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的核武大計米已成炊 特朗普難定談判主調

撰文:陳奕謙
出版:更新:

在完成研發核彈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宣布不再核試,並不會將核武外傳。雖然隻字不提「棄核」,但這份聲明卻贏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掌聲。如此看來,金正恩這回很可能如廣東俗語所說:「過咗海就神仙」。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2018年外交出關,先後安排與韓國和美國總統會面,成為國際舞台焦點所在。(美聯社)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先答應與韓國和美國總統會面,後再宣布自4月21日起不再核試和試射導彈,廢棄北部核試驗場,一時之間掌聲如雷,甚至有人談起諾貝爾和平獎來。

不少人以為金正恩這次是180度轉變,進一步確立他難以捉摸的瘋子形象。但若果我們認真看待他的說話,特別是他在今年初表明已經成為核武國家,那這一切都是情理之中,甚至意料之內。

朝鮮政府在4月20日宣布,不會再核試或試射導彈,並會關閉核武試驗場。(路透社)

與時間競賽 金正恩完成擁核

韓戰以降,金氏政權一直想要的是安全感,確保韓國以至美國都不能威脅他們。金正恩在2016年更將此作系統化表述,稱鑑於朝鮮作為核大國的新「戰略地位」,朝鮮半島不會再是超級大國的競技場。

自2006年起的六次核試,特別是金正恩掌權後的四次,就是一場與時間競賽的「玩命遊戲」。一方面,朝鮮要掌握三大能力,即以鈈和鈾製造核彈、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將核彈頭縮小放在導彈,另一方面每次核試和導彈試射都引來國際制裁,削弱朝鮮的經濟能力。

但到現在看來,這場遊戲以金正恩勝出告終。當他在新年賀詞表示完成研發,外界仍然半信半疑。但到周六公開承諾不再核試和試射導彈,甚至關閉試驗場,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朝鮮的而且確成為了一個核武國家,美國政府過去多年的努力宣告失敗。

目前擁有核武的國家,以核彈數量來說,依次為美國、俄羅斯、法國、中國、英國、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朝鮮的核彈相信不過數十,只能敬排末席。但無論如何,朝鮮的核武大業就是在金正恩領導下完成,而即將與金正恩舉行世紀會面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就必須在這個現實之下,決定採取怎樣的策略。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宣布,朝鮮已經成為核武大國,美國再不能威脅他們。(路透社)

再也難以實現的徹底棄核

白宮至今仍然強調CVID的立場,即在外界驗證下徹底銷毀朝鮮核武,以及一切都不可逆轉。但一來,這個立場與朝鮮不同,他們的聲明反而強調會保留核武,以備安全受威脅時動用,只承諾核不擴散;其次,在朝鮮仍然開發階段之時當然可以要求銷毀,但若然已經米已成炊,要實現CVID肯定非常困難。

在核武原材料方面,要麼是鈈元素,要麼是鈾。鈈還好,比較容易監測,但提煉濃縮鈾卻可以暗地裏做,而且時間可以相當之快。正如已答應棄核的伊朗最近才說,他們在四天內已經可以重新提煉濃縮鈾。

又例如核彈頭,這也是很難證實是否已經銷毀的。即使一個國家答應銷毀核彈頭,但他們可以銷毀釋放差不多輻射的導彈來瞞天過海。麻省理工的專家最近才提出,改以同位素來判斷銷毀的是否核彈頭,這樣既可以判斷核武內的原材料,同時亦不會令到技術細節曝光。對於以何種方式才能最好證實核武,專家仍在討論之中,充份可見這個任務之難。

更重要的問題是朝鮮有如一個蓋布黑箱。一直關注核武威脅的美國前防長佩里(William J. Perry)最近撰文表示,外界不知道朝鮮擁有多少核武,在哪裏生產,亦很難證實哪些導彈是核彈。他指出,一目了然如核試和試射導彈等,比較可行以協議來約束,但核不擴散或保留核武,這就很難真正禁止。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將在4月27日越過三八線,在板門店韓方和平之家與韓國總統文在寅見面。(美聯社)

朝鮮或重返《核不擴散》

佩里強調,他支持特朗普與金正恩談判,只不過期望應該實際,而且建基於一些可以驗證的交易條件。「要怎樣應付朝鮮,必須取決於朝鮮是怎樣,而非我們想它是怎樣。」

若然朝鮮已經是一個核武國家,亦周六的聲明亦承諾不會在安全情況動用核武,及不會將核武或核武技術外傳,由此看來金正恩可能會答應重申加入《核不擴散條約》

雖然條約禁止非核國家製造核武,但卻不要求擁核國家棄核,所以金正恩名副其實「過咗海就神仙」,只要遵守條約其他內容,包括「不直接或間接地把核子武器轉讓給非核國家」、「不援助非核國家製造核子武器」等,他們完全可以符合國際規範,並接受國際社會監察。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展示開明作風,包括親自接待韓國女團和歌手。(路透社)

在閉關練功多年後,現在金正恩期滿出關,預備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談判。那麼特朗普、候任國務卿蓬佩奧和防長馬蒂斯會否放棄多年以來的CVID立場?如果拉倒的話,他們可能會面對國際批評,認為白宮不肯以對話解決朝鮮危機;如果答應的話,亦可能被視為過份讓步。更重要的是兩難背後是,特朗普不接受朝鮮是核武國家的話,又可以有甚麼後續行動?

雖然峰會日期尚未敲定,但大約只餘下一個多月時間,特朗普的團隊就要有決定。

面對朝鮮暗渡陳倉、完成研發核武,美國政府要考慮是否繼續對朝鮮採取棄核立場。(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