以防病情惡化。

甚至是心臟衰竭?

心臟負責把攜帶養分的血液「泵」到各個器官,維持它們的運作,支撐起我們的生命。可是,心臟雖然多勞,卻不是銅牆鐵壁,它的健康可受心肌、心瓣及心血管的問題影響,導致未能如常泵血,變成心臟衰竭

心臟負責把攜帶養分的血液「泵」到各個器官,維持它們的運作,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五年內死亡率近五成

心臟衰竭死亡率甚高,有國際研究顯示,患者在確診後,五年內的死亡率可以高達近五成,比乳癌的一成及直腸癌的三成更高,但由於初期病徵不明顯,令不少患者忽略。

相關新聞:【心臟衰竭】氣喘痰多易與流感混淆 病情按氣喘情況分四級

+1

急性心臟衰竭有猝死風險

一般病情惡化的速度有多快?李醫生表示,心臟衰竭可以有慢性和急性兩種表現,「心臟衰竭通常是慢性,但當有某些原因加重心臟負荷,令徵狀迅速惡化,就有機會表現成急性,要即時入院」。

他續指,嚴重的心臟衰竭甚至會有猝死風險,「當心臟功能去到很差、很差,長期缺血,心肌已經壞死,心臟裡的電流很混亂,有機會突然無故就出現急性心律不正,可能在街頭就猝死」。

誘發急性心臟衰竭的常見原因(按圖):

+1

流感或肺炎可誘發急性心臟衰竭

李醫生指,攝入過量水分是誘發急性心臟衰竭的原因之一,因人體的多餘水分主要靠腎臟排走,正常的心臟在水分太多時,可持續泵血到腎臟,以把多餘水分轉化為尿液排走,但功能欠佳的心臟或來不及泵血,這就會令血液倒流肺部,導致氣喘甚至肺水腫,「一般建議心臟功能太差的患者限制每日飲水量,例如不多於1.5公升」。

此外,飲食太鹹亦可令心臟衰竭病情惡化。李醫生解釋:「腎臟有調節水分在人體出入的機制,如果察覺體內水分過多,便會排走;但盬分會影響這機制,令水分無法如常被排走,積聚在體內」。因此,他提醒患者需節制飲食,就算在節慶日子常吃的火鍋、燒烤等也應少吃為妙,亦最好避免進食油炸食物和調味料。

人體需要足夠水份維持健康,但對心臟衰竭患者而言,體內水分太多有機會令病情惡化 。(Pexels)

天氣冷加重心臟負荷

大時大節少不免會想舉杯暢飲,但心臟衰竭患者也應可免則免,李醫生說:「酒精屬刺激性物質,一方面會令心跳加速及血壓升高,另一方面又會令微絲血管擴張,使血壓下降,血壓忽高忽低,會加重心臟負擔。」

除了飲食,還有其他常見原因會誘發急性心臟衰竭,例如以下兩個:

1. 身體受感染:任何病包括輕微發燒、貧血,尤其受感染的情況如流感、肺炎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等,都會加重心臟負擔

2. 天氣冷:冷天時微絲血管會傾向收縮,導致身體血壓變高,心臟需花更大力氣泵血,負荷變重

心臟專科醫生李健棠(受訪者授權拍攝)

相關新聞:【心臟】感冒疲勞增運動猝死風險 35歲以下個案多因先天心臟問題

運動猝死,先天後天(01製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