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譴責制裁朝鮮 仍被當「無到」 聯合國究竟在做什麼?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朝鮮上月初發射洲際彈道導彈「賀美國國慶」,之後美國率先發起制裁,聯合國至本月初才通過對朝鮮制裁。之後美朝互發威脅言論,戰爭幾近一觸即發。朝鮮本周二(29日)再試射彈道導彈,是三日內第二次,聯合國一致通過譴責朝鮮的試射。
每次朝鮮有新動作,聯合國總以譴責及制裁回應,但回顧2006年朝鮮首次核試後,遭聯合國7度制裁,不禁反問一句,聯合國在做什麼?

韓國電視台報道有關朝鮮射導彈的消息。(美聯社)

朝中社周三引述領導人金正恩說:「(試射導彈飛越日本領空)此乃朝鮮人民軍在太平洋軍事行動的第一步,亦是打擊關島的重要前奏。」又指試射是紀念日韓合併條約簽定107周年的「恥辱」。

面對朝鮮的「張牙舞爪」,聯合國同日通過強烈譴責朝鮮發射導彈從日本上空飛過,而且是發表比媒體聲明更強有力的主席聲明。媒體聲明和主席聲明均需要全部15個理事國的贊同,但媒體聲明屬非正式,主席聲明則是聯合國的正式記錄,力度也較主席聲明和更進一級的決議為弱。這是聯合國安理會自2012年4月以來再次針對朝鮮導彈發射發表主席聲明。

01百科:聯合國安理會的三種層次

朝鮮民眾在大型電視上觀看導彈發射。(路透社)

安理會發揮有限 朝鮮問題長期「未解決」

不過,未有跡象顯示安理會會準備任何更嚴厲的措施打擊平壤,即使朝鮮令太平洋地區近乎陷入戰火之中,聯合國也只是發了比較強力、正式的譴責聲明。

不要以為安理會「放生」朝鮮,實際上安理會從沒有積極處理任何威脅。聯合國憲章清晰表明,各國不得使用軍隊,除了自衞或得到安理會的授權。安理會的系統,是在二戰之後設計誕生,用以禁止各國使用軍隊,以阻止過份進取的政權發展。

冷戰時期安理會角色被限制,主要因為美俄各自阻止對方透過安理會解決問題;冷戰結束後安理會的效能也不算獲充份發揮,過去20多年安理會授權過三個主要軍事行動,包括伊拉克、波斯尼亞及利比亞;但在伊朗、車臣、敘利亞及今次的主角朝鮮,安理會根本未有「履行職責」處理。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利(Nikki Haley)在聯合國會議後表示,「世界已在應對朝鮮上團結起來」,敦促朝鮮不要繼續發射導彈。(美聯社)

五個常任理事國 各有想法

安理會變成低效組織,與組織架構有莫大關係。聯合國安理會有5個常任理事國,包括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及美國,這五個國家擁核,並有否決權,成為一個獨特的「精英」核俱樂部,這五國猶如「無王管」。

這五國可選擇性處理對自己有策略利益及政治動機的議題,例如1991年聯合國授權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為由,出兵保護油產豐富的科威特,及進攻伊拉克;但對缺乏天然資源的盧旺達,卻無視當地情況。

各成員國之間的利益衝突也令矛盾日增,聯合國專家、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名譽教授羅伯茨(Adam Roberts)分析,聯合國憲章系統在1945年開始,凌駕於舊有國家系統之上,又不會侵擾其他國家權力。這系統對於個別國家特別有問題,例如是美國這些自視較高的國家,認為自己在聯合國之中有更重要的軍事角色;順帶一提,美國在2017年聯合國常規預算案中貢獻22%,雖然美國欠聯合國債務未還,但仍有一定的話語權力。

美軍在朝鮮射導彈後加強在韓國的戒備。(美聯社)

軍事行動靠外力 紙老虎難發威

此外,聯合國安理會從沒要求所有成員國都要參與軍事行動,更多是採取自願性質,這代表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軍力,依賴外力,這也是令聯合國成為紙老虎的原因之一。

有名無實並不是聯合國獨有的「特徵」,很多多國聯盟如歐盟及東盟等,都游走於更多合作及規範,以及更多國家自主的取捨之中,若需整個聯盟組織運作得更好,便需要各國放棄部份的自主。中國及俄羅斯被視為與朝鮮關係較為良好,今次也同意聯合國對朝鮮譴責,從態度上來說顯示了聯合國成員國的團結一致,但有指美日希望加強對朝壓力,中國和俄羅斯的立場則是應優先履行新制裁,預料兩國只會在朝鮮試射洲際彈道導彈之時才同意實施制裁。這種分歧的態度也是令朝鮮不將聯合國放在眼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