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酷熱天氣行山男子猝死  高溫脫水急性心臟病發4大先兆

撰文:鄭秀賢
出版:更新:

猝死情況,酷熱天氣更易發生?本港昨日(11日)氣溫高達33度,約正午時分,6分鐘內有兩名行山人士昏迷,其中一人在送院前死亡。身體在炎熱環境容易心跳加速,血壓也會改變,心臟病發風險也有機會增加,就算本身非心臟病患者也有可能出事 ,有什麼症狀要留神?酷熱天氣下,降溫方法也要知。

心臟病於冬天氣溫低時易誘發,可說是醫學界已有的共識,但夏天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氣溫高環境同樣有機會誘發心臟病!

行山猝死事前感心臟不適

天文台昨日(11日)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正午時分多區錄得攝氏33度或以上。1名56歲男子與友人於西貢行山至白腊灣,突感心臟不適,未幾陷入昏迷,其後證實死亡;數分後再有一名62歲男子於西貢浪茄行山時陷入昏迷,送院後恢復清醒。

相關文章:【酷熱天氣】6分鐘內西貢2人行山昏迷 直升機送院搶救 1男死亡

夏天氣溫較高的日子,同樣是心臟病發的高危時期,酷熱天氣本港就發生行山期間猝死的個案。(Austin Ban/unsplash)

太熱也會心臟病發

究竟天氣熱對心臟有什麼影響?為何會有猝死危機?心臟科專科醫生陳麒尹表示,醫學界過去沒很聚焦地研究高溫對心臟健康有甚麼影響,但近年不少回顧性的數據都發現,高溫與心臟病是有一定關係。他引述一項2013年的研究指出,人在極端寒冷(extreme cold)及極端炎熱(extreme heat)下,同樣更容易死於心臟病。

陳醫生指,氣溫高發作的心臟病,比較常見是心肌梗塞和冠狀動脈栓塞,也是一般人所認知的「心臟病發」,至於心律不正、心臟衰竭等則較少見,但以整個心臟可能都受影響的角度來看,他也不排除會有相關案例。

沒心臟病病史都要留神

很多人以為心臟病發是心臟病患者才需擔心的問題,但陳醫生提醒,本身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的長期病患者風險雖然更高,但其實所有人都會受氣溫影響,就算本身沒心臟病都可因為中暑等原因併發急性心臟病,所以只要出現以下症狀就要留神:

- 頭部或全身發燙
- 心跳過快
- 胸悶
- 呼吸困難

高溫導致心臟病發的前因後果是什麼?陳醫生說,暫時未歸納到很準確的答案,不過可以推斷與以下3個因素有關(按圖):

+3

1. 體溫調節出問題

人體調節體溫的機制是由身體各器官如皮膚去感應,再把訊息傳至大腦,大腦會依情況向各器官發出指令,如體溫高就透過出汗、微絲血管縮放等來散熱;但當氣溫過高甚至中暑時,這方面的機制便會出問題,影響身體機能,並令氧氣消耗量增加,新陳代謝加快,帶來荷爾蒙、血管鬆弛度及血壓等的改變,繼而影響心臟運作,誘發急性心臟病。

2. 心臟供血不足

你有沒有試過在熱天時感覺心跳加速?原來當體溫過高時,我們需要通過肌肉和皮膚控制血管擴張來為身體散熱,所以心臟需要泵出更多血到肌肉和皮膚去支持其運作,這個過程會導致心跳變快、血壓下降,一旦泵血量過大,心臟的供血更可能會失去平衡。當心臟供予自身的血量都不足夠時,就會因為缺血而出現心肌梗塞。

3. 脫水令血液變濃

人體最主要的散熱方式,就是出汗以帶走身體熱能,但如果身體本身水分不足夠而脫水,是會影響血液的組成,令血液變得更濃更稠,容易形成血塊,阻塞靜脈及動脈血管,並有機會引發冠狀動脈栓塞、心肌梗塞等心臟病。

不少人在夏天都愛吃冰涼的雪糕,但原來這反而會增加體內熱能。( Sebastian Coman Photography/unsplash)

雪糕無助身體降溫?

天氣熱是無法改變的環境因素,很多人就會嘗試以各種方式解暑,例如飲凍飲、食雪糕,馬上「透心涼」,但陳醫生解釋,由於雪糕和很多時下流行奶類飲品的糖分與熱量很高,所以人體在消化當中的營養時,反而會產生額外的熱能。

陳醫生提供幾個夏天時控制體溫及保護心臟的貼士,長期病患者尤其要注意(按圖):

+1

- 避免在高溫、正午時分外出曝曬
- 隨身帶備水,特別出汗後須補充足夠水分
- 進食時選擇易消化、低熱量的食物,又或可少食多餐,減輕身體負擔
- 避免穿吸熱的衣服,改穿鬆身、透氣衣服
- 不適時最好先去有屋簷的地方休息一會兒,再進入冷氣地方,以免溫差過大

相關文章:【心臟病】心漏症即心穿窿?輕視常喘氣延誤就醫或致心臟衰竭!

先天心漏 中年先知?(01製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