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白宮肆意妄為 加速全球走向多邊主義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一(4月8日)宣布,決定將伊朗革命衛隊納入「恐怖主義組織」名單,本周一(4月15日)正式生效。雖然美國多年來一直稱伊朗支持恐怖主義,也曾制裁過伊朗革命衛隊成員,但將一個國家的正規軍事力量定性為「恐怖主義組織」,卻是史無前例的。伊朗在消息宣布當日馬上作出反擊,不但將美國中央司令部及其駐西亞軍隊認定為恐怖主義組織,更正式啟動IR-6型離心機的安全工作。儘管重啟離心機在伊核協議框架之內,但時間上卻容易引人聯想,有可能進一步刺激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等國家。在撕毀《伊朗核協議》、對伊朗作出能源等制裁後,特朗普如今無疑再一次加劇中東各國之間的敵對情緒。

美國方面從宣布消息到名單正式生效只相隔了一周的時間。按《紐約時報》的說法,特朗普是在「倉促而混亂」的過程中宣布這一決定。駐紮在中東地區的美軍官員甚至表示未得到任何有關如何執行該政策的指令。如此突然地作出決定,特朗普到底有何考量?

這可以從三方面來說。一來,特朗普要繼續展現對以色列的支持。去年5月,美國把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今年3月,特朗普承認戈蘭高地屬於以色列。連番動作,讓外界看到特朗普完全偏向以色列的外交政策。此次針對伊朗的行動更發生在以色列大選(4月9日)的前一天,時間如此巧合,不免讓人懷疑特朗普是在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拉票。特朗普本人亦在備戰2020年連任,猶太利益集團對美國政治的影響非常之大,從政治到金融到媒體,都有猶太勢力的影子,特朗普若能討好了這股勢力,就有了連任的底氣。

特朗普一手發動的中美貿易戰,似乎對中國影響有限。(路透社)

二來,特朗普要挽回美國在中東的頹勢。俄羅斯在中東反恐戰爭中在地區局勢上獲得了主動權。特朗普雖然總是聲稱自己消滅了ISIS,卻難以再從反恐戰場上為自己爭取到話語權,只能不斷利用盟友的關係來維持存在感,重點是強化美國與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的關係,使對方在遏制伊朗和反恐等領域參與更多,進而增強美國對中東事務的主導權。

三來,特朗普要與伊朗等對手搶能源出口市場。美國經過「頁岩氣革命」後,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如何從伊朗、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國手中搶佔市場,成為了美國未來在能源市場上無法迴避的問題。

如今,特朗普在中東的所作所為正在激化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矛盾,或許他認為,無論是美國的軍售又或是自己的選情,都能夠從中獲得漁利,卻不知道錯誤的方式只會損人損己。

逐利又為利所困

在踏入政壇之後,特朗普將商人的那套利益最大化理論和做法用到國際政治中。然而,國際政治並非只講究利益,還有國際準則。特朗普不守國際規矩的舉動已引起國際社會的不滿,比如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招致中國與幾個歐洲主要國家的反對,令美國顯得愈發孤立。

在踏入政壇之後,特朗普將商人的那套利益最大化理論和做法用到國際政治中。(路透社)

再者,美國愈擠壓伊朗、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產油大國,這些國家就會愈發尋求與美國鬆綁,尤其是解開與美元的捆綁。今年1月,英、法、德三國創建了一個新的支付機制——「支援貿易兌匯工具」(INSTEX),以繞過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印度也在考慮以盧比支付伊朗原油;俄羅斯在去年10月已宣布採用歐元等多元化的支付手段;委內瑞拉的行動更早,2017年便宣布在國際支付中使用人民幣、歐元、日元和俄羅斯盧布等作為國際結算貨幣,以替代美元。

維繫美國全球影響力的是美元和盟友,若特朗普本着唯利是圖的精神,只顧美國自身,只會加速「去美元化」的進程,這從伊朗、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的動作可以證明。當美元不能一家獨大時,美國該如何維持在全球的經濟優勢?

當下,美國似乎並未意識到問題的出現,還在不斷向盟友發難。在經貿問題上,特朗普上周二(4月9日)宣布將對價值110億美元的歐洲產品徵收關稅,針對的是歐洲核心產業——航空製造業;在軍事上,特朗普不斷抱怨歐洲和日韓盟友沒有承擔更多的軍費開支。

特朗普依然秉着「美國不能被佔便宜」的原則來對待盟友,其後果是盟友愈來愈減少依賴美國。沒有了盟友「小弟」,美國還怎樣當「老大」?「美國的再次偉大」從何談起?

