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大選】中間左翼回潮:政治兩極化如何重回中線?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西班牙提前大選戰周日(28)結束,現任首相桑切斯(Pedro Sanchez)所屬的中間偏左西班牙工人社會黨(PSOE)以近29%得票獲得國會123席,成為最大黨,更比上屆多出37席,造就歐洲近來少見的傳統中間黨派回潮局面。
同時,自法西斯式獨裁者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於1975年倒台後,西班牙國會也首次迎來極右政黨:自加泰羅尼亞(Catalonia)兩年前獨立公投後急速冒起的「聲音黨」(Vox),以24席成為國會第五大黨。
西班牙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政治變遷,與西方民主國家的兩極分裂、各走極端同出一轍,今天的中間派終得小勝,帶來的是怎麼樣的啟示?

聯合政府 憲政時代首例

西班牙國會總共有350席,西班牙工人社會黨(下簡稱「社會黨」)雖然成為最大黨,不過仍要與極左「我們可以」黨(Podemos),以及加泰羅尼亞及巴斯克地區的分離勢力政黨合作,才能取得國會多數,變相要組成聯合政府,打破西班牙自1978年後憲政時代的兩黨分治傳統。

現年47歲的桑切斯勝選後開懷大笑。西班牙本屆大選投票率近75.8%,比上屆高出近9%。(路透社)

可幸的是,由於社會黨的傳統中間偏右競敵人民黨(PP),在新起偏右公民黨(Ciudadanos)和聲音黨搶票,以及自身的貪腐醜聞之下,大失國會71席,只剩66席,因此根據任何政治上可能的聯合政府組合,社會黨也將領導下一屆政府──除非西班牙重蹈2015年組不成聯合政府,而要再次進行大選的覆轍。

不過,由於要組成聯合政府,社會黨必須在政策上向「我們可以」黨和地方分離勢力作一定程度讓步,目前社會黨的首要目標是尋求各方勢力不反對,讓他們可以組成少數黨政府,再在各項個別議題上與各黨較自由地討價還價。

兩極分化 傳統政黨愈走下坡

其實,西班牙經歷金融海嘯衝擊之後的政治發展,與西方民主國家的兩極分趨向極具相似。在緊縮政策之下的西班牙,GDP大跌、福利減少、失業率高企,催生出人民對傳統政治黨派的集體不信任,各走極端謀求出路。

左翼一邊,有在2014年成立的民粹政黨「我們可以」黨的興起,在2016年大選得票機乎超過傳統社會黨;右翼一邊,更是群雄並起──有高舉新政治文化的公民黨;在加泰羅尼亞,則有各主張獨立政治勢力的冒進;而反對加泰獨立的西班牙右翼勢力,也造就了2013年成立的聲音黨崛起,由去年搶奪社會黨在南部安達盧西亞(Andalucia)的傳統管治權,到如今一躍成為國會第五大黨。

首次打進國會的聲音黨也是今屆選舉的贏家。聲音黨在加泰獨立公投後主張中央集權,取代現有地方分權的憲制。(路透社)

政治兩極化如滑波一般,中間政黨為爭回支持,就只好流向極端。此可見於時任人民黨首相拉霍伊(Mariano Rajoy)在2017年派出軍警阻止加泰羅尼亞的獨立公投,期後他除了短暫實施直接管治之外,更以叛亂、挪用公款等罪名起訴一眾加泰政界領袖。

同時,社會黨領袖桑切斯,之所以能在2016年短暫失勢後,翌年再重奪黨內領導地位,主要也是因為他表面上的「左轉」,例如他就曾高調反對加拿大與歐盟的自貿協議,策動同黨議員在西班牙國會中棄權,雖然影響不了協議的通過,卻獲得不少左翼意識形態民眾的支持。

極力趨近聲音黨極右主張的人民黨領袖卡薩多(Pablo Casado),今次大敗之後,更被同是右翼的公民黨叫陣,挑戰前者的主流右翼領導地位。(路透社)

