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究竟是誰在逼中國簽署「不平等條約」?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有媒體報道稱,美國在談判後期新增要求導致談判破裂,有些要求甚至可能直接影響到中國社會和政治穩定。那麼,究竟是誰在幕後影響美國貿易談判。

中美貿易談判破裂之際,有關誰先反悔的說法,特朗普政府和北京各執一詞。中國政府也加大了反制美國的輿論公關。而據當下各媒體所了解到的訊息,導致中美貿易談判破裂的一些關鍵障礙,主要來自美國的施壓,包括去年貿易戰爆發時,向中國列出願望清單,其中的一些要求幾乎等同於改變中國的經濟制度,而在談判後期新增的一些要求,甚至被北京認為可能直接影響到中國社會和政治穩定。

在4月30日北京舉行的中美第十輪貿易談判期間,在中方提議下,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在雙方團隊正式談判之外,由三人及一名中方翻譯舉行了一場約一個鐘頭的閉門溝通。也正是這次「閉門的小範圍溝通」,改變了中美談判的總體氛圍。

據各媒體引述在會議室外等候的現場人士,三人走出房間後表情都嚴肅而沮喪,且沒有跟各自的助手們提供任何溝通內容或發出相關指示。談判廳內頓時瀰漫着山雨欲來的氣息,沒人敢提問發生了什麼。

5天後,也就是5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發布Twitter,宣布把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稅率由10%提升至25%。與此同時,白宮動用一切媒體公關資源,強調中國壓縮談判內容且全面反悔。

但是,據《南華早報》等媒體引述的消息人士稱,談判破裂的真正原因是美國一直更改要求,包括新增一些要求,比如要求中國全面開放網絡放鬆對外國雲計算企業數據儲存的管控;要求中國再增加每年1,000億美元美國商品的進口;要求建立一個不允許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的嚴格體系;要求擁有一個監視機制,以追蹤和確保中方落實貿易協議,並在貿易協議中明確規定,如果美方對協議執行情況不滿意,美國將對中國商品重新加徵關稅

答應美方的這些要求,在北京看來無異於按美方要求簽署「不平等條約」。

萊特希澤和姆努欽向中方提出了和貿易戰無關的要求(視覺中國)

對於以上美國的新增要求,中國全部予以回絕。消息人士稱,要想達成協議,中美雙方都應該從對方的視角看待問題,美國需要理解,中國要想落實相關承諾,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美國拒絕並要求中國立即做出改變,那談判就沒有辦法進行下去。

5月27日,特朗普在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聯合記者會上答問時提到,美國「沒有準備好」同中國簽訂協議,但兩國將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達成一份「很棒的貿易協議」。而在訪問日本前接受《霍士新聞》採訪時,特朗普明確表示,不希望和中國達成五五分的協議,只希望達成一個有利於美國的協議。

目前看來,貿易戰雙方的僵局似乎很難打破。無論是關稅貿易戰還是圍繞華為禁令的科技博弈,中美根本上還是處於兩種不同意識形態的對撞。

美國要求中國完全開放網絡,不給於中國漸進改革的時間,並強制性增加單方面的條款,這些很有可能是那些對華意識形態歧視思維濃厚的人提出的,比如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以及不斷在外圍影響特朗普政府的前戰略師班農(Steven Bannon) 。

美國如果真的提出了這些要求,那麼雙方的談判不再是貿易談判。即便是貿易談判,也不是公平的談判。

當然,美方影響談判進程與成果的因素很多,比如要求對華強硬的美國國會,以及一直從選舉視角建言的特朗普連任競選團隊。所以,特朗普政府至今沒有一個能夠掌握對華政策大方向的負責人。

這場貿易談判中,美方先後由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財長姆努欽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負責。這種混亂,加上特朗普的善變和內部團隊意見不一,最終迫使中國不得不停止談判,以靜制動、以守為攻展開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