消費自己的信譽

特朗普宣布伊朗革命衛隊列為「恐怖主義組織」的決定更像是臨時起意,這其實並非是新鮮事。今年3月25日,特朗普簽署公告正式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擁有主權,事後他解釋稱這是上了「一堂速成的中東歷史課」之後作出的決定。對一國大事如此草率,要麼說明他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要麼是想突顯自己的超人智商與決斷。

另一個例子是去年底特朗普在一段視頻中突然宣布美軍將從敘利亞撤出,這一消息隨即引發強烈反彈,特朗普其後不得不改口說暫緩撤離。如此的反覆、草率,再次證明了特朗普作出決定之前,根本沒有詳細考慮過可能出現的後果。

特朗普於去年年底突然宣布撤軍敘利亞後,引起強烈反彈,隨後不得不改口稱暫緩撤離。(路透社)

在中美貿易戰問題上,特朗普對待「共識」的態度也十分隨意。去年5月,中美達成不打貿易戰的共識,結果不到10天,特朗普便撕毀共識,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覺得不滿意便反悔,全然不顧當時達成的共識,可見特朗普完全不將一國政府的承諾放在心上。

作為全球大國,美國的任何決定都應該是嚴謹、慎重的,這是一個大國該有的基本「素養」。特朗普上台後在外交政策上的隨意,已完全顛覆了傳統政治精英治理國家的模式。外界觀測美國外交政策最重要的視窗不是白宮、國務院、五角大樓的官方消息,而是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witter的賬戶。

美國官方消息的混亂和前後矛盾,嚴重損害了它在全球的信用。當美國不按套路出牌時,任何一個國家在看待美國時必然會帶着懷疑的眼光來審視。當然,特朗普此般做法,也讓人們看清了國際時政中「以利益為上,信譽只是錦上添花」的準則。

多邊主義的最大推手

特朗普在國際舞台上的種種出格舉動,是要維護美國的絕對優勢,但他的做法並沒有讓這一目標實現,反而加速了世界向多邊主義演變。

在特朗普的軍事和貿易威脅之下,美國的盟友開始更多地尋求自身的獨立。法國總統馬克龍說歐洲不應該再天真,並提議建立歐洲聯軍;德國總理默克爾稱歐洲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以色列和土耳其在維持與美國關係的同時,加大了與俄羅斯的熱絡聯繫;日本安倍晉三政府大幅調整對華關係。這些都是明證,說明美國的盟友們知道「所有的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在美國靠不住的情況下,它們更需要尋求自保。人人自危的意識下,使它們成為全球化格局中一股重要的力量。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多次呼籲組建歐洲聯軍。(路透社)

在美國不斷擠壓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和發展空間的過程中,中俄只會進一步推進多邊主義。面對美國的保護主義,中國不斷尋求與歐洲的合作,以期維護世界貿易組織、伊核協議和《巴黎氣候協議》等多邊組織和協議。與中國在戰略上高度一致的俄羅斯,同樣也在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中打破美國的絕對壟斷,在中東、委內瑞拉等問題上不斷發力就是一種表現。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新興國家諸如印度、土耳其和印尼等,在完成國家獨立後迅速投入發展,它們都有着各自的「大國夢」,比如印度總理莫迪在印度大選前就放言「印度要在2030年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自身實力的不斷壯大,催生了它們對於在國際政治版圖中佔有一席之地的訴求。

當美國還在執着於如何維持自身的絕對優勢時,其餘各國也在紛紛行動,美國的相對勢弱是必然的。這時的美國渴望一位力挽狂瀾的領導人,但顯然那不會是特朗普。「上帝欲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特朗普種種瘋狂的舉動看似是要擊毀虛偽的政治正確,將世界拉回到單邊主義的「角力場」,從而在一比一的抗衡中讓「美國再次偉大」。但長遠來看,白宮的做法只會讓世界更深刻地意識到多邊主義的重要性,加速各國的抱團,而美國將自己排除在這日益明顯的大趨勢之外,實屬螳臂擋車。

上文節錄自第15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4月15日)的《白宮肆意妄為 加速全球走向多邊主義》。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