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標準恬不知恥:美國擬制裁國際刑事法院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周一(10日),美國傳出兩單有關「人道主義」的制裁提議:
(1)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警告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如果法院試圖調查在阿富汗被指犯下戰爭罪行的美國人,美國可能會以制裁有關法官反擊。
(2) 《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官員報道,特朗普政府正考慮以中國被指用違反人權手法,拘禁維吾爾及其他少數民族為理由,向中國高層官員及企業,實施制裁。
在「美國優先」的旗幟下,對「人道主義」的擁護變成了「政治權宜計算」,即使赤裸裸的雙重標準,也在所不惜。

對美國自身:以制裁威脅 不讓調查進行

博爾頓在周一出席保守派法律界組織「聯邦黨人協會」(Federalist Society)活動,其間發表演說,抨擊國際刑事法院「無合法性」,揚言若美國人受到法院調查,美國將盡一切努力「保護美國人」。

國際刑事法院核察官本蘇達(Fatou Bensouda)去年曾正式提出要全面調查對阿富汗戰爭罪行的各種指控,其中疑犯包括美國軍人及情報人員。

博爾頓指本蘇達的調查提請是「完全沒有根據、沒有支持的調查」,並聲言如果國際刑事法院真的開展有關調查,特朗普政府「將會還擊」,其手法包括禁止其法官和檢察官進入美國,制裁他們在美國的資金,甚至在美國對他們提出檢控。

另外,博爾頓亦指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駐華盛頓辦事處同日被下令關閉,原因是巴勒斯坦想尋求國際刑事法院調查以色列。

甘比亞(Gambia)裔的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本蘇達。(VCG)

對中國:證據未明 先談制裁

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在周日(9日),公布調查結果,指中國在新疆以「打擊宗教極端主義」為由,對維吾爾穆斯林作違反人權的拘禁,規模之大,在文化大革命後前所未見,調查公布前更有指其受拘人數超過「100萬」人。不過,該報告的調查手法,只依靠對58名前新疆居民的訪談,無論是規模還是可代表性,都遠遠無法說明實情。

在人權觀察的報告發表之前,早有聲音要求美國政府以違反人權為由,就此事制裁中國人員。例如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上月就曾要求國務院及財政部制裁有參與興建拘禁營及監視設備的中國公司。

這種以「人道主義」為由的對華制裁提議,在特朗普上台後,雖然已是「買少見少」,不過在過去卻是美國對華外交政策的常見說辭,所以此提議本身並無驚人之處。

然而,把這種對華制裁提議,與博爾頓制裁國際刑事法院的威脅,一併觀之,則可見特朗普政府中一群「美國優先」死硬派的荒謬和恬不知恥。

新疆喀什市一所清真寺門外。(VCG)

「美國優先」的重雙標準

國際刑事法院按2002年的《羅馬規約》(Rome Statute)成立。雖然美國方面有份參與其成立過程,由於當時總統小布殊的反對,美國並無簽署規約,因此一直不承認法院的地位。

曾以「美國戰爭罪行無任所大使」身份參與法院成立過程的律師謝弗(David Scheffer),就指責博爾頓的演說是「雙重標準」,說特朗普政府顯示出來的不是「強勢」,而時在國際法上面的「軟弱」。

博爾頓的演說,完全表現出一切以「美國優先」的意識形態:在任何事情上,如果被認為會對美國不利(即使事實上未必如此),美國就可以不顧任何原則的去保護美國人的利益。

在中國被指非人道地拘禁維吾爾穆斯林的問題上,特朗普政府沒有要求聯合國組織調查清楚事實,就先提出制裁中國人員、企業,明顯是先入為主的政治權宜計算。

可是,在美國人被指涉及戰爭罪行時,特朗普政府的表態,卻是連調查也不容許,更以制裁威脅國際刑事機關的人員。

制裁的操作,對中國,是針對未有實證的違反人道主義指控;對美國,卻是用以阻止對違反人道主義指控的調查。

如此赤裸裸的雙重標準,在「美國優先」的旗幟下漸成常態。其共通點只得一個:美國人的利益就是一切,不論事實到底如何。

當然,我們不能說每個美國人都相信「美國優先」的思考模式。然而,博爾頓的意識形態在美國政治文化中的確佔有重要位置,這種赤裸的傲慢一直存在,只是受過「特朗普式的坦白」洗禮後,博爾頓這類人不用再羞於其「政治不正確」,對之不再掩飾而已。

「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是特朗普2016年大選的競選標語之一。(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