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時候治一治自己的「恐俄症」了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自上周美俄「特普會」以來,美國輿論的狂轟亂炸,令特朗普疲於應對,數次更改口風。而在整件事情背後,人們更應當留意到的,是美國根深蒂固的「恐俄症」。

去年12月發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中國和俄羅斯並列「榮膺」美國的「戰略對手」。然而,美國民意對這兩個假想敵的態度卻截然不同,蓋洛普公司最新的民調顯示:72%受訪者對俄國抱有負面態度;與之相對,有53%的美國人對華保持善意。

特朗普罕見地改變了自己對「俄國干涉大選」的看法,無論背後有多不情願,對他來說已屬不易。這麼看來,「反俄」真是美國政治生活中不可逾越的底線。俄羅斯在經濟和軍事上都無法對美國產生威脅,為什麼仍成為眾矢之的?

特朗普取消見普京:在7月16日第一次的「特普會」聯合記者會上,特朗普過度親俄,被國內輿論猛批。(視覺中國)

冷戰遺留思維

有觀點認為前蘇聯的核武威脅仍令美國人記憶猶新。烏克蘭危機之後,取態強硬的普京讓不少美國人憶起強勢蘇聯。這樣的情緒再被政治精英放大,成為「爭取民意」的絕佳工具。

這種論調並非無的放矢,冷戰後是俄羅斯國力最為孱弱的20年,大部分美國人都對俄羅斯取向積極;但隨着俄國近年重新投入地緣政治,縱使離「威脅美國」還差十萬八千里,也難阻美國民眾觀感急轉。

類似的情況也體現在朝鮮身上:朝鮮不可能主動攻擊美國,但在媒體和政界大肆渲染下,核彈似乎下一刻就要落在洛杉磯。

2014年烏克蘭危機中,普京首次訪問「歸俄」後的克里米亞(視覺中國)

紅脖子「奉旨反俄」 自由派「恨屋及烏」

有趣的是,特朗普上台後,美國民眾對俄羅斯態度的變化,因其政黨取向而截然不同。

對比2015年及今年3月的數據,共和黨選民對俄國好感度由20%上升至30%;民主黨選民則由25%下降到15%。當時,共和黨指控總統奧巴馬對俄羅斯過於軟弱,紅脖子們便「奉旨反俄」;如今,特朗普被扣上「通俄」罪名,自由派支持者們則「恨屋及烏」。

美國民眾在白宮前遊行,指特朗普為普京「傀儡」(視覺中國)

普京上周四批評美國有勢力企圖阻兩國改善關係,被視作幫特朗普說話,更令後者再被罵得狗血淋頭。

意氣用事終將誤國

無論是北約東擴,或是烏克蘭危機,都為美俄間埋下不信任的種子;特朗普和普京願邁上和解的首步已屬不易。更何況赫爾辛基峰會前,美俄雙方均未有逾矩行為,批評特朗普是「法西斯幫兇」、「俄羅斯提線木偶」等言論實在過火。

討厭一個政治人物,便討厭他的一切,不該是成熟民主國家應有的表現。可是在美國朝野分化日益激烈的當下,此番情景也是見怪不怪。只是,當國內政治鬥爭玩到牽連兩個核武大國的雙邊關係,也未免太出位了些。

上文節錄自第121期《香港01》周報(2018年7月23日)《美國「恐俄症」未曾痊癒》。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