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的令和開局 揭日本經濟另一面

撰文:唐曉東
出版:更新:

剛過去的5月,日本東京熱鬧非凡,除去迎來「令和」新年號及隨之而來的長假外,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到訪也引來了一些騷動。一時間,即便是對政治最無感的日本民眾,都能在惡搞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特朗普的合影自拍時發揮一點想像力。留給庶民的狂歡似乎也就只剩這些了。悶熱潮濕的梅雨季節上周五(5月31日)正式席捲日本全境,十日假期之後人們回到了日常的生活。而對各分析人士而言,一切也才剛剛開始。

安倍晉三(右)在Twitter上載與特朗普的親密自拍照。(資料圖片/路透社)

目前,日本已經習慣自己「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身份,安倍治下的日本也在其第四個任期內表現平穩。然而,這份平穩的背後卻引起了從2011年至今一直留意日本經濟的分析人士的興趣。

自2011年「3.11」大地震之後,日本經濟滿目瘡痍,2012年上台的安倍為了振興經濟,積極採取了「安倍經濟學」等措施。多年來,外界一直密切關注這些措施的成效,從東京到英國倫敦,從中國北京到美國華盛頓,日本的經濟表現一直是各路經濟學家爭論的焦點。

的確,日本亟待經濟結構改革已是人盡皆知,但日本經濟陳舊的結構卻經不起「重病下猛藥」折騰。當安倍在未有採取激烈措施下,卻讓日本經濟逐漸擺脫低迷,當中的手段和奧秘無疑值得仔細推敲。

經濟數據備受質疑

日本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達2.1%,對外界來說固然是個意外的好消息,但更多人對此將信將疑。

去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因統計方法不當導致近2,000萬日本人保險金縮水的風波,已引起外界對日本經濟數據的質疑。日本總務省其後調查事件,最終發現約有40%的經濟數據涉嫌造假。由於日本央行在執行「安倍經濟學」相關的量化寬鬆(QE)政策時,部分參考了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數據,這就讓外界很難真正相信日本的經濟指標。

不過,日本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指標好轉,還是具備可信前提的。因為日本在同期的統計數據中並未諱言其進出口數據全面下跌:出口金額環比下降2.4%,創下2015年以來的最大跌幅;進口金額也下跌4.6%。在進出口數據競相下跌時,其中進口數據跌得更快,以至讓日本的凈出口額出現盈餘,日本經濟也在一片凄風苦雨中看到了些陽光。這種「出口好於預期的局面」,算勉強提振了這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除去第一季度的進出口數據競相「跳水」之外,日本經濟的其他增長支柱,如資本支出和個人消費在今年初也全部下降。日本內閣府披露的數據顯示,日本企業今年第一季的設備投資較上季度下降0.3%,個人消費較上季度下降0.1%。

不景氣卻「仍然良好」

日本進口降幅大於出口的局面,再一次揭示了該國內需疲弱的現狀,經濟前景不明朗減低了個人消費意欲,亦降低了企業投資的意願。

日本經濟雖然依舊疲軟,卻似乎已經開始回轉(路透社)

日本財務省公布的貿易統計數據證明了這一點:今年1月到3月間,日本的原油、化學、機械等產品的進口量明顯減少,反映日本企業需求不振,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勢將在未來逐漸顯現。

但總的來說,日本經濟的基本狀況可能仍如該國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茂木敏充所強調的那樣,即「日本經濟基本面仍然良好」。

目前,日本市場仍有足夠的內需支撐,未來一段時間內,日本的內需上行趨勢也不太可能出現根本性扭轉。而日本製造業面臨的出口放緩,與貿易戰等海外因素有關係。

因此,雖然不少權威經濟媒體已經決定根據日本今年6月中旬公布的第二次統計數據,重新判研其GDP的真實增長幅度,但很多人選擇先相信東京一次。

危機之下的堅持

必須承認,東京當下的局面仍然不樂觀。當茂木敏充強調日本經濟基本面仍然良好時,不少日本經濟學家卻認為,企業設備投資和個人消費都下降,顯示日本經濟有陷入衰退期的趨向,國內經濟可能面臨更加嚴峻的局面。考慮到日本內閣府甚至在今年3月重新調整經濟態勢評估,將此前的「表現出向下的迹象」下調至「正在惡化」,讓人無法對日本經濟前景掉以輕心。

人口萎縮依舊是日本國內市場整體消費下降,經濟陷入緊縮和低迷的重要原因。(路透社)

日本經濟的負面表現終究是社會問題長期壓迫下的綜合表現。日本經濟面臨人口負增長、長期通縮、財政赤字嚴重等幾大困局。根據日本總務省發表的最新數據,截至去年10月,包括外國人在內的日本總人口比2017年同期下降26.3萬人,降至1.26億人,連續八年呈現負增長。

不少日本媒體和經濟界人士認為,人口持續減少,令日本國內市場萎縮,整體消費趨於下降,是日本經濟陷入緊縮和低迷的重要原因。人口負增長的同時也使日本深陷勞動力不足的困局。此外,醫療、養老等社會負擔持續加重,長期靠財政赤字彌補,使財政狀況惡化。這三者相互影響,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日本老年人口快速增加還導致社會支出急劇上升。日本財政連續二十七年預算赤字,去年政府債務總額與GDP佔比已達226%,創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CED)國家歷史最高紀錄。日本央行發布的《地區經濟報告》和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已顯示出日本經濟面臨減速風險。

種種迹象表明,日本經濟出現衰退的可能性進一步擴大。不過值得玩味的是,其經濟在短期內緩慢衰退,反而可證明日本經濟能力的強韌程度。

「我們還有出路」

在外界懷疑日本經濟的存量時,早有分析人士指出了安倍的希望所在——在日本的西面,中國對「安倍經濟學」成功與否顯得至關重要。日本已擺脫了通貨緊縮,現時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其增長的可持續性,而日本最大的增長點就在中國。

自去年開始,中日關係正迅速轉圜(GettyImages)

伴隨着中國購買力提升,中國市場和消費者已經逐漸成為了提振日本市場的重要力量。當下,中日之間在政治、經濟、安全等領域之間有充足互動,兩國很早就在「一帶一路」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等領域有不少接觸,日本政府以企業名義加入了「中歐班列」等項目;兩國還在去年簽訂了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對3.4萬億日圓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日本或在逐漸把中國視為避險因素。日本多位經濟學家和業界人士認為,儘管外部不確定性增多,但中國經濟擁有應對風險的能力,發展前景可期。因此,從中長期來看,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大。日本如能成功依附其上,其經濟前景值得期待。

當日本松下(Panasonic)等企業開始在中國積極研發物聯網家電等產業時,日本經濟界在面對國內萎縮的困局時,似乎也找到了自救的方法。

上文為刊載於第16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3日)的《安倍的令和開局 揭日本經濟另一面》。

相關文章:【告別平成】日美關係「令和開年紅」 安倍在隱忍中步步為營【告別平成・社會篇】由紙醉金迷到斷捨離 折射日本人的昭和鄉愁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