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參議員倡「打工仔話事權」 為2020大選推「負責任資本主義法」

撰文:陳奕謙
出版:更新:

美國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在國會提出《負責任資本主義法》,建議規管大企業的決策,並引入僱員「話事權」。
沃倫近來獲追捧出戰2020年總統大選,這次法案即使不是為選戰鋪路,肯定也會決定民主黨在未來兩年的政策立場。

與民主黨內拜登(Joseph R. Biden)、桑德斯(Bernie Sanders)相比,沃倫優勢甚小。(路透社)

沃倫星期二(8月14日)在《華爾街日報》撰文,題為「企業不應只對股東負責」,提出她的《負責任資本主義法》。文章第一句即道:「我的法案要求企業向僱員及其他持份者負責。」

簡單來說,她認為美國企業目前只追逐股東利潤,犧牲僱員利益,造成的局面就是企業市值屢創新高,但打工仔的人工卻維持低水平。沃倫周三(8月15日)在參議院提出《負責任資本主義法》,要求商務部成立「美國企業辦公室」,從聯邦政府層面與企業訂立經營牌照。

四招令打工仔有得話事

按照沃倫的規定,年收入達10億美元的大企業,(一)明文規定不能只考慮股東的經濟利益,還要顧及所有重要的持份者,包括僱員和顧客,甚至所在城市及社區的利益;(二)董事局最少四成成員,要由全體員工投票產生,換言之僱員很可能擠身董事局參與公司決策;(三)如果企業的開支涉及政治用途,要75%董事及股東通過方可;及(四)董事及管理層買入股票五年內不得放售,或公司回購股份三年內不得放售。

執行機制方面,任何持有股份的,即使是小股東,都可以入稟控告企業董事違背承諾。如果企業長期沒有履行規定,在州司法部提出後,他們會撤銷企業資格。

目前美國企業的經營資格在州政府層面規管,如果落實沃倫的《負責任資本主義法》,估計約有3500間美國上市公司,及數以百計的私人企業受影響。

民主黨部份議員的經濟理念相對左翼,包括沃倫和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VCG)

業界反對「綁手綁腳」

沃倫表示:「我們的經濟出現根本性問題。多年以來,美國打工仔為企業付出,帶來利潤新高,但他們的人工卻進展甚少。我的法案可以令美國經濟重回以前企業與僱員分甘同味的日子。」

不令人意外,多名大企業老闆表示反對。福布斯媒體主席史蒂夫福布斯(Steve Forbes)形容法案會拖企業後腿,「她說的會令經濟停滯不前,原地踏步。那不會有用。」黑人娛樂電視台老闆約翰遜(Robert Johnson)說,大企業已經考慮了所有持份者的利益。「大部份企業和董事局都會考慮持份者,不只是股東。他們也看僱員、所在地的社區,甚至也考慮有生意來往的供應商。所以我認為這個解決方案完全是不必要的。」

約翰遜認為沃倫的建議,根本就是羅賓遜式的劫富濟貧,甚至可能會帶來馬克思主義。「她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政府介入更多決定企業要怎樣做,會帶來社會主義經濟,這是美國模式不適合的。」

除了老闆外,亦有經濟學者擔心沃倫方案會適得其反。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邁倫(Jeffrey Miron)認為企業為逃避監管,可能甚至會離開美國,屆時就業機會都會減少,比起人工低更大問題。「保障貧窮人口的正確做法,是通過我們現有的社會保障網,而非干預資本主義的運作,這會令更多人收入減少,變得貧窮,特別會令企業撤離美國。」

美國總統特朗普不少政策都被視為對商家利益傾斜,包括2017年12月的稅改方案。(路透社)

大企業利潤全歸投資者

不過,大企業老闆當然會說他們已經顧及僱員利益,到底規管會否負面影響經濟的推論,亦必須要有數據支持才能信納。正如最低工時規管,經常有人表示會令民眾失業,但實證研究往往未能支持這種論點。

要理解沃倫的建議,首先要明白她背後的邏輯。先看法案名字,她保留「資本主義」一詞亦可謂相當策略性,畢竟在美國社會的語境,打出北歐那種「社會民主主義」的旗幟,會引來反感。法案既要資本主義「負責任」,足見沃倫認為美國市場的問題,在於大企業不負責任。

此話可解呢?回看美國經濟走來的足跡,企業模式可謂大定於1970年經濟學家佛利民(Milton Friedman)在《紐約時報雜誌》的文章〈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增加利潤〉。這種概念衍生出後來的「股東至上主義」,認為企業最重要就是增加股東回報,特別是在市場上的股票收益。

量化而言,可參看美國上市公司的平均Q比率。Q比率能夠反映企業實際價值及股市價格的關係,美國企業Q比率自1980年代開始攀升,至90年代中期更升穿1。與此同時,由於企業的股票超過八成都由最富有的小撮人持有,可見企業即使有閒錢時,他們都會透過投資市場來給大股東賺快錢,而非再投資或令僱員受惠。事實上,美國不少大企業都寧願回購股份,而非為僱員謀利益。

商人出身的總統特朗普與大企業老闆關係不俗,不時舉行飯局碰頭。(VCG)

左右民主黨未來兩年選戰

明白這個背景後,我們就會知道為甚麼沃倫認為企業只為大股東賺錢,而不顧及僱員的福祉。事實上,沃倫的「打工仔」擠身董事局建議並非天馬行空,德國企業早已行共同決定制,僱員能夠參與董事局。美國智庫羅斯福研究所的霍姆伯格(Susan R. Holmberg)更有研究指出,共同決定制能令企業考慮長遠利益,而非只看中短期的投資回報。

康奈爾大學法律教授霍基特(Robert Hockett)牽頭的學者說:「我們相信這樣的法案早就應該出現。雖然我們部份人認為它過於進取,但我們全部同意這個法案踏出重要的第一步,令我們的企業重拾初衷。」

《華盛頓郵報》瓦爾德曼(Paul Waldman)亦說:「我們現在的情況是,失業率很低,但很多工作都是低人工和低回報。美國經濟愈來愈不平等,共和黨的解決之道卻是寬減富人和企業的稅。」他認為沃倫的方案能對症下藥,吸引選民支持。

美國國會將在今年11月舉行中期選舉,競逐連任的沃倫尚未透露她會否放眼2020年,挑戰總統寶座。但可以推論的是,如果民主黨能夠拿下國會過半議席,那麼《負責任資本主義法》很可能主導明年的會議議程。甚至,即使沃倫不披甲上陣,她的構思亦已經為2020年總統大選設定議題,民主黨的政策定位必會參考沃倫的左翼路線。

而且根據民調,大比數民主黨選民都支持僱員可進入董事局,共和黨選民亦有不少人贊成,雖然反對還是較多。沃倫的方案縱然在當前政治現實未必通過,但誰能百份百說她不會為美國的資本主義運作翻新一頁?

民主黨希拉里在2016年參選總統時,外界一度盛傳她會找沃倫作副總統候選人。(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