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延遲脫歐暴露「全民公投」的民主弊端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4月12日是英國脫歐被推遲的截止日期。英國首相文翠珊為了尋求再次延遲脫歐,於4月9日訪問了德國,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秘密會晤。默克爾曾多次強調,無協議脫歐將損害所有各方的利益。
4月10日,歐洲27國領導人經過商討,最終同意英國脫歐期限靈活延至10月底,在6月歐盟還將對此決定再次評估。
多次推遲脫歐日期,與其說是為了給予英國政府更多時間提供可行方案,還不如說是純粹的一種拖延策略,或者可以說脫歐談判基本上陷入停滯,只能消磨時間。因為究竟以何種形式脫歐,沒有人能夠給出準確的回答。這種困境再次凸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問題。

首先,脫歐本質上就是一種選舉謊言。

三年前的脫歐公投前,有很大一部分很多英國選民自信能夠留在歐盟,但夾雜着民粹主義的投票,讓那些真正想留在歐盟的選民的訴求被埋沒,或者說得不到表達。而且,從公投的結果來看,那些脫歐和留歐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不同地區或階層的選民,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所以說不能說脫歐是否符合英國的利益。

西方民主制度,包括美國的贏者通吃或選舉人團制度,很多時候都無法尊重別人的意見,甚至無法尊重多數人的意見。將英國在歐洲的前途訴諸公投,本來就是不理性的,更何況這本身就存在政客在背後的利益操縱。

英國國會外有脫歐支持者抗議,指押後脫歐是對他們的背叛。(路透社)

其次,候選人或所屬黨派所做承諾也很難實現。

這是西方選舉體制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脫歐公投之前,最被英國老百姓青睞的一項承諾是脫歐將每週為英國省下3.5億英鎊,這筆錢將會花在「全民醫療服務」(NHS)上。但結果這項承諾在脫歐公投後也不了了之。這就是西方民主制度中的選舉謊言問題。政客對選民依然存在誤導和欺騙的動機,而選民投票也難免存在非理性的期待。

另外就是脫歐投票率的問題。在2016年6月23日的全民公投中,有51.9%的英國選民投票支持離開歐盟,大部分支持離開歐盟的來自英格蘭及威爾士的郊區選民(大倫敦及其他英格蘭大城市以外的地區)。支持留在歐盟的選民占48.1%。作為一個比議會選舉更重要的脫歐公投,英國保守政客制定規則時並沒有想到會有一半人支持脫歐。如果公投規則採取三分之二絕大多數決勝的原則,當時脫歐必然通不過。

前英國獨立黨(UKIP)領袖法拉奇(Nigel Farage)今日眼見脫歐押後,再度積極在媒體上「蒲頭」。(路透社)

除了這種公投規則的弊端外,職業政客的欺騙和無能也是脫歐協議難產的原因。

英國民主制度訴諸公投讓英國脫歐,但執行或談判過程完全落在了職業政客的手中。這些職業政客在談判中才發現,脫歐進程牽涉的面極為廣泛和複雜,有些問題甚至在公投前根本沒有得到考慮,比如北愛爾蘭邊界問題,但後來談判時才發現這一問題很難得到解決。這本身就體現了民主體制下公投規則設置的缺陷。

英國議員有關脫歐進程的辯論,很多人說得都很冠冕堂皇,但沒有人能夠真正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根本不是在解決問題。

所以,從公投到公投後的脫歐談判,都能看出英國政治制度多年來少有的一次崩潰。現在,脫歐後的硬脫歐和軟脫歐問題,其實就是一個心理問題。這和英國自我定位和情感認同也有關係。

在4月10日的歐盟脫歐事務峰會上,德國總理默克爾似乎為了緩和氣氛,在平板電腦上與文翠珊分享笑話。(路透社)

在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中,德法兩國一直是主導力量,而自認為全球大國的英國一直採取機會主義的態度,一方面在經濟上想從歐洲一體化中獲益,但又拒絕加入歐元區,情感上也很難從容納歐盟,甚至把歐洲一體化看作自身文化威脅。

這種自我矛盾的心理狀態很好地詮釋了當前為何依然有人臆想留在歐洲單一市場之內。也正是這種臆想,讓英國處於自我的民主悖論當中而無法自拔。而脫歐進程的難度或脫歐協議的難產,更加暴露這種民主規則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