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搞定美加墨自貿協議的「談判專家」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美國及加拿大成功在周一(1日)前談妥新版《北美自貿協議》(原稱「NAFTA」,現改稱為《美加墨協議》,即「USMCA」),趕在「死線」之前將有關草案送交美國國會。
特朗普當然借機邀功,大誇協議是「美國史上最大的貿易協議」。不過特朗普這個「談判專家」,卻是與別不同,有其獨特「包裝」。

改革NAFTA是特朗普在2016年競選總統以來的承諾。有關談判早在去年夏天開展,卻一直沒有成果,而加拿大在本年5月更退出談判,剩下美國與墨克哥兩國對談。外界普遍悲觀,《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在8月中就刊登文章表示「不看好」。

新版NAFTA談判:一次又一次的「突然成果」

豈料美墨兩國在8月27日卻突然宣布達成共識,加拿大隨即亦被迫重新加入談判。然而,及後的美加談判,歷時一個月,毫無進展;而特朗普在上月底還叫加拿大「死心」。

在美國東岸時間周一的0時0分死線之前,事情又再生變:美加雙方突然發放達成共識的消息,害不少外媒記者也要徹夜搜括消息報道。

特朗普在周一早上6時許一覺醒來,便馬上在網上發文邀功,盛讚新協議對美國人民有多大好處。在他主導之下,原本容易發音的英文簡稱「NAFTA」,更被改為「USMCA」,特意造成「改朝換代」的宣傳效果。

NAFTA vs USMCA:「名字不同」便已足夠?

不過,細看USMCA條文,其實在美加墨三國的關注點上,變動不大。加拿大同意對美國開放其奶類製品市場的約4%,而美國則同意讓步保留反傾銷、反補貼的中立仲裁制度,並預先豁免部分加拿大客運汽車的關稅。

新增的勞工保障條款可能會損害墨西哥的汽車工業,不過整體的影響甚微。不少評論就說新舊協議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NAFTA USMCA
汽車免關稅須有62.5%價值由北美製造 相同要求提升至75%,並須有至少40%價值由工資最少16美元的地區製造
特朗普以25%汽車關稅威脅美墨兩國 美墨兩國各自每年首260萬輛出口美國的客運汽車保證免稅
/ 部分暢銷藥品專利權年期定明為10年
免稅跨境零售上限為50美元 對加拿大上限增至150美元,而對墨西哥則增至100美元
無日落條款 協議為期16年,每6年重新檢定一次

其實,「名字不同」對特朗普而言已經足夠。他所關注的並非USMCA會對美國有甚麼實質利益,而是美國民眾對於他這項「偉大成功」的感觀。

特朗普不是要當「談判專家」,而是要透過各種「包裝」,讓人覺得他是談判專家,以贏取國內政治利益。

特朗普:「包裝高手」的三步曲

他這個「包裝高手」的角色,卻是扮演得出神入化。首先,他在參選總統時,將NAFTA這個原來只有民主黨工人階層反對的協議,據為己有,大肆宣揚,一邊搶奪民主黨人的支持,另一邊卻為他的「美國至上」營造「同仇敵愾」的氣氛。

其次,他在談判之初,提出「5年日落條款」等無理要求,又多次要脅要單方面退出協定,以及設下不必的「談判死線」,讓人觀感上認為談判極為艱難,一方面作「期望管理」,另一方面就展現自己如何立場堅定的保護美國利益。

在周一宣布達成USMCA後,特朗普就隨即出席支持者集會。(視覺中國)

最後,在「死線」逼近、千鈞一髮之際,他就突然爆出「達成協議」的消息,傳媒大肆報道,讓人以為是重大成果,而特朗普亦馬上出來邀功,大誇其成就。當新聞熱度稍降,媒體轉而細看協議條文時,民眾對特朗普「偉大成就」的觀感已成,亦無心再關注細節。

這種層層疊加的「包裝」,以及對媒體、民眾注意力的操控,不可不謂出神入化。難怪特朗普上任後,在輿論不斷圍攻之下,仍能繼續保持其支持度。

USMCA背後三大權謀 見美國政界的眾生相

雖然特朗普只關注自身的政治實利,但是特朗普的一眾幕僚──如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等──卻是另有盤算。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 (視覺中國)

像博爾頓等深信「美國至上」的人,USMCA的意涵並非其實質內容,而是美國在國際談判上,所展現出來的「霸權地位」:美國就算不按常規、道理的出牌,只要憑其勢力不斷作出威脅,如大加關稅、拉倒不談等等,就能迫使各國就範。

特朗普本人亦說:「沒有關稅,我們就不會談到協議。」

另一方面,如萊特希澤這種貿易官僚,卻為美國利益,在背後默默推動「國際貿易大變革」。USMCA對他們而言,只是拼圖中的其中一塊,未來還會包括日本、歐盟、澳大利亞,以及一眾南美洲國家。這次協議,只是一個呼召各國歸邊的號角而已。

在特朗普政府中,USMCA正反映出三種不同盤算的合流:一是特朗普派的政治實利;二是真心相信「美國至上」的國家主義者;三是希望改革國際貿易秩序以利美國的專業官僚。

因此,USMCA簽訂背後的脈絡,可算是特朗普政府治下美國政治權謀的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