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中美相爭之下俄羅斯的機遇

撰文:吳迪 毛詠琪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戰至今僵持,相信在未來數月的時間裏,兩國都會維持「糾紛不斷、溝通不斷」的情況。這場貿易戰已經涉及數千億美元的關稅糾紛,並將華為、Google等科技公司牽連在內,而各個對國際貿易依賴較高的國家,也皆蒙受影響。
此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的訪問(6月5日至6月7日),被不少輿論視為「中國為應對中美糾紛謀求俄羅斯的支持」。對此,俄羅斯國立國際關係學院(MGIMO)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華可勝(Alexei Voskressenski)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理事會主席于品海在接受《香港01》和俄羅斯《塔斯社》聯合專訪時,已經給出了他們的看法與答覆。
而至於俄羅斯究竟能在中美糾紛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則是另一個值得在這裏獨立展開的問題。
本文為聯合採訪的第二篇,該採訪分為五篇先後刊布。

香港01:不乏有輿論認為,當下的中美貿易戰很可能將成為世界新舊秩序的分水嶺。請問華可勝主任對此有何看法?

華可勝:事態的根源是「美國優先」政策。美國現任政府力圖重塑美國國際領導地位,貿易戰也是在此維度下的一環,其邏輯是縮小美中貿易逆差,並且將部分對華貿易轉移到其他市場。

這個世界明顯正在重塑,而中俄是很奇怪的修正主義國家。他們一方面不要求修正國際協議,支持雅爾塔協議,支持美國的領導地位,另一方面又希望在新的國際環境下重塑自身角色。

如今國際舞台上有四個國家扮演主要角色,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也就僅此而已了,未來的國際秩序將由這些國家的合縱連橫決定。有人說美國與中國能以G2的形式共治世界,但現在看來和平共存愈發難以實現。也有人說中俄將在歐亞大陸締造堅固的政經合作,但這種前景將少不了歐盟、俄羅斯、中國及東盟等國家和組織的密切經濟往來。另一邊,美國與英國等部分歐洲國家也可能以某種方式聯合。而印太地區則有可能在兩個大體系下集結,一者與中俄東盟及部分歐洲關係緊密,另一者則更多地仰仗美國及部分歐洲。

塔斯社:于博士對中美貿易戰有何看法?我前幾日在澳門時,聽到有關「中國可能不再為美資賭場續發牌照」的說法,這也被輿論視為一種潛在的可能。綜合而論,你認為中國能以怎樣的手段回擊美國?

于品海:我認為「如何回擊美國」不是中方主要的考量。中共的思維邏輯並非「如何回擊」,而是「如何管控」。中方主要的任務是評估美方的舉措,並有效管控中美貿易戰可能帶來的後果。

關於您所提到的澳門賭場牌照以及中國回擊方式,我在近幾周與各種人士的交談中,也確實聽到「中方應該這麼做」的言論。但當我們回看華為一案,華為不僅沒有「回擊」,總裁任正非反倒再三向其員工提及美國企業善意相助的情況,華為施壓的對象是美國政府,並非美國企業。

所以即使中國政府會對美國企業採取措施,也是為了管控貿易戰的負面後果,而非為了反擊。為此,中國政府會一方面告誡美國企業和美國政府貿易戰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通過對諸如美國大豆產品的限制強調中國不會忍氣吞聲,與此同時放寬其他的一些限制,予以平衡。

我認為在中方對現況的預判中,美國還未到對中國掀起全面攻勢的地步。當下局面更像是美國政府因應國內選舉政治的需要而挑動國際事宜。我認為中方當區別看待特朗普、博爾頓(John Bolton,美國國安顧問)和蓬佩奧(Mike Pompeo,美國國務卿)等人。美國有一批對華鷹派,他們不僅想解決現在的貿易問題,更想進一步遏制中國。對於美國的各種人群,中國有必要區別對待。

6月6日,訪俄的習近平獲得了聖彼得堡大學榮譽博士學位。而普京在4月訪華時亦獲得清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GettyImages)

中國人是不會以回擊這種戰爭邏輯思索事態的。現在北京方面在做的,也是嘗試讓美國理性的聲音重新成為主基調,並且為中國國內提供支持,確保得以承受美國在貿易這政策領域的圍堵,直到美國承受不住貿易戰的負面效果為止。

我不認為中國會以類似「停止向美資賭場續發牌照」的方式反擊,而是對一些「不可靠」的企業施以進口限制,這個「不可靠實體清單」也剛發佈不久。所以若你問我,中方是否會「回擊」?我會說「是」,但並非為了以牙還牙,而是為了再次予以警示和告誡。

中方在評估當下中美貿易戰時,一定是將其視為中美結構性矛盾的一部分。絕大部分中國人都知道中美遲早會有一「戰」。我在與我的同事們討論時也經常說,中美遲早會有一「戰」,只不過特朗普這個政界中的另類將其提前了數年。

中國該如何面對美國的攻勢?一定不會是蘇聯應對美國的方式,中國將一再規避中美爆發戰爭的風險,對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拖字訣」,將衝突拉長,並且避免衝突集中爆發,而是在諸如朝鮮半島、中東、東盟、南海、日本、台海、歐洲、非洲等地區性問題上,適度釋放壓力,一個個解決,讓美國在全世界範圍內與中國對招,而非似當年蘇聯那般,以軍事化比拼的方式解決。

