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超法趕英 莫迪經濟改革「雨後見彩虹」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追過法國,預測在今年底更會超越英國,將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印度經濟在本年首季按季增長7.7%,勢頭強勁,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初見成效。

根據世界銀行的最新數據,印度的GDP為2.597萬億美元,正式超越法國的2.582萬億,並預計在本年底會追過英國的2.622萬億,打入世界五大經濟體的行列。

印度經濟增長強勁,主要由政府支出增加及製造業發展良好帶動。自莫迪2014年上台後,印度政府一直加大在基建上的投資,例如推行全民通電計劃等。故此,政府支出一直呈上升趨勢,帶動乘數效應,刺激經濟向上。而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亦連續11個月維持在50以上,顯示製造業正處於穩定的擴張狀態。

日本汽車零件公司JTEKT本年年底將於印度設廠 (視覺中國)

莫迪在2016年廢除大額鈔票,又在2017年實施商品服務稅(GST)。兩者在實施初其引起不少混亂,外界評價也是好壞參半。不過,今日印度的經濟表現,卻證明莫迪的兩大經濟改革方向正確,漸見成果。

印度經濟兩大問題

印度的經濟一直面對兩大問題。第一,是地下經濟佔GDP比率甚高,令政府難以徵稅,致收入減少。而地下經濟以現金交易,難以追尋,亦是罪案及恐怖活動的溫床。

第二,印度國內各州稅制複雜而重疊,致使國內越州交易成本高昂,阻礙經濟活動。例如貨物從一州出口被徵稅後,進入另一個州又可能會再被徵稅。而且重複徵稅嚴重,例如鞋匠將一雙鞋以110元賣給分銷商,要付11元的稅,分銷商將同一雙鞋以150元賣出去,要再付15元的稅;但分銷商購入這一雙鞋的價格,本身已包含稅項,再以他出售鞋子的價格去徵稅的話,就造成雙重徵稅。經濟活動層層重疊,更造成不知重複幾次的稅收結構。

經濟改革 大刀闊斧 對症下藥

針對地下經濟,莫迪一口氣廢除所有大額鈔票,令現金交易成本增加,迫使人民以銀行系統進行交易,使交易透明化,政府更易徵稅,增加收入,並打擊不法行為。政府收入增加,自然有利於加大開支,以開善基建,刺激經濟。據2013年數據,地下經濟佔印度GDP約26%,而根據最新估計,其比例會在2025年下跌至大約13%。

印度總理莫迪 (視覺中國)

另外,為改善繁複稅制,莫迪以商品服務稅的「一條鞭法」,去取代以往各種繁瑣的稅項,諸如各州收取的入口稅、增值稅、銷售稅、娛樂稅等,以及中央收取的中央銷售稅、服務稅等,不勝其數。而且,商品服務稅透過修改憲法而訂立,以簡明而不重複的徵稅,維持原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收入。稅制簡化,帶動國內經濟活動,隨即使對產品需求增加,帶動製造業發展。

雖然莫迪兩大經濟改革實施時,曾引起混亂,不過要改變一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短暫的陣痛實難避免。如今印度經濟蒸蒸日上,正好證明莫迪當時不屈服於外界批評,而力推經濟變革,實是明智之舉。

至於印度經濟體量超越法國,即將趕超英國,則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便是日後趕超日、德,也不值得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