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爾木茲海峽現「羅生門」 伊朗如何能夠突破困局?

撰文:鄭悅
出版:更新:

自美國於近期升級對伊朗的制裁後,美伊關係愈發緊張,而近日阿聯酋與沙特聲稱油輪遇襲的事件,更令中東局勢難以平靜。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伊朗又能夠如何突破這一不利的局勢?

美伊衝突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當地時間周日(5月12日),伊朗塔斯尼邁通訊社(Tasnim News Agency)等中東媒體報道,阿聯酋富查伊拉港( Fujairah Port )於當日凌晨4點至7點發生油船「連環爆炸」事件。不過,富查伊拉政府傳媒辦公室則發表聲明,否認該港口發生爆炸。隨後,阿聯酋外交部又表示,有4艘商船在附近海域受到蓄意破壞,但未透露詳細信息。

翌日(13日),沙特阿拉伯能源部長法利赫(Khalid al-Falih)稱,2艘沙特油輪於周日(12日)在富查伊拉外海受到破壞,不過亦僅是表示未造成人員傷亡和原油洩漏,而未透露關於事件的其他訊息。

阿聯酋外交部表示有4艘商船在附近海域受到蓄意破壞,但未透露詳細信息。(路透社)

因此,一時間關於富查伊拉港的「爆炸事件」眾說紛紜,對此,美國應阿聯酋要求派專家至當地展開調查。不過,美方未過多久就得出了初步的結果。當地時間周一(13日),《華爾街日報》等多家美國媒體引述美方官員稱,經過初步調查,美國認為伊朗有極大的可能是該起事件的幕後黑手。不過,美國並未提供任何確鑿的證據,而倘若美方正式確認此說法,相信將令原本緊張的局勢繼續升溫。

另一邊,伊朗則認為需要警惕該事件背後可能存在的陰謀,要求沙特當局澄清事件,並且呼籲海灣地區國家警惕外國勢力的「冒險主義」行為(adventurism by foreigners)。

從地點上看,富查伊拉港距離霍爾木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約70海里,近一個月以來,由於美國欲對伊朗的石油出口實施全面制裁,伊朗多次以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威脅。而美國則藉此為由,派遣「林肯」號航母以及B-52型轟炸機特遣隊前往海灣地區,以防範美國以及其中東盟友的利益受到伊朗侵犯。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同為美國盟友的阿聯酋和沙特所聲稱的「油船遭受破壞」令中東的局勢更加撲朔迷離。

俄羅斯如何出牌成關鍵

2018年11月,特朗普雖然聲稱對伊朗的「嚴厲制裁」生效,但是他給中國、日本、印度、韓國、台灣、土耳其、意大利和希臘這8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為期6個月的石油進口制裁豁免期。如今,美國已經取消了這一豁免,伊朗的石油出口又有何出路?

雖然特朗普於2018年5月宣布恢復對伊朗的制裁後,多次以強烈的言辭警告全球「如若與伊朗交易,就無法跟美國做生意」,但是俄羅斯顯然「無視」了特朗普這番言辭:早於2018年7月,俄羅斯與伊朗簽訂500億美元的石油購買協議,在行動上「力挺」伊朗。

2018年7月,俄羅斯與伊朗簽訂500億美元的石油購買協議,在行動上「力挺」伊朗。(路透社)

隨後,俄羅斯與伊朗和印度於2018年11月商談啟動一條新的國際南北運輸通道(INSTC),目前這一國際南北運輸走廊項目亦正在磋商之中,一旦連通,伊朗將可以縮減30%至40%以上的時間與成本,將石油運往俄羅斯。

因此,俄羅斯成為了伊朗破解美國制裁的關鍵。如若俄羅斯繼續與伊朗達成石油交易,那麼伊朗的石油仍然能夠通過俄羅斯流向其他國家。而這一情況對於如今陷入「兩難」的歐盟,亦會是一種維持與伊朗貿易關係的方法。

歐盟雖然作為美國的傳統盟友,但是對於特朗普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的做法亦不認同。不過相比於俄羅斯,歐盟則顯得「聞風不動」。一方面,歐盟對於特朗普政府不斷升級對伊朗的制裁表示擔憂,另一方面,歐盟又因為擔心與伊朗的貿易受到美國的制裁而舉棋不定。因此,倘若歐盟能夠通過俄羅斯繼續與伊朗保持「一定程度」的貿易關係,相信屆時美國全面制裁伊朗石油出口的目標將會未能成效。

另一方面,在未受到美國制裁之前,印度、韓國與日本分別作為伊朗石油出口的第二、第三以及第六大的客戶。而在美國實施制裁的前三個月,韓國大幅度縮減伊朗的石油進口量,而日本則完全未進口伊朗的石油。

不過與此同時,日本亦愈來愈加強與俄羅斯在石油貿易上的合作,因此如若俄羅斯能夠成為伊朗石油的「代理商」,亦可以影響日本與伊朗的貿易模式,加上印度亦參與INSTC的建設,因此諸如印度、日本和韓國等國對伊朗的貿易舉措亦是影響美國是否能全面封殺伊朗石油出口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