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背上出師無名的負評 英法美三國領袖空襲前12小時的各自盤算

撰文:王海如 謝媛彰
出版:更新:

今次美英法三軍聯手空襲敘利亞,繞過所有國際規範在短時間內出擊,有關使用化武的調查仍未出籠,幾近可以說這是一個政治決定,多於他們口中所說的彰顯正義。到底三國領袖特朗普、文翠珊及馬克龍,在下令正式空襲前,都在盤算什麼?

文翠珊指打擊敘利亞行動基於「任務安全」為由,可以繞過國會下令。(美聯社)

英國時間周六(14日)凌晨2時,文翠珊宣布英國參與美國牽頭的聯合軍事行動。聯軍隨即在敘利亞三個主要目標發射導彈,歷時逾一個多小時。

英國前首相貝理雅因為錯誤情報,2003年決定下令揮軍伊拉克,令自己和領導的工黨付上沉重代價,相信現任英揆文翠珊(Theresa May)不可能會忘記。也正因如此,文翠珊沒有等到國會復活節假期後復會,繞過國會拍板跟隨美法「去馬」轟炸敘利亞,採取上任以來的首次軍事行動,動機耐人尋味。

時間回撥至周五(13日)的晚上7時,法國總統馬克龍致電文翠珊,稱一切已經準備就緒。

英國內閣早於周四已一致支持空襲的原則,但所有細節包括出兵的規模、攻打地點及時間仍有待敲定。

前車可鑑,既然內閣已同意空襲,文翠珊加緊為出兵尋找合法理據,確立行動的合法性。檢察總長衛俊明(Jeremy Wright)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向文翠珊提供法律意見,並以敘國面對「人道苦難」為由,認為英國參與空襲並沒有違反國際法;加上情報機關稱在排除合理的懷疑後,愈來愈多證據顯示今次的化武襲擊為敘利亞巴沙爾政權所為,為文翠珊的決定掃除障礙。

英國空襲敘利亞的法律理據:

敘利亞政府重覆使用致命的化學武器,構成戰爭罪行。該政府很有可能在未來再次使用這些武器。
因化武造成人道苦難的其他紓緩方法已遭阻截,除了空襲以外別無其他可行的方
行動是經過仔細考量,而且是在達到目的所必要的最小限度內(minimum judged necessary)

這次處女軍事行動要背負的政治風險,文翠珊早已意識到。因為在接到馬克龍的電話後,她隨即打電話通知國內政黨領袖,包括反對的工黨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及蘇格蘭首席部長施雅晴(Nicola Sturgeon)。

郝爾彬質疑行動合法性,認為文翠珊在行動前就應先得到國會的批准,指空襲對局面全無幫助。

法律上而言,英國參與軍事行動要先得到英女王首肯,而內閣代表女王管理國家,內閣由下議院大多數議員授權。所以奉行議會制的英國,在出兵前是不需要議員投票決定,但在國會內就軍事行動作出無約束力的投票,若獲得通過會大大增加行動的理據。

《紐約時報》指,文翠珊這次跟隨美國行動,亦被視為回報美國早前,就俄羅斯被指策劃一宗在英國街頭發生的俄國前特工中毒案,開腔支持英國。文翠珊見記者講解空襲行動時,亦不忘藉機警告俄羅斯:「我們不會允許使用化武變成正常化,無論是在敘利亞境內,還是在英國街頭,抑或是世界各地。」

英國國會周一(16日)將復會,文翠珊屆時會接受議員的有關質詢。

馬克龍在空襲行動後與國防部等官員開會(美聯社)

在整個聯合軍事行動當中,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可說是相當積極。當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表示仍然在蒐集證據,證明敘利亞政府是化武襲擊的幕後黑手,馬克龍早於周四 (12日)就斬釘截鐵宣佈:「我們已經掌握證據。」

在空襲前的數小時,馬克龍除了要致電文翠珊外,要處理的事可不少。他在行動前亦已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是三國領袖中唯一一位親自知會對方有關行動。

儘管在國內同樣面對政敵包括梅朗雄以及馬林勒龐在內的批評聲音,但作為三軍總司令的馬克龍,發動空襲的自由度相對較大。更重要的是,今次空襲對他而言可謂「刀仔鋸大樹」,值博率高。

先後訪美國俄羅斯 平衡利害

馬克龍早在一年前剛上任時,就當面向俄羅斯總統普京( Vladimir Putin )警告,一旦敘利亞使用化武,法國會視為踩過「紅線」,表明法國必定即時採取行動回應。這次空襲行動被馬克龍視為兌現當日的「承諾」,提升他的政治誠信。

法國國防部官員說,法軍在敘利亞的空襲共發射了12枚飛彈。相比起美國的85枚,數量相當小。值得留意的是,即便參與空襲敘利亞的軍事行動,馬克龍表明下月到訪俄羅斯的國事訪問將如期進行。儘管就空襲積極表態,實際付出不多但已攞足彩。

馬克龍下周二(24日)將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在此時肩負起擔任美國最信賴的歐洲盟友的角色,能將英國及德國的重要性比下去。有報道指特朗普計劃在華盛頓的故居維農山莊,為馬克龍伉儷到設下私人晚宴,法媒指這是「罕有禮遇」,讓馬克龍暫時從備受爭議的國內經濟改革轉移開。

博爾頓緊隨特朗普進入白宮見記者,講解美軍針對敘利亞空襲行動(美聯社))

至於曾說過要撤出敘利亞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亦因化武襲擊變得急進起來,態度180度轉變。過去一周美國爆出兩件讓特朗普十分頭痛的是,分別是聯邦調查局(FBI)突擊闖入特朗普私人律師科恩(Michael Cohen)的住所及辦公室蒐證,更被指或與縈繞不散的通俄門調查扯上關係。

與此同時,聯邦調查局前局長科米出書,大數特朗普不是,周五的報道更稱特朗普管理手法有如黑幫頭目,令特朗普一頭煙。有白宮幕僚指,特朗普仍然大部分時間集中處理敘利亞問題,並催促馬蒂斯盡快拍板行動。如果說特朗普希望藉空襲敘利亞,暫令輿論轉移,換來喘息空間,也並非難以理解的事。

特朗普蠢蠢欲動 馬蒂斯兩度叫停

《華盛頓郵報》報道,他上周末看過令人慘不忍睹的相片及片段,相信是敘利亞平民受化武攻擊,中毒口吐白沬的慘狀。他當時已經決定必須強烈回應,更一度興之所至,在未與國防部以及英法盟友取得共識前,就率先在Twitter宣稱「又新又好又聰明的導彈將會對準敘利亞」,據報國防部長馬蒂斯成功兩度說服特朗普「停一停,諗一諗」,擔心貿然作出「表態式」攻擊行動會觸發與俄羅斯軍事衝突。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