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課人權外交 加拿大和沙特阿拉伯的探戈

撰文:陳奕謙
出版:更新:

加拿大外交部公開敦促沙特阿拉伯釋放國內維權人士,觸發一場外交風波。沙特驅逐大使、叫停經濟及航班來往,甚至有意接回過萬留學生。
向來善於人權外交的加拿大,今趟為何會碰壁?

沙特阿拉伯和加拿大,一個位於中東阿拉伯半島,另一個位於北美洲,可謂天各一方,不見得關係密切。而沙特阿拉伯維權人士給警方拘捕的新聞,亦時有聽聞,為何偏偏今次會引發牽然大波?簡單來說,是由巴達維姊弟所引起。

2012年,沙特女權份子薩馬爾在當時的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和國務卿希拉里見證下,獲頒「國際婦女勇氣獎」。(路透社)

今年34歲的拉伊夫巴達維(Raif Badawi)是沙特有名的博客,經常在網上發表評論,但論調卻總與官方立場相左。例如他曾經說,猶太人、基督徒、無神論者等都是平等的,引發沙特保守的伊斯蘭聲音不滿。2012年,拉伊夫判監10年,至今仍在獄中未獲釋。

拉伊夫的胞姊薩馬爾巴達維(Samar Badawi)今年37歲,向來力挺沙特女權,不服男尊女卑的監護人制度。曾經入獄又曾經獲釋,薩馬爾2012年在美國獲頒「國際婦女勇氣獎」,貢獻備受肯定。但在上星期,薩馬爾在當局新一輪打壓行動中給拘捕,國際特赦等關注組織因此為她奔走疾呼。

加拿大向來標榜提倡人權,加上拉伊夫的妻子海德爾(Ensaf Haidar)幾年前逃到加拿大獲得庇護並成為公民,巴達維姊弟的處境成為政府外交工作之一。總理杜魯多今年4月已經表示非常關注被囚多年的拉伊夫。及至近日薩馬爾也被捕後,外交部在社交平台上敦促沙特政府放人,引發這場外交風波。

「立即釋放」惹怒沙特

「沙特阿拉伯新一輪拘捕公民社會人士及包括薩馬爾在內的女權份子,加拿大深切關注。我們敦促沙特政府立即釋放他們,及其他和平的人權份子。」加拿大外交部在社交平台如是說。

沙特阿拉伯很快回應表示:「加拿大聲明用上『立即釋放』的字眼,在國與國的關係中是非常不幸、應受譴責及不能接受的。」外長朱貝爾(Adel al-Jubeir)批評加拿大不知就裏,並且在干涉沙特阿拉伯內政,強調當局會堅定不移地處理事件。

實際舉動方面,沙特召回駐加拿大大使,勒令加拿大駐沙特大使在24小時內出境,凍結與加拿大的貿易及投資。沙特國營航空公司隨後宣布,暫停往返多倫多的航班。加拿大新聞社(Canadian Press)在周一(8月6日)引述沙特政府消息表示,沙特打算撤回1.5萬名在加拿大留學的沙特學生,將他們轉送往英國和美國。

加拿大外交部的聲明引來外交風波,但外長方慧蘭表明會堅持捍衛人權。(路透社)

人權外交是否干犯內政?

首先,加拿大愛談人權,早已為人所共知。例如2016年中國外長王毅訪問加拿大時,記者主動問及中國人權狀況,引來王毅不滿。現任總理杜魯多及他領導的自由黨,比起上一屆的保守黨政府更加重視人權。例如前任總理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向沙特出售軍備,杜魯多亦一度考慮放棄訂單,有生意也不做。

其次,巴達維姊弟既與加拿大有關係,杜魯多政府會發聲可以說是意料之內。那麼問題,或許就如沙特政府所指控的那樣,就是加拿大的官方聲明是否不恰當。

無可否認,國家主權堪稱國際關係中的王道,一般來說外國政府不得越俎代庖。但發一份聲明要求沙特政府「立即放人」,是否構成干預別國內政、干犯主權,那就可圈可點。例如歐美政府也曾發公開聲明,促請中國「立即釋放」艾未未、桂民海、李明哲等人,不見中國政府因而要中斷外交。

但從人權外交的角度看,應盡量私下交涉、給予對方政府留面子的「沉默外交」,不少人認為較大機會能達成共識。舉例說,中國政府日前釋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遺孀劉霞,被認為正是德國政府善用沉默外交的成果。相反,對方若沒有下台階的話,亦可能寧願立場企硬。親官方的《阿拉伯新聞報》(Arab News)在社論指出:「沙特的立場很清晰:利雅德不會給指導怎樣做。」

沙特外長朱貝爾7月訪問中國,與外長王毅相談甚歡。(路透社)

經貿利益小 開刀最容易

推動人權外交多年的加拿大政府,相信不會不知道「沉默外交」的好處。巴達維姊弟的事,相信加拿大外交部一直有與沙特交涉。國際特赦的熱納維耶芙(Geneviève Paul)亦向加拿大廣播公司(CBC)指出,她知道加拿大政府曾與沙特官員通電話及閉會磋商,只是沒有成果。「發聲很重要,沙特政府的反應那麼大,反映他們也自知人權問題有多惡劣。」

為甚麼「沉默外交」無功而還,或許與人權外交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相關:經濟貿易。普遍觀察相信,兩國經貿關係愈密切,目標國家就會愈依賴良好關係,因而有更大動機要順應人權訴求。但加拿大和沙特兩國一年貿易來往金額僅30至40億美元,幾乎達到微不足道的程度。正如滑鐵盧大學教授莫曼尼(Bessma Momani)指出,加拿大不買沙特能源,或沙特不買加拿大軍備,也是無可無不可。

這點一方面解釋了,為甚麼加拿大政府未必有足夠的影響力,游說沙特政府放人。與此同時,它亦反映出沙特阿拉伯為何敢於大造文章。試想像,如果發聲明的是英國或美國政府,沙特要翻面及叫停經貿合作的成本就會大幅增加,很可能不敢發難。

沙特阿拉伯與美國除了經貿合作外,還有地緣政治的利益關係。(路透社)

沙特王儲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過去一年動作頻繁,對外打造沙特開明改革的形象,包括讓女性進入球場及駕車,亦歡迎外國企業到沙特投資。但對內,穆罕默德仍然給批評他專制獨裁,包括容不下反對聲音,例如當局拘捕巴達維姊弟等。

今次沙特對加拿大反應之大,莫曼尼等學者都相信,穆罕默德想借這事來擺出姿態,表明不歡迎西方指點批評。特別美國總統特朗普一面倒支持沙特政府,借用他們在中東的勢力來平衡伊朗派系,令穆罕默德更是有恃無恐。地緣政治之說會否詮釋過度,固然有商榷之處。但拿一份外交聲明來與加拿大高調翻臉,沙特有意對國際社會發放某種政治信息,這點相信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