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財困 IMF施壓 中巴經濟走廊或前功盡棄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巴基斯坦陷入財困,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有機會受阻。
中巴經濟走廊的情況,與其他「一帶一路」計劃一樣,其成功與否,有賴於所在國家的政策改革。走廊對巴基斯坦經濟有長遠助益,其造化要看巴國當局能否將短暫的「危」轉為未來的「機」。

據7月20日的最近數據,巴基斯坦國家銀行的外匯儲備,只剩下90億美元,連兩個月的進口量也不足支付,不合乎向世界銀行貸款的資格,恐怕要尋求國際貨幣基金(IMF)救濟。

IMF對受助國家的財政多有規管,支出龐大、總投資額預計超過600億美元的中巴經濟走廊可能會受到阻礙。IMF很可能會要求巴國政府公佈走廊的各項細節,並將某些項目中止,以平衡巴國政府的財政狀況。

巴基斯坦一直用「走廊建設可能受阻」為理由,要求中國借款,以避免要向IMF求援。今年首半年,中國已借出共40億美元。除非中國再加借款,否則巴基斯坦唯有求助於IMF一途。

中巴經濟走廊之出海口瓜達爾港(Gwadar Port) (視覺中國)

巴基斯坦在2013年已曾接受IMF救濟。若別無他法,今次將會是巴國第13次向IMF求援。從這種對IMF的習慣性依賴可見,巴國的財政有結構性問題,而此問題長期以來都未能夠透過IMF的經濟援助解決。

先苦後甜 但巴國能否捱到「苦盡甘來」?

巴基斯坦的出口只佔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6%,比例不及一般中等收入國家的三分之一,造成外匯收入長期不足以負擔進口,要依賴外國援助。近年,油價高企,對依賴入口能源的巴基斯坦,更可謂百上加斤。即使巴國GDP年增長達5.8%,為13年來最高,也於事無補。

其問題癥結,在於巴基斯坦,基建落後,長期電力不足、交通不便,造成製造業生產力低下,難以增加出口,賺取外匯。

交通運輸基建落後,不少巴基斯坦人依然以畜力運貨。(視覺中國)

中巴經濟走廊正是解決良方。其項目集中在貫通巴國全境的交通公路鐵路網,以及多項發電及能源運輸建設。若能建設完備,將能大大減省巴國製造業的經營成本,增強其國際競爭力。

然而,走廊的龐大工程,卻大大加重了巴國現階段對外匯的需求,例如2015年中至2017年中,巴國對工程用的機器運輸工具入口就提升了51%,總額達每年155億美元。在外匯緊拙的情況下,對能源入口造成更大壓力,迫使巴國要向外借貸,而貸款利息支出,又回過頭來使外匯支出愈來愈重,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紡織廠在電力不足下努力維持運作 (視覺中國)

除基建問題外,巴基斯坦亦長年受政治危機困擾,又有塔利班恐怖份子作亂,對外又與印度劍拔弩張,令國外投資者卻步。

而在稅收上,巴基斯坦亦面對嚴重問題。在有註冊的公司中,只有一半有報稅,而在有報稅的公司中,只有一半要交稅。政府收入不足,長期財赤,要靠自身去改善國內基建,提升競爭力,根本不可能。透過諸如中巴經濟走廊的計劃,又會掉進外匯不足危機的惡性循環中。

巴基斯坦的困局,好像每條路都被封死的迷宮一樣,極其難解。

7月25日巴基斯坦舉行大選,一票站外發生炸彈恐襲,造成31人死亡。(視覺中國)

「一帶一路」確是出路 卻需參與國自己走出來

然而,類似的困局,並不限於巴基斯坦一國。不少參與「一帶一路」計劃的國家中,一直都飽受同類問題困擾:政府管治失效、稅收不足、基建落後、政局不穩、競爭力低下、長期依靠外國援助等等。

「一帶一路」正是希望透過改善參與國的基礎經濟建設,帶動其經濟發展,長遠而言,增加競爭力,不必再依賴外國支援。這種長遠建設的角度,正是IMF集中於國家財政的框架下,所欠缺的。

IMF曾12次對巴基斯坦提供援助,卻未有改善根本問題。(視覺中國)

然而,「一帶一路」的建設,要改善一國的經濟環境,還亟待其參與國的政策改革。在巴基斯坦的例子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政府的管治問題,特別在稅收及治安方面。要解決這些根深柢固的問題,需要大刀闊斧的做法,例如印度的廢除高額貨幣及集中簡化徵稅,就是一個好例子。

另外,更要穩定國家政治,以吸引投資。巴國統治權長期緊握在軍方手中,每次其扶植的官僚政黨深得民心而崛起之時,軍方就透過各種方法去另覓政客,取而代之,造成人民之間的極大矛盾。若不建立一套各方認同和遵守的政權更替程序,這種政局不穩的情況只會周而復始,阻礙投資,以及經濟發展。

「一帶一路」的計劃,打破以往的經濟援助常規,帶來不同挑戰,卻極具潛力。然而,其成功與否,還要看參與國在國內政策改革上,能否適當配合,捱過短暫的「危」,將之轉為未來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