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滿不下台  剛果傳奇總統「垂簾聽政」拒退場

撰文:唐宇廉
出版:更新:

「我們已多次警告卡比拉,要求他不要再延遲大選,即使只是延遲一天……我們堅信卡比拉根本不想下台!」原訂2016年舉行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選舉,拖到2018年12月23日才舉行,而到了投票前夕,當局又以「未準備好」為由,把投票日延遲到12月30日。
這種操作無可避免激起一些人不滿──反對派「民主及社會進步聯盟」(UDPS)秘書長卡賓(Jean-Marc Kabund)21日便在首都金沙薩舉行集會,矛頭直指現任總統卡比拉(Joseph Kabila)。

年少繼位 國家煥然一新

如果說卡比拉出身「政治王朝」,顯然並不為過。1997年,他的父親老卡比拉(Laurent-Désiré Kabila)在鄰國盧旺達支持下,率兵推翻獲西方支持的塞科(Mobutu Sese Seko)。想不到,黃袍加身的老卡比拉四年後遇弒身亡,當時年僅29歲的兒子卡比拉繼位,執政至今。

老卡比拉執政期間,剛果戰亂頻仍,數以百萬計人民死亡或流離失所。比卡拉2001年上台後,國家面貌卻煥然一新──上任初期,他跟叛軍達成和平協議,接著推動經濟自由化,還邀請外國投資者在當地投資。

事實上,位處非洲中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條件不差:人口超過8,000萬、領土面積逾234萬平方公里,而且天然資源豐富。它除了是世上最大的銅出口國,還是最大的鈷(cobalt)生產國,假如沒有「鈷」這種物質,便難以生產智能手機、電動車電池這些高科技產品。

在卡比拉治下,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經濟發展不俗。(視覺中國)

有著這麼好的稟賦,這或許有助我們理解,為何剛果在卡比拉治下會取得明顯進步。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當地國內生產總值(GDP)由2001年的74億美元,激增至2017年的370億美元;人均GDP則由442美元,倍增至887美元;而國民預期壽命亦由2001年的50歲,增至2016年的59歲。

貪污嚴峻 打壓異己

然而,正如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剛果也面臨極為嚴峻的腐敗問題:根據「透明國際」發布的2017年廉潔指數報告,在180個國家或地區中,剛果排第161。貪污猖獗,主要原因是政府壟斷了大部分資源,在制度未完善,以及人性驅使下,官員難免自肥;另一方面,政府亦向一些可能挑戰政權的勢力輸送利益,用錢「買」穩定。

值得留意的是,卡比拉在籠絡部分潛在反對者同時,以頗具奸雄色彩的手段,對付其他「異己」。例如,他故意讓作為反對派據點的開賽省(Kasai)陷入混亂、甚或暴力頻生的狀態,似是要令反對派疲於奔命,難以聚精會神反對他。

當局一再押後大選,觸發一批民眾在12月21日於首都金沙薩示威。(視覺中國)

繼續幕後操盤 

卡比拉有政績、有手段,卻沒有撕毀憲法的膽量。他在2006年和2011年兩度勝出大選後,擔心他「終生執政」的憂慮愈發滋長。就在國內示威者和天主教會施壓下,他最終不得不接受憲法規定的連任限制。

那麼,他今次是金盤洗手,還是暫時蟄伏?

一個可能性是,他想效法曾在俄羅斯上演的戲碼:由於憲法限制,普京安排「聽話」的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接任總統,自己則「垂簾聽政」,等到傀儡任滿後,再親自出馬競選總統。

梅德韋傑夫(左)在2008年繼任總統,四年後普京再度入主克里姆林宮。同樣的戲碼,可能在剛果民主共和國上演。(視覺中國)

目前,卡比拉已指定前內政部長沙達里(Emmanuel Shadary)充當候選人,若他順利當選並完成任期,卡比拉可能在2023年重出江湖。

「不要排除任何可能」

卡比拉早前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說了一句頗有「哲理」的話:「在生命中,不要排除任何可能。」另一方面,若從今屆大選的選民名冊遭到篡改、只有極少數國際觀察員獲邀視察等事實來看,外界有關他謀求長期執政的推論,似乎不是無的放矢。

前內政部長沙達里是卡比拉選中的繼任人,他將會面臨兩名反對派政客的挑戰。(香港01)

值得一提的是,沙達里的民望其實不算高企,如果選舉公平進行,齊塞克迪(Felix Tshisekedi)和法尤魯(Martin Fayulu)這兩名挑戰者,不見得必然落敗,這就為卡比拉實踐「陽謀」製造逆風。

事實上,他也不能做得太過──倘若選舉舞弊過於猖狂,不滿他的人、尤其是都市年輕人肯定會上街,到時即使沙達里當選,接下來的施政也勢必阻力重重。

不過,話說回頭,對剛果人民而言,儘管國家在卡比拉治下充滿腐敗,但畢竟相對安全,經濟發展勢頭亦算不俗,所謂「總統任期」不是此刻普羅大眾最操心的事;而對卡比拉而言,他覺得自己就是最適合領導國家的人,那為什麼要堵上自己的前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