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半島變局看國際新秩序:獨立自主者贏 趨炎附勢者輸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随着特朗普與金正恩先後在聯合聲明上落筆,美朝關係同半島核問題亦邁向新的一頁。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博弈中,區域各國大多有所斬獲,成為贏家;卻也有國家悻悻而歸,淪為輸家。而輸贏之分,似乎取決於領導人對特朗普治下國際新秩序的認識。

推動美朝關係正常化、保證平壤政權安全、推動全面無核化、解決韓戰遺留問題。特朗普同金正恩的聯合聲明雖然只有短短一頁紙,卻足以令區內國家振奮。朝鮮獲得安全保證,可將精力轉向其籌劃已久的經濟建設;特朗普實現了他的「無核化承諾」,將要完成歷任總統做不到的事;韓國從戰爭威脅的陰霾中走出,軍營中的年輕孩子該長舒一口氣;而對中國,正如《香港01》早前提及的:實現半島穩定已符合其最大利益。

掐指算來,美朝兩國由互比核按鈕大小,到如今領導人相談甚歡不過四個月之久;在此之前,依賴美國保證自身安全,又意圖同朝鮮改善關係的韓國,一直如夾心餅乾般尷尬。白宮不斷放出「不排除軍事解決核問題」的風聲,青瓦台便要重申「不允許在朝鮮半島開戰」;文在寅夫婦同冬奧會時來訪的金與正互動頻頻,一旁的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則冷眼相待。直到韓國特使團將金正恩有意棄核的信息帶到白宮,換來特朗普願同金正恩見面的承諾,情勢方才緩和。

平昌冬奧會時,美國副總統彭斯對朝韓間緊密互動格外冷淡。(路透社)

也正是這半年,令人看到文在寅堅定的政治信念同細膩的處事風格。事實上,當美國高舉「最大壓力制裁」的大旗時,文在寅「公然唱反調」或令他同華盛頓關係陷入冰點,未來執政舉步維艱。而韓國保守派亦等著看文在寅笑話,相信朝鮮藉南北友好攻勢緩解政經壓力後不久便會再次「露出獠牙」;到時便可將文在寅便打成另一個張伯倫,永世不得翻身。然而文在寅從未放棄主導局面、緩和緊張氣氛,更為美朝兩國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調停」。

相比之下,日本的處境則尷尬許多。外交曾是安倍晉三的拿手好戲:特朗普當選後,安倍毫無首相之尊,飛赴紐約求見尚是平民的特朗普,「穩住了美日關係」,更令其一時擺脫醜聞困擾。在朝鮮問題上,日本亦緊隨老大哥立場,在平昌冬奧時向朝韓兩國交往大潑冷水,重申需嚴加制裁。未曾想,安倍晉三遭遇了又一次中美建交時的屈辱:當時的首相佐藤榮作,在基辛格早已歸國,美國公開訪華行程前半小時才收到通知;如今的安倍晉三痴痴將希望放在「美日立場一致」,結果淪為棄子。

固然,鄰國導彈越過領空是不小的威脅,但相比面對百萬大軍兵臨城下的韓國,根本是小巫見大巫。但安倍只知激化矛盾,文在寅卻步步為營拆彈,結局自然兩樣情。如今,日本關心的中程導彈和人質問題均未出現在公報中;特朗普在記者發布會上感謝文在寅和李顯龍,在提到安倍時只說「他是好人」;而日本也成為六方會談諸國中,唯一未有高級官員同金正恩會面的國家。不誇張的說,已然成為朝鮮變局中的唯一輸家。

過去,除非遇上「中美建交」這樣的戰略性決策,美國對盟友尚負些責任,只要跟緊站隊便能受些庇蔭。然而,特朗普卻一遍又一遍的敲打盟友:美國優先不止是說說而已:上月31日,美國同中國貿易談判略有進展之時,便迫不及待宣布對貿易夥伴歐盟、墨西哥和加拿大課徵鋼鋁進口關稅。半年前,特朗普政府曾允諾豁免盟友的鋼鋁關稅。

2018年6月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於G7峰會期間談話。(Jesco Denzel/German Federal Government via 美聯社)

這次,加拿大和歐盟國家們不再低調請求豁免,而是在剛剛召開的G7峰會中「頂硬上」:德國總理默克爾撐在桌上,好似訓斥特朗普的畫面已是「一圖勝千言」,而G7諸國的聯合聲明,亦少見的由於美國對文中「保護自由貿易」等內容的不滿,而被迫難產。至少,歐洲國家已意識到在事關核心利益的議題上必須企硬,同特朗普的美國劃清界限。

美國作為世界頭等強國的情況短期內不會改變,然而無論是韓國式的斡旋與說服;或是歐盟式的切割,美國領導力的下降都成定局,「美國領導,盟友跟隨」的局面也可能一去不復返。這個世界真的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