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朝鮮最高實權組織:「國務委員會」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4月10日,朝鮮勞動黨召開中央委員會七屆四中全會;4月11日,朝鮮召開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
在這兩日的會議上,朝鮮領導高層完成了新老交接,且通過不同的黨國職位任命,確立了「外交與經濟並進」的國家策略。
而在這過程中,早於2016年設立的「國務委員會」此次明顯被賦予更多實權。
韓國世宗研究所 研究企劃本部長鄭成長於《香港01》投稿,針對外界對這些變動的解釋給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鄭成長
譯者:孫素青
原標題: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的「國家代表」許可權是否會移交給國務委員會委員長

4月11日舉行的朝鮮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中,新擔任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的崔龍海,推舉勞動党委員長金正恩擔任「全體朝鮮人民的最高代表兼最高領導人以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委員長」。 

部分專家認為,此時崔龍海在稱呼國務委員長的職責時,使用了「全體朝鮮人民的最高代表」這個表述,朝鮮在最高人民會議中修改憲法,很可能賦予國務委員長代表國家的資格,即對外代表國家元首。

但對於這樣的主張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如果是這樣,那麼崔龍海在推舉詞中應該使用「共和國最高領袖、最高代表,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這樣的表達來形容國務委員長的職責。而「全體朝鮮人民的最高代表」這個表達,是指金正恩委員長與一般的最高人民會議代表不同,並不代表某個選區的民眾,而是代表全體朝鮮人民的職責,但這並不意味著代表整個國家。

第二,「國家代表」的許可權是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的固有許可權,崔龍海被選舉為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後,「代表國家」的許可權就被移交給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這種說法是不符合邏輯的。

如果朝鮮「國家代表」的許可權移交給國務委員長,以往的「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職責應該變成沒有國家代表權限的「最高人民會議常設會議主席」,崔龍海應該被選舉為「最高人民會議常設會議主席」。
(參考:《金正恩時代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的地位與作用》世宗研究所,2014)

崔龍海曾於1998年及2004年兩度因涉貪而被撤職下放。在2012年首次成為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後,又於2014年經歷地位變動,並於2016年重回「朝鮮二號人物」的位置。(路透社)

朝鮮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中,常任委員會委員長崔龍海還被選舉為國務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委員長為金正恩),因此部分專家推測,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的對外國家元首地位移交給了國務委員長。

但是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前委員長金永南在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的排名中低於金正恩委員長,朝鮮的國家機構排名中,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也比國務委員會低。因此新擔任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的崔龍海即便被選舉為國務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國務委員長與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的上下關係也未發生新的變化。

過去的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對外雖然「代表國家」並擁有立法權力,但在對外協商或經濟領域幾乎不具有任何影響力。

但此次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崔龍海,還同時被選舉為國務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他可以領導前任內閣總理朴鳳柱、新任內閣總理金才龍、以及外務相李勇浩,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的影響力實際上有所擴大。

朝鮮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中,修改憲法的主要內容很可能包括:擴大國務委員會委員長、國務委員會的許可權,並新設國務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

在此次的國務委員會委員名單中,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前任總理以及外務省第一副相皆位列在內,因此國務委員會對外交、經濟的領導力有了實質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