意識形態靠左行 實際政治走中線

然而,桑切斯在2018年中僅以社會黨的84席,策動不信任票推翻人民黨拉霍伊的政府後,卻沒有很多實質上的左轉走向──例如他就保留了人民黨的緊縮財政政策,更安排歐盟建制中力推緊縮的西班牙裔官員管理西班牙財政;而且他本年大增最低工資的預算案,也是在加泰政黨擺明不會支持、提前大選無可避免的背景下,送交國會的。

他的左轉,只體現在純粹的意識形態議題上:他開放國會討論「廢除核電廠」、「修改勞工法」等原被右翼人民黨禁止的議題,又任用11位女性為其總數17人內閣的成員,同時他又推動將獨裁者佛朗哥的遺體從烈士谷陵園(Valle de los Caídos)撤走,並作火化。

在國際議題上,他除了聲稱自己是「激進親歐派」外,更高調接受了一些意大利右翼民粹政府不願接受,而在地中海漂浮良久的難民船隻。

一位佛朗哥政權支持者站在烈士谷陵園之前。(路透社)

鑒於極右聲音黨的崛起,桑切斯也將這次提前大選營造成「左右對決」,在選前更特別在社交媒體上警告:「當初也沒有人想過,特朗普會成為美國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會在巴西當選,或者英國脫歐會來臨。」言下之意,就是將社會黨的右翼對手當成佛朗哥政權的繼承者。

桑切斯這一次將社會黨這個傳統政黨從金融海嘯以來的失敗軌跡,重新拯救回來,更造成有類似法國總統馬克龍2017年當選之時中間路線新政黨「前進」(En Marche)的勢頭,其實極有值得西方國家政治人物學習之處。

上月加泰分離主義支持者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示威的情況。(路透社)

桑切斯的一堂課:政治與政策分開?

他與馬克龍不同之處,是他以在任首相身份參選,而且領導一個舊政黨,並沒有「反建制票」的紅利;而且,馬克龍走的是高舉未來改革希望的政治路線,而桑切斯卻是形左實中的走向──說得更明白一點,擁有經濟博士學位的桑切斯在政治上毫不懼怕打意識形態戰,在政策上卻是務實計算得很,不會單靠意識形態主導。

如果要按美國政治作比較的話,桑切斯的政治也許是2016年民主黨總統初選時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與希拉里的混合體,而盡取兩人的長處。

這一條出路,其實甚為適用於受困兩極化的西方民主國家。一方面,像馬克龍般單靠未來希望的中間路線,在政策成效未能速見的情況下,政治支持根基甚為薄弱──雖然法國黃背心運動(gilets janues)己然稍息,不過馬克龍的民望仍只得其上任之初的不足一半──而桑切斯不怕打意識形態戰,卻能以簡單的政治主張凝聚支持,而不必依靠民眾的希望情緒,或詳細的政策理據。

雖然黃背心運動去年原由馬克龍為推動環保而增加燃料稅引起,不過在4月19日的環保示威中,他就被打成「污染者的總統」,可見他已成法國民眾憤恨的眾矢之的。(路透社)

另一方面,在獲得民眾意識形態式的支持後,在實務上卻可留給他較大自由推展的空間,將國家管治與意識形態分化盡量分隔開去。如果其政策成功,最後得以改善經濟民生的基本結構,到時政治兩極化的難題也將迎刃而解。

當然,桑切斯要如何獲取加泰獨立黨派或其他小黨支持,以組成聯合政府,又不過份姑息加泰獨立運動,而喪失西班牙其他地區選民的支持,其實極考功夫。而且,雖然西班牙經濟表現已算不錯,近年來增長都跑贏歐元區平均線,然而其失業率仍在14、15%之間,青年失業更是此數兩倍之上,桑切斯的新政府未來挑戰仍大。

然而,這次大選結果,無疑是西班牙人對他接近一年首相任內施政的肯定。而桑切斯重振社會黨此前頹勢的經驗,更值得西方民主國家為政治兩極化圍困的政客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