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案再開庭  一文釐清美國與華為十餘年的糾葛

撰文:鄭悅
出版:更新:

「我看過華為的簡報,一切都沒有問題」,「但是上帝也無法製造足夠的幻燈片說服我,可以讓華為參與我們關鍵的通訊基礎設施建設」。2013年,美國前中情局局長海登(Michael Hayden)發表其對華為的看法,曾引起廣泛的熱議。
儘管海登沒有任何證據證實,華為對國家安全造成危害,但是他卻強調,這不是一個偏見,而是基於他40年情報生涯的職業判斷:「不,華為建設美國國內的核心通訊網絡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就是這樣。」
雖然海登已非美國政府官員,而海登的這番言論亦已經是數年之久,但是這些話語卻令人有熟悉的感覺,當前美國政府排擠華為的姿態實際如出一轍,而美國圍堵華為的力度亦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地時間周三(5月8日),孟晚舟案將再度在溫哥華開庭,如今數一數,美國與華為已有十餘年的糾葛。

美國的「華為威脅論」

如果說起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封殺舉措,早於2007年,美國政府就阻止華為收購美國設備巨頭公司3Com的計劃。當時,美國國會就以華為「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要求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否決華為收購3Com的提案,時任佛羅里達州共和黨議員羅斯雷提能(Ileana Ros-Lehtinen)主張「如果將3Com交給一個不透明、且與中國軍隊和情報局有密切關係的公司,將會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2007年,美國政府就阻止華為收購美國設備巨頭公司3Com的計劃。(路透社)

雖然華為在美國的阻止下撤回了3Com的收購提案,但是美國對於華為的質疑仍然源源不絕。

面對這一情況,華為於2011年2月發表一封致美國政府的公開信,提議美國政府對華為的運營展開全方位的調查,以澄清美國對華為的誤解。

顯然,華為主動提議美國對其展開調查,欲以「君子坦蕩蕩」之勢向外界表明,美國所謂的「華為暗藏後門」、「背後與中國軍方、情報局」關聯等指責皆為子虛烏有,華為經得起考驗和調查。

然而,美國對於華為這一舉動的解讀則仍帶著「美式目光」。經過長達11個月的調查,美國眾議院於2012年10月發布了一份60頁的調查報告。在報告中,美國認為華為此舉是有「自知之明」,知道如若沒有經過全面調查,美國是不會相信其設備和在美國的電信網絡服務。

但是,即便美國經過了長達11個月的全面調查,得出了「未有證據表明華為從事間諜活動」的結果,美國依然認為華為是一個威脅,並且將美國未發現華為有任何違法的結果歸咎於華為未提供充足的資料,由此建議美國政府需要持續觀察中國企業對美國電信市場滲透的情況,避免使用華為設備,並且在建議中要求中國公司應該更加開放和透明。

可以說,美國政府看待華為,實際上屬於「觀點先行」的視角。儘管諸如海登等美國政客,否認自己帶有偏見,但是從一開始,美國就給華為貼上了「中國軍方的附屬」這一標籤,並且對這一觀念「持之以恆」:哪怕是經過了長時間、反復的調查和取證,就算華為未被發現任何問題的事實擺在眼前,美國政府依然選擇自己主觀性的「華為威脅論」。

可以說,美國政府看待華為,實際上屬於「觀點先行」的視角。(路透社)

號召盟友圍堵華為

除了在國內,美國亦希望其盟友國能夠聯合起來排擠華為,形成「圍堵」華為的攻勢。自過去一年多以來,美國在這方面可謂「做足功課」,其實早在數年之前,美國已經有所舉動。

2012年,美國的盟友之一,澳大利亞禁止華為參與該國的寬帶網絡建設,所給出的理由亦是耳熟能詳:澳大利亞政府對華為的安全性感到擔憂,認為華為設備具有「後門」隱患,與美國的說法如出一轍。

亦是在澳大利亞對華為頒布禁令之後,海登於2013年接受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採訪時說出了「華為間諜輪」的話語,而當時亦正值英國當局宣布對華為展開審查的時候。

鑒於美國的宣傳,英國議會負責監督情報工作的情報與安全委員會(ISC)批評英國政府未在十年前華為與英國電信集團(BT)合作時,及時考慮華為對國家安全危害的問題。

而儘管英國政府表示,華為在英國的運作具有高標準的安全性和獨立性,但是迫於ISC的壓力,英國政府亦宣布對華為展開調查。2015年,英國發布調查報告表明華為從未在英國展開監視活動。

2015年,英國發布調查報告表明華為從未在英國展開監視活動。(路透社)

5G競爭  排擠力度愈演愈烈

可以看出,不管是美國還是其盟國,均未能找到華為從事間諜活動的證據。然而,隨著華為在5G建設上具有領先優勢,不論是在輿論上,抑或是政策上,美國更是不遺餘力地排擠華為。

2018年1月,美國通訊服務商AT&T宣布取消與華為的合作方案,理由是出於對華為安全性的顧慮。隨後,另外一家美國電信公司威訊(Verizon)亦宣布停止銷售華為設備。

2018年4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全票通過一項決議,為了降低國家安全威脅,禁止美國電信公司使用聯邦補貼購買華為與中興等中國公司生產的設備。

與此同時,美國派遣多名官員前往各盟國,說服盟友抵制華為5G。2018年8月,澳大利亞再一次對華為頒布禁令,亦是美國盟友中第一個封殺華為5G的國家。

隨後,加拿大與日本等國亦表示考慮對華為5G頒布禁令的可能。不過,當加拿大經過研究發現,加國有足夠的能力掌控網絡安全,沒有跟隨美國與澳大利亞禁止華為的必要時,美國立即予以加拿大警告,認為基於美國以及其他盟友對於華為的認識,顯然加拿大的網絡安全措施是不足夠的。

當加拿大經過研究發現,加國有足夠的能力掌控網絡安全,沒有跟隨美國與澳大利亞禁止華為的必要時,美國立即予以加拿大警告。(路透社)

面對美國的大肆指責,華為再一次以行動向外界證明自身的可靠性。2018年10月,華為將源代碼交予德國審查;2019年1月,華為董事長梁華表示華為歡迎外國官員參觀其實驗室;2019年3月,華為在多家美國主流媒體上刊文,邀請美國媒體前往華為深圳總部參觀。

正所謂「真金不怕火煉」,德國亦未發現任何華為從事間諜活動的證據,而英國軍情六處亦認為禁止華為不會是正確的選項。

然而,美國早已將封殺華為的「輿論戰」上升至刑事上的行動。2018年12月,華為集團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2019年1月,美國司法部向華為以及孟晚舟提出23項指控,而美國總統特朗普甚至公開表示,可以將撤銷對華為的指控作為中美貿易談判的一部分,完全暴露了美國的私心。

不過,美國毫無證據的「華為威脅論」亦漸漸對盟友失去說服力,而美國眼見說服無效,開始對盟友採用威脅的招數。為了說服波蘭封殺華為,美國在軍事安全上威脅波蘭;當英國允許華為參與部分5G建設,美國以將英國排除於情報共享網絡作為要挾。

可以說,在全球範圍內,通過國家力量打壓一家科技公司的情況實屬少見,而美國未能以理服眾的情況下,採用威脅的手段更是令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