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總理提前解散國會 一場私心作祟的大選

撰文:唐宇廉
出版:更新:

周一(12月24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與內閣成員達成協議,提前在明年4月舉行大選,較原訂日期早了7個月。
這則消息其實並不令人意外:自從國防部長利伯曼(Avigdor Lieberman)在11月中辭職後,在國會120席當中,執政聯盟只剩61席,隨時都會倒台。

提前大選的導火線是:執政聯盟就增加保守派猶太教人士服役的草案出現分歧。由於保守派猶太教政黨反對,草案肯定無法過關,內塔尼亞胡遂藉機解散國會。

貪污指控如影隨形

不過,正如許多分析所指,內塔尼亞胡的真正盤算是利用民意授權,清除自己目前面臨的3項貪污指控:

他被指在2014至2017年間,為當地最大電訊商「貝澤克」在監管政策上提供優待,換取對方發布對自己有利的報道。執法部門經過調查,認為已有足夠證據起訴內塔尼亞胡。另外兩項指控則包括收取富豪款項,以及偏袒當地一份主要報章。

內塔尼亞胡被指向電訊商提供政策優惠,換取對方「正面」報道自己。(視覺中國)

就像「知己」特朗普一樣,內塔尼亞胡質疑上述指控是「政治迫害」,是左翼政客和媒體的陰謀。可是,無論怎樣否認,這些指控總是如影隨形,甚至動搖其執政基礎。希伯來大學政治學學者Reuven Hazan便認為,這位總理謀的「陽謀」就是謀求贏得大選,利用民意壓倒檢察部門。

選情看好 或可小勝

值得留意的是,在選民不太相信左派和中間派的情況下,內塔尼亞胡有望小勝,屆時他便可展開第5個、也是連續第4個任期,成為以色列任期最長的總理。

問題是,倘若真是小勝,意味著執政聯盟的議席不會大幅上升,民意授權亦未必較選前更強更堅實。在這種情況下,針對內塔尼亞胡的貪污指控難以消除,或許還會受到檢控。

以色列選民不太相信左派和中間派,內塔尼亞胡有望連任,成為以色列任期最長的總理。(視覺中國)

倘若敗選 以色列陷不確定性

一個難以想像的情景是:倘若累積執政超過12年的內塔尼亞胡敗選,換上一個新總理,以色列屆時面臨的不確定性肯定更大。以色列經紀投資公司(Israel Brokerage & Investments Ltd.)首席經濟師Rafi Gozlan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表示:「如果國家出現新的領導人,肯定有東西會大變,例如政府開支優先順序,稅收和公共服務等。」

內塔尼亞胡在宣布提前舉行大選後,出席執政利庫德集團活動,他不改保守派本色,聲言現屆政府令以色列成為崛起中的世界大國(a rising world power),「在特朗普總統治下,美國確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又把美國大使館遷至當地。」

在伊朗核問題、耶路撒冷地位等問題上,內塔尼亞胡與特朗普「合作無間」。(視覺中國)

他確有「自傲」的理由:特朗普上任以來,美以兩國合作無間,無論是美國對伊朗核協議的態度,還是對「聖城」耶路撒冷的定位,華府的中東政策大體上與內塔尼亞胡的立場相符。問題在於,倘若這位鷹派總理下台,換上一個相對沒有往績可尋的總理,屆時以色列、甚至中東會出現何種景況,實在難以評估。

企圖通過一場大選,利用民意「赦免」自己的貪污指控,把個人榮譽與整個國家的未來綑綁,令國家陷入不確定性……而這一切,都是源於內塔尼亞胡的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