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打風落雨關節炎易發作!預防4招飲健脾去濕湯忌汗未乾沖涼

撰文:梁啟敏
出版:更新:

關節痛問題,會受天氣變化影響,不少風濕病人笑稱自己的身體準過天文台,一轉天氣便會出現關節痛。中醫張婉蘭指,「風濕」在中醫病證名為「風寒濕痺」,並非老年人專利,年輕人也有機會風濕。

中醫張婉蘭指,風濕不分年齡、性別,很多風濕病發病年齡都是青壯年時期。(GettyImages/VCG)

風濕,是很多人把天氣變化而引起的關節痛統稱,中醫張婉蘭指,在中醫的概念中「風」和「濕」是指天地之間存在風邪與濕邪,每逢下雨或潮濕天氣,風濕之氣相對較盛,如果身體受到風寒濕邪侵襲,就會使肢體經絡的氣血受阻,不通則痛,因而導致肢體關節的痺痛、酸楚、麻木感,或關節屈伸不利、腫大等問題。

風濕比較常見的有類風濕關節炎、乾燥綜合症、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等。很多人都錯誤地認為,風寒濕痺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不用擔心,其實風濕不分年齡、性別,很多風濕發病年齡都是青壯年時期。

▼以下四類人最易風濕(按圖了解👇👇👇 ):

+6

▼預防風濕要點做?(按圖了解👇👇👇 ):

+8

▼風濕注意事項(按圖了解👇👇👇):

+1

風寒濕痺好發於指關節

風寒濕痺者初起多以小關節呈對稱性疼痛腫脹,或部分肌肉酸重麻木,好發於指關節,另外會出現早起腰背痛、活動不利問題;病久受累關節呈梭形(兩端尖細、中間寬闊)腫大、因按壓而增痛、活動時疼痛等;後期關節變形僵直,周圍肌肉萎縮。

雖然此病由外感風寒濕之邪所致,但風寒濕侵犯人體卻可以導致很多不同的疾病,中醫將這類病稱為「痺證」,而非「風濕」。

▼風寒濕痺有以下類型(按圖了解👇👇👇)

+4

▼去濕食療材料和做法:(按圖了解👇👇👇)

1. 健脾去濕湯:健脾醒胃、祛濕解痙

2. 土茯苓薏米去濕湯:清熱解毒去濕、通利關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