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民主勝利」? 墮胎法案拉倒 自由派切忌暴力抗爭

撰文:楊中文
出版:更新:

女性權益運動近年日益高漲,發端於美國的「#MeToo」,以及愛爾蘭公投通過推翻禁止墮胎法案,都是顯著例子。不過,這場運動最近卻在南美洲遇到嚴重挫折:阿根廷參議院上周四(8月9日)以38票反對和31票贊成,否決容許懷孕首14周孕婦墮胎的法案。從表決結果來看,當地政壇以至社會仍然很保守,支持墮胎的群體未來必須加倍努力,以更具說服力的理據,爭取他們想要的結果。

眾所周知,阿根廷是天主教國家,同時是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家鄉,當地對婦女墮胎的限制比較嚴格:除了因姦成孕,或者懷孕危及母親生命等極少數情況外,違者面臨最高4年監禁。

參議院闖關失敗

正因如此,當眾議院6月中以些微票數優勢,通過容許婦女在懷孕首14周合法墮胎的法案時,不少支持者難掩興奮,寄望立場更保守的參議院也能作出同樣表決。然而,他們的期望最終落空。誠然,在兩性邁向平等的今天,女性應擁有更多權利,決定是否墮胎。然而,在總體上比較保守的拉丁美洲,目前只有烏拉圭和古巴已將墮胎非刑事化。阿根廷社運人士亦支持女性在這方面有更大權利,特別是當地每年進行約45萬次不安全墮胎手術、以致成千上萬女性因併發症入院。

「墮胎法案」如今闖關失敗,支持墮胎群體的失望可想而知。值得留意的是,縱使法案在參議院鎩羽而歸,但過去數月全國上下就有關議題的討論,卻改變了一些人原本的觀點,某程度上促進了女性權益,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個比較突出的例子是,前任總統、現任參議員克里斯蒂娜(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本來堅決反對墮胎,但她看到千千萬萬年輕女性走上街頭抗爭後,最終改變主意,在表決時投下贊成票。

克里斯蒂娜本來反對墮胎,但在看到不少女性走上街頭抗爭後,最終在表決時投下贊成票。(路透社)

除此之外,阿根廷大眾在討論墮胎議題之餘,還藉此機會關注更廣泛的女性權益問題,包括家庭暴力、女性職場歧視等。在相對保守的阿根廷社會,這些議題都是沒有多少人敢觸碰的「禁忌」。經過這場折戟的運動,一些「定見」已然受到衝擊,假如當地將來就類似議題舉行公投,說不定會像同樣是天主教國家的愛爾蘭一樣,通過推翻禁止墮胎的法案。就在議案遭否決後,本身是著名導演、年屆82歲的參議員索拉納(Fernando Solanas)慷慨激昂地呼籲:「女孩們,今晚只是稍事休息,這將會成為法律,沒有人可以阻擋新一代人的潮流。」

當然,這絕不是低估在阿根廷爭取墮胎合法化的難度。當地主要報章《號角報》披露,教宗方濟各在表決前,曾親自接觸反對墮胎的議員,促請他們遊說還未作出決定的同事否決法案。此外,雖然馬克里(Mauricio Macri)是當地首位容許有關議案在國會辯論的總統,但他本人及執政黨大多數議員都強烈反對墮胎合法化。

教宗方濟各反對墮胎,報道指他曾要求議員否決法案。(路透社)

守舊就不是民主?

顯而易見,阿根廷今次就「墮胎法案」的辯論亦充分折射出宗教保守群體龐大的社會影響力和民意基礎。必須指出,在阿根廷引以為傲的民主機制下,儘管表決結果不為自由派所喜,各界仍須尊重當地社會或許仍然比較保守的事實。

可惜的是,在表決結果出台後,一些相信屬於自由派、支持墮胎合法化的示威者卻在街頭縱火,並向維持秩序的警察投擲雜物,給人輸打贏要的觀感。倘若他們想重新出發,起碼要端正態度,正確方法是繼續以理據說服大眾,而不是訴諸無節制的示威和暴動,這才是對民主真正的認同。

上文節錄自第124期《香港01》周報(2018年8月13日)《阿根廷「墮胎法案」拉倒  自由派切忌暴力抗爭》。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