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促使特朗普強硬到底的三個原因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從5月17日至5月21日,特朗普多次淡化關稅貿易戰對國內經濟的影響,甚至說非常樂於打貿易戰。貿易戰似乎已經成為他決勝2020年大選的重要賭注。

自從5月10日第十一輪貿易談判結束後,中美都沒有表現出在近期舉行第十二輪北京談判的跡象。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上周提到近期訪華談判,但隨後中國政府對外否認有此安排。

美國總統特朗普從5月17日至5月21日,多次淡化關稅貿易戰對國內經濟的影響,甚至提到自己非常「樂於」打貿易戰,認為中國的反制可能會讓美國人們多花些錢,但即便這樣,加徵關稅依然很值得。

和中國的貿易戰,似乎已經成了特朗普(Donald Trump)政治上撈分的必要手段,甚至說被他視為決勝2020年大選的重要賭注。從2018年中期選舉前指控中國干涉選舉,到如今升級關稅貿易戰,並將中國企業華為拉入黑名單,特朗普似乎表現得不太急於中國達成貿易協議。這和他年初「很快達成協議」的期待形成鮮明反差。

之前參與過中美貿易談判的白宮前貿易顧問威廉斯(Clete Willems)5月21日通過視頻連線,向日本舉行的「華爾街日報首席執行官(CEO)大會」表示,中美會達成協議,但不會太快,中美領導人若想在6月日本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達成協議,很有可能為時尚早。威廉斯還呼籲現場的商界領袖積極指出他們在中國面臨的各種問題,從而能夠形成施壓中國達成協議的政治壓力。

也就是說,上半年中美根本不可能達成協議。雙方至多在下半年重啟談判。之前有美國官員對網絡媒體Axios說,至少在今年年底前不太可能達成貿易協議。

那麼,究竟是什麼促使特朗普轉變策略,不再急於和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甚至坦言只想達成一個有利於美國的協議?

第一,基於誤導性的信息進行經濟現狀及趨勢的判斷,特朗普短期內似乎難體會到貿易戰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和傷害。

從目前來看,特朗普升級關稅貿易戰的一條基本邏輯是「美國經濟走向繁榮,中國經濟正遭受損失」。或者說,中美經濟都有些損失,但中國的損失更大。

有分析估計,目前為止美國受到的直接損失約為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中的0.1到0.2個百分點,中國的損失較高,為GDP增速中的0.3到0.6個百分點。隨着被加徵關稅的項目增加及稅率上調,兩國各自受到的損失可能增加。

特朗普似乎不再多地公開強調和習近平會面達成貿易協議(新華社)

不過,據路透社5月17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美中之間的貿易戰使得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加大。路透社對經濟學家進行問卷調查得出的預測中值顯示,美國今後兩年發生衰退的機率為40%,上個月的預測中值為35%。此外,不到10%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可能在未來一年內陷入衰退。超過25%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未來兩年內出現衰退的可能性超過50%。

第二,升級貿易戰、堅持在談判中對中國展現強硬,有助於特朗普向選民樹立自己不妥協的領導力形象。

5月20日,特朗普前往賓夕法尼亞州,為共和黨眾議員候選人站台,並為自己舉行了一場競選集會。賓夕法尼亞州是「鐵鏽帶」(Rust Belt)2016年大選期間倒向特朗普的關鍵紅色州,地位絲毫不亞於特朗普贏得的俄亥俄州和密歇根州。2016年競選總統期間,特朗普曾在賓州的一次政治集會上提到應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方案,承諾要通過美國的貿易法第301條的規定,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根據地方共和黨領導人、州共和黨議員和政治分析師的說法,特朗普之所以現在前往賓州,主要原因是該州受到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當地的一些製造商、農民和消費者都感到了中國反制關稅帶來的傷害。

在集會上,特朗普繼續將矛頭對準民主黨對手、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批評他是一位「親中國」的候選人。特朗普甚至對選民說,中國正在等待拜登這樣的人上台執政。

所以,和中國的貿易戰以及將拜登同中國議題捆綁,已經是特朗普及其團隊的競選策略。

第三,美國極端保守派不求和中國和解,國會對協議的排斥與反對,促使特朗普表面上不再急於和中國達成協議。

特朗普和中國談協議,國會最怕特朗普出賣美國利益。在5月10日華盛頓談判之前,《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鮮明反對和中國達成協議。很多民主黨議員也站出來質疑特朗普急於達成的貿易協議,很有可能出賣美國利益。在這種形勢下,特朗普態度自然會轉變對中國的態度。特朗普將華為列入黑名單,等於將其同貿易戰捆綁,這也符合美國極端保守派的訴求。

以上三個原因,連任競選這一政治任務是主線,短期看應該如此。也就是說,對於貿易戰打多久、如何打,特朗普也會根據國內經濟表現,尤其是國內「民意」或「民調」進行調整。

從長期看,如果美國經濟遭受貿易戰的損失越來越明顯,特朗普就不得不考慮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等受貿易戰影響的關鍵州「由紅轉藍」的風險。到時候,特朗普繼續打貿易戰、拒絕妥協,只會危及到自己的連任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