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後最艱難的談判:沒有人是「賣國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月21日至22日,中美第七輪經貿高級別磋商將在華府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以中方牽頭人即習近平特使身份帶隊前往。一段時間來,中美談判進程明顯加速,令人感覺協議達成有望。但也有不少人懷疑劉鶴為求停戰,將被迫簽下「城下之盟」。這樣的場面也令人想起1999年中美加入WTO談判時,社會輿論的激烈批評。

中美貿易談判愈來愈密,3月1日的「大限」也日漸臨近,不少人都變得緊張起來。有人擔心美國會如同去年6月劉鶴訪美後的情況一樣,在最後一刻放棄談判,拋棄兩國已達成的共識。也有人擔心,北京為結束貿易戰,讓步過多,做了「賣國賊」。

難以否認的是,自兩國談判開始,便一直傳出中國讓步的消息。從去年5月的「將半導體訂單轉往美國」,到近來「5年內額外增購1萬億美元商品」,再到上輪談判後傳出的「停止對電動汽車補貼」。有人批評中國仍由特朗普蠶食貿易市場,並在國家經濟主權問題上喪失立場。

特朗普2月5日發表的國情咨文中提及「協議必須包括真正的、結構性的改變,以結束不公平的貿易做法,減少我們長期的貿易逆差,並保護美國的就業」。(路透社)

不止如此,中國談判代表劉鶴的姿態也被不少人抨擊:有人認為他向特朗普提出「增購500億美金」大豆是獻媚;也有人認為,他前次造訪白宮同特朗普分居上下位,如同帝王召見臣子,應該不忍羞辱即刻拍台離去。

事實上,北京的忍耐不止體現在貿易談判上。經貿談判進行時,兩國本應維持良好關係,但美軍不僅派出兩艘驅逐艦進入南海12公里島礁範圍,更由國務卿蓬佩奧領銜在東歐各國遊說封殺華為。但為求達成協議,中國都忍了。

蓬佩奧在匈牙利訪問期間警告,若盟友繼續使用華為設備,將會影響與美國的合作關係。(資料圖片)

明眼人應能察覺到這紙協議對中國的重要性。在貿易戰壓力下,中國GDP仍維持6%以上的高速成長,仍處在發展機遇期。在此基礎下,中國正進入經濟轉型關鍵期,更著力推動國家治理體系改革。

若中美關係繼續惡化,美國鷹派勢必主導政局,使用更具破壞力的方式阻礙中國發展。為維持政局穩定,已展開的政經改革或需放慢腳步,而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隨時將被打斷。如同1999年中國不惜一切代價加入WTO,如今北京也面臨相同局面。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報告首次明確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華社)

與此同時,北京面對的美國的是全球範圍內最具實力,且最有經驗的談判對手。萊特希澤曾逼迫不可一世的日本放棄堅守的日元匯率;姆努欽雖被認為是「鴿派」,但在談判桌上,也只會和前者「一個紅臉,一個白臉」唱起雙簧,逼迫北京讓步。在他們背後,則是特朗普的全力支持,以及在野民主黨「對中國再狠一些的呼聲」。

中美第七輪談判即將召開,就在這看似臨門一腳的瞬間,美方大口開價、忽然撤回共識的談判手段仍未停止。無論是前線的劉鶴,或是居後的中國決策層,都面臨極大壓力,更為了國家利益,在憤怒中力保理性。穿越沼澤,踏過荊棘之時,人總會受點皮肉傷。與其指控探險者的冒失,不如給他多一點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