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思潮席捲全球 施政者逐一妥協 到頭兩頭落空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近來國際政治並不太平,中美間貿易戰延續,英國面臨脫歐困境,法國各地備受「黃背心革命」所擾。不過除了這些之外,民粹的浪潮也已蔓延到全球各地。而如果這已經並非新事,那麼值得留意的,卻是各國政府在面臨這波浪潮時的取態——愈來愈多的政府正採取「退讓、妥協」的姿態。

當地時間12月3日,約十萬名支持者聚集在吉隆坡獨立廣場,進行反對《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RED)的集會。發起集會的是馬國兩大主要反對黨:堅持馬來民族主義的巫統(UMNO),以及主張伊斯蘭主義的伊斯蘭黨。在他們看來,ICRED將破壞大馬憲法153條所規定的馬來人特權。而馬來西亞政府最終妥協,令該國同朝鮮、南蘇丹等國一樣,成為極少數未簽署該公約的聯合國成員國。

煽動恐懼成政黨利器

事件源於今年9月28日,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Mahathir bin Mohamad)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新的馬來西亞政府,將簽署餘下所有維護人權的聯合國公約,其中便包括ICRED。

馬哈蒂爾早前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將會簽署ICRED,但這在國內引發爭議。(視覺中國)

大選過後,失去執政權的巫統逐漸向保守派靠攏,放棄較為中庸的種族立場,轉向堅持「馬來人至上」價值觀。這一主張與同為保守派的伊斯蘭黨接近,而簽署ICRED的消息更給予兩黨「凝聚民意」,走出敗選後低潮的機會。為此,伊斯蘭黨執政的州份更宣布特別假期,鼓勵民眾前往吉隆坡參加集會。

根據聯合國規定,締約國可選擇「保留性簽署公約」。以沙特阿拉伯為例,該國在簽約時便已表明,僅會在不抵觸國家憲法情況下執行條約。所謂ICRED將衝擊國家憲法的情況根本無從發生。但反對黨在動員民眾時不僅稱公約簽署後,馬來統治者將被迫下台,更指稱政府背後有基督教勢力介入。

沙特阿拉伯在簽署ICRED時,已表明只會在不抵觸國家憲法的情況下,執行相關條約。圖為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視覺中國)

面對一系列謠言,如今的希盟政府非但未有反擊;反而迫於「民意壓力」宣布不簽署協定:不僅未令希盟支持者滿意,更令馬來西亞在國際社會打上「縱容歧視的標籤」。

向民粹退讓已成風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台灣。「九合一」選舉前,國民黨提出公投案,要求維持對日本福島及周邊四縣市地區的食品禁令。儘管全球大部分國家早已解除類似規管,而「東北五縣」食品近來均無核輻射超標案例,更在日本國內正常銷售。國民黨仍將其渲染為「核食」,以期激發民眾恐懼。

事實上,這樣的限制非但不合理,更違反世貿準則。按世貿組織規定,各國均可對進口食物訂立包括殘留輻射量在內的安全標準,但相關標準需適用於全體國家。執政的民進黨政府選前眼見該項公投支持率高企,為免傷及自身選情,不敢表達反對意見,也無積極澄清闢謠。如今公投案通過,民進黨既保不住選舉,還要面對日本向世貿提出訴訟及其他報復措施,實在是雞飛蛋打。

雖然日本「東北五縣」食品近來並無發現核輻射超標案例,但禁止相關「核食」的公投仍然在台灣通過。(中央社)

2015年以來,民粹思潮已然席捲全球,不僅如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在內的極右政團迅速崛起。不少過去立場保守的政黨,也開始借用「情緒擺中間、事實放兩邊」的宣傳途徑,爭取選民支持。更糟糕的是,擔心被這股風暴捲到的主流政黨,似乎尚未找到應對之道,只得選擇避而不戰。

只是,在這樣的龜縮策略下,施政者非但辜負支持者的信任,流失支持;民粹風潮在縱容下也只會更加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