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禁華為】Android的「開放」名存實亡?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據路透社報道,負責統合管理更新Android系統的Google,將會暫停與華為在軟硬體方面及技術服務上的合作。
明顯可見的影響,是新的華為產品將不能使用Google Play Store、YouTube、Chrome瀏覽器、Gmail等Google服務;不過,作為開放原始碼、任君使用的Android系統理該不受影響。

重返中國大計 被美國政府一招了?

Google此舉如若屬實,全因美國商務部上周將華為及其旗下企業加入了所謂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任何美國企業與清單上企業的出口或轉移性的交易,也要特別得到美國政府准許。'

因此,如果Google繼續與華為合作,又未得美國政府准許,可能會負上法律責任。企業為避風險,預先暫停合作也是可以理解之事。

特朗普對華為連施兩大辣招:一是禁止美國企業使用華為,二是禁止美國企業對華為的科技、部件輸出。(路透社)

若非美國此番對華為的打壓,Google其實也一直希望打開中國市場。雖然Google中國的搜尋服務在2010年因不滿過濾資訊的要求而離開中國,Google一直對中國用家使用其各種服務持開放態度,最近甚至傳將開發另一套名為「Dragonfly」的搜尋器,專門配合中國政府的要求,以重新打進中國市場。

其中,如果Google能與華為合作,在其手機上預載Dragonfly,當然是對前者的重大得益。不過,此時此刻,類似的盤算似乎只能告吹。

Android開放原始碼 所有持份者皆受益

其實,Google重返中國的計劃,與其企業策略完全一致,就是要為其各種服務奪取全球性的領導地位。

其中,Google開發的Android系統,更以開放原始碼的方式,供全球廠商使用,並參與開發,除了呼應了互聯網根深蒂固的開放、自由精神之外,更為Google帶來了極大的商機——諸如Google Play Store、Chrome等各種Google服務的全球擴展。

華為手機全部使用Google的Android系統,Google新措施將對全球華為用戶造成直接影響。(Getty Images)

開放原始碼的Android不止使Google獲利,更讓全球手機廠商及消費者受益:廠商不用花費高昂的手機軟體系統開發成本,使「入場門檻」大降(諸如基地設在深圳的「OnePlus」就是明顯例證),帶來競爭;而且,當絕大部份手機廠商都使用同一套基本運作系統的時候,一方面消費者在轉用其他品牌手機時不用「重新學習」,另一方面也鼓勵廠商在一套基本建構本已改善的系統上,再加上各種另類的附加設計,以突出自己的品牌,最終也讓消費者受益。

根據4月的數據,如果只計算流動電話裝置的話,Android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已超過75%,而其最大對手Apple的iOS系統遙遙落後在大約23%的水平。

更有甚者,Apple也開始走上「賣服務」而非「賣硬件」的業務轉向,未來不排除會將其服務加入Android的大家庭。由此可見,開放原始碼這套運作模式的成功。

名存實亡的「開放」

不過,在美國政府極力打壓華為的情況下,或會使Android這種開放原始碼的運作模式名存實亡,迫使華為(或者未來美國政府有意針對的其他廠商)開發自身的運作系統,建構獨立的「服務生態環境」,將未來世界的手機市場,分裂成一家家互不合作的「Apple」。

Android的運作模式與Apple的iOS大相逕庭。不知道未來的科技產品市場,會走上哪一條路線?(Apple)

雖然美國政府的「實體列表」,不會影響華為使用開放原始碼的Android系統,以及Android系統的安全及版本更新:畢竟Android雖然由Google統籌管理發展,後者卻不是唯一的貢獻者,而且有關系統完全開放、任君使用,華為借來使用在自己的產品上,再因應自身需求再作加建,並不屬於Google與華為交易的例子。

由於目前Google與華為合作情況的細節未明,外界實在難以落下明確判斷。不過,其中確有隱憂,或使Android的開放性「名存實亡」。

Google在開發未來Android系統的版本上,多有與各大手機廠商合作,以讓新系統能適切的配合手機硬件的發展——例如,Android系統要如何處理「摺疊式屏幕」的畫面轉換等問題。這種合作之間,很難說不牽涉「服務或技術的轉移」。

如果此等合作落入「實體列表」的規管中,Google與華為就Android系統開發的配合將嚴重受阻,導致新版的Android系統未能完善搭配華為手機硬件技術的發展。其時,華為尚可使用Android系統,然而由於雙方發展路向已缺合作接軌,或許會迫使華為轉用或自行開發其他系統,使Android「名義上」對華為開放,實際上卻造成禁止華為使用的局面。

即使華為舊手機不受影響,但新手機,包括這部即將推出的可摺疊手機Mate X都會無法提供Google服務,這將嚴重影響手機在世界銷情。(Getty Images)

雖然此等情況不一定會發生,而且華為對此也似乎早有準備,不過如果美國繼續隨意運用「實體列表」這類行政手段去打壓外國企業的話,難保不會為未來科技產品市場的發展帶來結構性的分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