歸根到底,中國政府比美國有著更堅實的戰略定力,這既是因為中國不像美國受四年一次的選舉影響,也是因為中國有穩定的領導層和更高的政策持續性。只要將中美矛盾拖下去,美國遲早會對中美衝突感到厭倦疲憊,並最終說「得了,不跟你爭了,我想好好做我自己的事,以便連任」。

美國是個很鬆散的國家,沒有一個中央集權的架構。因此有時是布殊父子(George H.W. Bush和George W. Bush)及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美國前國防部長)那種鷹派的美國,有時則是奧巴馬(Barack Obama)那另一種美國。如今是特朗普,假使拜登(Joe Biden,前副總統)上台,又或是特朗普連任,美國都會有所不同。應該說,美國大眾、商界企業界和中國的國家利益都是穩定而契合的,且相互獲益。他們都不希望看到紛爭與衝突。可是政客們則不然。

對此,我認為中國會以我剛才所說的方式對待,畢竟除此之外,還能怎樣呢?向美國低頭嗎?不可能的。與之交戰嗎?更沒必要。與之訴之以理嗎?與民粹主義日盛的美國政壇講理也是講不通的。所以能做的就是一邊談一邊拖。

現在中國對美國的態度就是「能談則可,談不了就不談,看誰更有定力」。當部分輿論表示,「中國即將對美國採取怎樣的反擊」時,我不認為中國會這麼做,這只會讓事態升級,加劇矛盾。中國只會因應現況以及對未來一段時間的預估,調整自己的戰略定位。

塔斯社:在這場中美貿易戰中,俄羅斯又有怎樣機遇?能扮演怎樣的角色?

華可勝:俄羅斯的機遇很多。2018年下半年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貿易量激增20%,中國仍在進一步擴大進口量。對此俄羅斯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可以加大對華出口量。俄羅斯也應該向中國出口更多高附加值的尖端科技產品,這對俄羅斯自身的產業升級大有好處。

普京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保持着高效的私人關係,俄德關係乃至俄歐關係的穩定在一定程度上也與此相關(GettyImages)

此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譬如中國正加緊對稀土走私的管治,西方對中國的稀土將更多回到合法貿易渠道,這意味着市場將面臨頗大的空缺。作為另一個稀土儲備量高的國家,梅德韋傑夫總理(Dmitry Medvedev)已經表示俄羅斯將試圖加大稀土出口量。

于品海:俄羅斯的角色太重要了,且絕不僅限於中美糾紛。俄羅斯能否在政經領域扮演重要角色,與世界的穩定密切相關。此外,我認為俄羅斯也將逐步扮演愈發重要的經濟角色。

就目前中美貿易戰而言,俄羅斯能夠通過與中國的緊密合作發揮核心角色。譬如一旦貿易戰的時間線拖長,俄羅斯能源能否取替美國能源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中俄能否在諸如航天飛機等尖端製造領域加大合作深度和廣度,並且共同開拓亞歐非市場?俄羅斯能出口的絕不僅限於當下的自然資源,卻可以從大幅輸出自然資源開始。

我在莫斯科時曾於多位學界專家交談,與他們討論「俄羅斯在西伯利亞建立一個澳洲」的可能,也即似澳洲一般善用自己的資源。倘若俄羅斯能夠更好地發揮其資源優勢潛力,中國就能擁有「第二個澳大利亞」的自然資源來源。而當俄羅斯做到這一步的時候,買家將不止是中國,也包括屆時發展起來的印度和東盟。相較於澳洲,西伯利亞可以通過更低成本的陸路運輸為中印等國進行資源貿易,為何不做呢?

俄羅斯何不將西伯利亞建成「第二個澳洲」?
于品海

所以俄羅斯能做的很多,只要能找到自己的戰略定位。更重要的是,在這麼做的過程中,俄羅斯也能更好地參與到世界新舊秩序轉變的過程中,最終也將在一個更加「多極」的世界中扮演重要角色。屆時中、俄、印、歐盟、日本、東盟都會發揮重要作用,非洲各國作為一個整體也將大有作為。在這個更為均衡的世界秩序下,大家也能找到更多相互契合的機會。

或許屆時只有美國的相對影響力會下降,這對美國而言未必是件壞事。那個在國際舞台上蠻橫霸凌的美國將成為過去,而與歐盟、東盟、中國一樣,成為平等而重要的一員。

數日前我在與日本方面的人士交談,我想說安倍政府近年來的轉變很明顯,已然開始重新評估日本的國際角色。我們看到日本積極地改善日中關係、日俄關係,且重新加大與東盟各國的合作,我想這是因為東京對日美關係有了全新的思考。

俄羅斯的情況略有不同,因為他有着強大的軍事力量,這讓俄羅斯得以在敘利亞、中東、東歐扮演重要的角色,讓更多的國家和人們看清現在的時勢變化,讓人們不要再隨意霸凌窮國弱國。這是很正面而積極的。可是與此同時,俄羅斯必須重拾自己蘇聯時代經濟強國的地位,這才是一個重要的全球性國家的根基。

在這一點上,普京過去這一年通過「2024年讓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等言論表現出的決心是很好的,俄羅斯應該多在這方面下功夫。而在這一方面,中國能幫到俄羅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