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正式爆發 特朗普的盤算到底是甚麼?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美國在周五(6日)開始對340億美元(約2652億港元)中國進口貨開徵25%關稅;中國亦在同日向同等規模的美國產品徵收25%進口關稅。

特朗普周四(5日)出席造勢大會,其中一個標語就是「Promises Made, Promises Kept」,特朗普強調自己是守信的人。(視覺中國)

特朗普是一位商人,是美國著名的富豪,商人的目標是賺錢,多方面的討價還價,以獲得整體的企業盈利。他的思維也必然是一張「資產負債表」。

當然每個商人都有其營商風格,特朗普亦自認自有一套交易藝術(Art of Deal)。回顧他上任一年的對外策略,不論是對中國、朝鮮、對歐盟還是日韓等國,都秉持着這個理念───先「獅子開大口」,再迫令談判的方針。特朗普在這次挑起貿易戰爭,也正是使用同一戰略。

選前早已預告要開徵關稅 現兌現承諾

實際上,特朗普早在2016年競選總統時,就表示必需要重整美國的貿易政策,向各國開徵關稅。這亦解釋了,為何美國不只針對中國,而是向所有他認為均對美國虧欠的國家開徵關稅。因此綜合分析,可以理解特朗普的開徵關稅並非即興隨意,而是一個經計算的政治手段。

除了針對中美的貿易逆差,與及對「中國製造2025」的警戒外,更重要的是即將舉行的11月中期選舉。特朗普上任至今美國出現大量反對聲音,相信不只是他一人,共和黨的議員也對選舉前景不樂觀。作為選舉的準備前奏,這時最需要的,是爭取選民和強硬派的支持。

既然特朗普早已在競選總統時預告過一切,今天所做的其實是「回應選民訴求」。回顧特朗普上台後即時推行入境限制及建設美墨城牆政策,其實都是在為回應競選承諾,以免自己「空口講白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迫使韓國放寬入口限制,亦迫使了中國願意作出一定讓步(首次威脅關稅時),特朗普的目的可說頗為奏效。

特朗普的關稅並不只針對中國,所有被他認為美國虧欠的國家全都不能幸免。(視覺中國)
特朗普需要的是選民的支持,讓支持他的共和黨成員當選或連任。(視覺中國)

中期選舉將至 搏取選民支持

但作為商人的特朗普,亦應知道:在今天世界經濟互相緊扣的時代,向別國施加經濟壓力必然對自己造成傷害。自特朗普在今年初開威脅向全世界開徵關稅時,美國國內的抗議聲就未曾停過。大量的數據均在顯示,美國此舉最終只會令美國物價上升、更多人失業。

因此,我們可以預期特朗普這次貿易戰爭只是「暫時的措施」。特朗普重用鷹派的貿易政策,是希望向選民表示自己的決心,爭取國內選民和強硬派支持,讓支持自己理念的議員成功上台或連任。

至於美國電單車哈利電單車(Harley-Davidson)在上月尾率先「舉白旗」,計劃將部分生產線由美國轉移至海外,是一個警號。若然貿易戰維持太久,或將有愈來愈多的美國企業為逃避關稅離開美國發展,屆時特朗普將真的把令美國經濟拉下,支持度會進一步下挫。

那麼,特朗普會希望甚麼時候才讓貿易戰停止?美國中期選期將於今年11月6日舉行,相信在選舉結束後,白宮的貿易政策會發生低調的轉變。畢竟作為特朗普,他既需要展現強硬態度,也需要考慮美國商界的訴求。而在年底時調整策略,既能滿足強硬派的訴求,也不至於真的得罪華爾街和企業界。

不過需要認識到的是,即便白宮強硬的態度到年底時有所調整,也不能改變中美已經來到「密集衝突」的時代。歸根到底,「老大與老二」之間的博弈,遠非此次貿易戰所能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