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急速升溫 中國產業轉型點算?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周一(24日),美國對總值約2000億美元的中國貨加徵10%關稅,其中徵稅項目眾多,從農產品、食品、成衣、家具,到化工產品、機械、電子產品等,包羅萬有。中美貿易戰不斷升溫,將如何影響中國產業由「低增值」向「高增值」的轉型?

由於人民幣對美元本年以來以累跌了6至7%,特朗普今次一改以往加徵25%關稅的習慣,而只加徵10%關稅,其對中國產品的短期影響其實不太明顯。

然而,特朗普表明,新關稅將會在明年起提高至25%,又威脅向剩下的中國對美出口貨品再徵關稅,因此造成業界對「貿易戰升級無休止」的預期,紛紛傳出要遷出中國。

預期關稅迫走外資 撤出中國亦非易事

經營聯繫西方公司與發展中國家消費品生產線的利豐有限公司總裁馮裕鈞,就向《紐約時報》表示:「人們都急忙想走出中國。」

不過要將如成衣、飾物等消費品生產搬離中國並非易事,一來中國深廣的供應鏈以及貨運基建早已成熟,二來其他低成本的生產地短期內亦難以取代中國。

在柬埔寨經營纖維制品生產的賀頓(Piet Holten)就表示他的廠房要由他自己興建淨水設施,以及太陽能板發電,以供廠房需要。而且當地運輸困難,甚至會遇上水牛阻路的問題,要把產品運出去,就要靠DHL的空運。

雖然柬埔寨工資成本只及中國的20%,但至今亦難以與中國競爭。然而,在特朗普關稅的影響下,使中國的生產成本加速上升,令不少企業都計劃要搬離中國。

柬埔寨一所成衣廠的內部情況 (視覺中國)

要搬離中國的企業不限於消費品生產等較低端產業,還包括不少日、韓、台的電子機械廠商,例如日本的東芝機械、台灣的資訊產品供應商緯創資通等。

緯創資通在上世紀90年代就將較低技術及勞動密集的生產及組裝搬到中國。如今全球有約50%半導體組裝及測試的產能都在中國,所以緯創資通的一位經理就表示為搬遷事宜「非常頭痛」。

然而,假使這些產業都成功搬離中國,究竟對中國未來的產業發展有何影響?

外資撤離 加速中國產業轉型

其實,這些廠商因中美貿易戰升級的威脅而遷出中國,只是加速了中國原來的產業轉型軌跡,短期內可能會帶來陣痛,但長遠而言並不影響中國在產業發展上原有的走向。

中國的製造業近年一直向高增值轉型。諸如組裝、測試等等的加工性產品佔中國整體出口的比例,由2009年高位的近50%,在2016年早已跌至低於35%。

此等轉型近10年來主要體現於其中端科技產品上,諸如顯示器、太陽能板、空調、鐵路等等。根據美國國家科學理事會(US National Science Board)的數據,中國在中端科技產品的生產,在過去10年增長達3倍,佔全球的32%。

大陽能板是中國中端科技產品的代表之作。圖為北京街頭見到的一輪大陽能汽車。(視覺中國)

另外,中國對外資的依賴亦日益減少。外國投資廠商佔中國出口廠商比例,已由2009年的超過55%,跌至2017年的低於45%。而中國出口產品的本地製造比例,亦由10年前的60%提高至今日的80%。

由此可見,在中國製造業出口上,中國已漸漸遠離傳統的低增值行業,而且對外國投資廠商的依賴也愈來愈少。今日相關產業的外資廠商因特朗普關稅造成成本增加,而要搬離中國,只是把原來就存在的趨勢加速推展而已。

發動貿易戰 特朗普錯判形勢?

特朗普以為貿易戰對中國影響極重,經常引中國股市下滑為理據。然而,股市只表現出投資者的即時情緒反應,並未能反映中國的根本經濟因素;加上中國近年積極推動減省借貸等收縮政策,當然在股市上有所顯現。

不過,其最大的錯誤認知,是將貿易看成是「零和遊戲」,以為向人家買東西就是吃虧,賣東西給人才是賺錢。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周一發表的《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就詳細闡述了中美貿易的互利共贏關係,給特朗普上一堂經濟課。

中國在全球推土機出口市場的份額,由10年前的2%,升至今日的10%。(視覺中國)

在今次加徵關稅的中國貨物列表中,有近一半是中間產品,即有關產品其實是美國企業進口以後,再用以生產其他產品的材料或零件。因此,對華加徵關稅,損失的不只是中國廠商,還有進口有關中間產品的美國企業,以及其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誠然,如果中國因貿易戰而損失外資合作機會,可能會阻礙中國發展其方與未艾的高科技產業,如晶片業等。不過,國務院的白皮書就表明中國的門戶會繼續開放,歡迎外資繼續投入。

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在短期內可能會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而且使各界,包括中國民眾,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造成一定打擊,這種情緒上的反應,是無可避免。

然而,特朗普政策的實質效果,只會是加速推進中國原有的產業轉型軌跡而已,對中國的經濟基本因素,並不會造成任何根本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