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高章避稅 愛爾蘭暗打龍通 「耍太極」博上訴得直

撰文:陳奕謙
出版:更新:

做生意不用交稅,或許是很多商家的夢想,但真正做到這一點的,蘋果公司大概算是表表者。他們不但避稅章法高,省下高達130億歐元,而且在歐盟下令交稅予愛爾蘭政府後,仍然採取拖字訣,一心期待最終會上訴得直。避稅避得如此理直氣壯,愛爾蘭政府只怕難辭其咎。

愛爾蘭財長多諾霍在1月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他們與蘋果公司的稅務案成為其中一個焦點。(VCG)

「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天,處理這件事情。」愛爾蘭財長多諾霍(Paschal Donohoe)說,政府和蘋果公司達成協議,蘋果公司將在5月開始補交130億歐元公司稅,暫時交由第三方託管。他續道:「以這類安排來說,今次是歷來最大單。加上事情複雜,我們有責任遵守歐盟裁決,花了些時間才走到這一步。」

歐盟競爭事務專員在兩年前裁定,愛爾蘭特別優待蘋果公司,讓他們多年來一直免交大筆公司稅,必須補交130億歐元予愛爾蘭政府。但諷刺的是,這筆錢不只是蘋果公司不想付,連愛爾蘭政府也不想收,兩者同聲提出上訴,亦沒有執行交稅命令。事件甚至再衍生另一宗訴訟,控告他們沒有履行歐盟裁決。

多諾霍在星期二公布的第三方託管收稅,無疑是在興師問罪下的一次妥協,他亦已經通知歐盟競爭事務專員這個安排,希望對方會接受。但必須留意的是,愛爾蘭政府和蘋果公司仍然堅持他們的做法妥當,預計上訴案會在今年內審結。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在2013年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堅稱公司交足所有稅款,沒少一分一毫。(VCG)

低稅的愛爾蘭 蘋果最愛它

這宗官司之所以在國際社會哄動,既因為牽涉金額龐大,以百億歐元計算,亦因為蘋果公司避稅的手段異常複雜,叫人咋舌。正如曾經有評論認為,總裁庫克(Tim Cook)如有指鹿為馬的能力,2013年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時,竟說蘋果公司納稅不欠一分一毫。

那麼蘋果公司到底如何避稅呢?首先要明白的是,蘋果是一間美國公司,但在全球做生意,廣售智能電話、電腦等產品。試想想,若果蘋果公司在香港賣出一部iPhone電話,這單生意的利潤會在哪裏記帳?答案是愛爾蘭。

蘋果在愛爾蘭成立子公司蘋果營運國際(AOI),全盤處理美國以外的國際業務,收入都會算進愛爾蘭子公司。若然如此,那蘋果海外業務就得向愛爾蘭政府交稅。但魔鬼就在細節中:愛爾蘭對應課稅公司的定義不同,即使他們在愛爾蘭登記,但在海外運作的話,同樣不用交稅。加上愛爾蘭公司稅只得12.5%,比歐洲國家平均低一半,所以蘋果公司獨愛在當地開設子公司,處理國際業務。

蘋果公司的產品在全球大受歡迎,為他們帶來可觀的收入。(路透社)

左手交右手 稅款有得走

不過歐盟競爭事務專員針對的,並不是愛爾蘭的低稅營商環境,畢竟各國政府可決定他們的稅率,輪不到歐盟管。但若果愛爾蘭政府給予蘋果公司特別待遇,違反企業公平競爭的原則,那就成問題。

愛爾蘭政府在1991年和2007年先後兩次,定義AOI在愛爾蘭兩間子公司不用向當地政府課稅。而透過類似左手交右手的複雜手段,蘋果公司大部份海外生意都納入這兩間子公司的帳目,避過大筆稅務。經過深入調查後,歐盟在2016年裁定愛爾蘭政府實際上特別優待蘋果公司,違反競爭規則。

以數字來說,蘋果在愛爾蘭交的稅不足利潤1%,不但遠低於在美國應課的三成多,連愛爾蘭的12.5%低稅率都不及。愛爾蘭的說法是,蘋果公司要交稅但對象不是他們,不關他們的事;至於蘋果公司,那就更加可以理直氣壯說已經依足政府安排。

蘋果公司的海外業務佔收入6成,但要交的稅卻少得很。(路透社)

爭取巨企落戶成最大誘因

蘋果公司能夠賺最多而交稅最少,原因牽涉多方面。一來跨國企業的規管本來複雜,各國政府既不想雙重課稅,但亦容易因為協調有限而令企業兩邊不用交稅。在唯利是圖的本性下,跨國資本必然會想盡辦法鑽空子。除了蘋果之外,其實亞馬遜、Google等美國科技巨擘都給歐盟指控有稅不交。

另一方面,這次案件更反映出愛爾蘭政府向蘋果公司低頭的絕望真相。蘋果公司作為業界龍頭,在愛爾蘭開公司給當地帶來6000個就業機會,數目相當可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更加推算,愛爾蘭去年經濟增長7.8%中,多達2個百份點就是受惠於蘋果公司。在這個誘因下,蘋果提出更寬鬆的稅務入帳安排,愛爾蘭政府自是難以拒絕。

歐盟競爭事務專員韋斯塔杰指出,愛爾蘭政府特別優待蘋果,應補收130億歐元稅。(VCG)

1%稅受各方批評

誘因當前,不代表要為愛爾蘭政府說項。因為寬待蘋果公司,他們的領導人近來已經飽受批評,包括總理和財長在1月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就給多人開罵。意大利投資家塞拉(Davide Serra)狠批愛爾蘭政府「如同笑話」,除了蘋果公司交稅不足1%外,其實Google亦交稅極少。「我喜歡愛爾蘭,我在當地有生意,但我認為你應該對所有人課稅12.5%,不管他們在哪裏來。如果你只收0.002%稅,那真是笑話。」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里茨(Joseph Stiglitz)向來關注全球化下的財富不公義問題,自蘋果避稅案成為新聞以來,他已經多次批評愛爾蘭政府和蘋果公司。幾個月前,他再次說:「與蘋果有秘密特別協議,是一種政府資助。如果你給所有人這個優惠,那人人都會趨之若鶩,近乎零稅率,那稅基就會崩潰。歐洲不能再容忍這種協議。」

130億歐元是在歐洲各地做生意的,全部都歸到愛爾蘭那邊,為當地帶來少量就業機會,但同時從歐洲各國偷走利潤。很明顯,這是從歐洲其他地方偷走別人的利潤和部份就業機會,因為這是秘密協議。
經濟學家斯蒂格里茨
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里茨關注財富不平等,曾出版《不公平的代價》等多本著作。(VCG)

愛爾蘭政府堅持他們的稅例沒有問題,強調蘋果公司的利潤真的不歸入他們課稅帳目,他們和蘋果公司都已經分別上訴,預料案件在今年內有結果。在稅務法上,他們還有不少論點可打,例如否認是政府特定優待蘋果,還有稅例安排是愛爾蘭內部事務等。在過程中,蘋果公司會先向第三方託管交稅,並在9月前完成。

但不論上訴結果如何,單從蘋果公司交稅低到近乎零的這個事實可見,企業只是想盡辦法避免違法,但卻無視了他們要促進財富分配的社會責任。正如斯蒂格里茨所言,愛爾蘭政府久久未收回應有之稅,及不服裁決提出上訴,已經在損害愛爾蘭的國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