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與普京的友情能否抵抗第三方干擾?

撰文:徐秋夢
出版:更新:

中俄關係看似「蜜月期」實質卻暗藏第三方「插足」。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之下,習普之間的「友情」能否抵抗來自美國的「干擾」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結束了他對俄羅斯為期3天的國事訪問。回顧此次的習近平的出訪,要說是展現中俄關係的「蜜月期」也不為過。

習近平出訪就前說,他與普京(Vladimir Putin)總統是他交往最密切的外國同事,是他最好的知心朋友。去見知心好友,排場自然不能小。習近平此次隨行的中方代表團多達1,000人,還與普京共同簽署了兩份聯合聲明,一個談中俄經貿合作要全面提質升級;另一個談了中俄共同維護國際戰略穩定問題。

如今,中美貿易戰成為全球焦點,普京在此次會晤中也對此做出了表態,稱「俄中要加強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協調協作,共同應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帶來的挑戰」。不僅在姿態上對中國做出了表示,普京還表示願意賣給中國更多石油、大豆,急中國之所急,用實際行動表現了對中國的支持。

兩國元首會見記者後,普京又帶着習近平參觀了長城汽車圖拉州工廠下線汽車展,出席莫斯科動物園熊貓館開館儀式。從公布的照片看到,習近平在參觀期間似乎心情十分愉悅,滿臉笑意。

這是習近平連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俄羅斯。(Gettyimages)

誰在「干擾」習普友情?

習近平和普京的「甜蜜」互動與對話,讓人不禁感覺,中俄關係似乎「一帆風順」。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俄關係的發展並未如表面般「風平浪靜」。此前5月中俄建交70周年之際,中國國務委員、外交部部長王毅曾表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立在牢固的政治互信和堅定的相互支持基礎之上,既不針對第三方,也決不會受第三方的挑撥和干擾。

王毅雖未點名「第三方」,但結合當下的國際形勢來看,答案呼之欲出——中方所指「第三方」極有可能是美國。

如今,中美摩擦不斷,美國對中國從貿易到科技全面打壓,其背後的原因無需贅述。如果說中國是冷戰時期影響美蘇爭霸的一大「變量」,那麼在當今中美博弈的背景下,俄羅斯就成為了能夠影響中美博弈的重要因素。

此前2018年美國媒體就爆出,該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曾向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提出建議,通過建立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來遏制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和影響力。

白宮消息人士也透露,特朗普政府內部有人願意接受這個提議,國務院、五角大樓也在考慮拉近美俄關係來牽制中國。而特朗普也一直為與普京「打好關係」做出努力,此前他就一再表示,一個堅強的美俄同盟關係將會有利國際社會。特朗普向普京「靠近」的舉措,除了有他個人與「政治強人」結交的私心之外,自然也是有着「遏制中國」的考量。

中俄元首會晤結束後,共同簽署了兩份聯合聲明。(Gettyimages)

中國對俄羅斯有多重要

那麼,習近平和普京的「友情」能否成功抵抗來自美國的「干擾」呢?分析來看,中俄之間的關係並非能夠輕易「離間」,中國對俄羅斯而言是不可替代的存在,這主要從三方面考量。

首先在經濟上,俄羅斯越來越依賴中國。

從數據上看,中俄近十年的的雙邊貿易額一直呈現出了上漲的趨勢。自2010年以後,中國便連續8年保持為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2018年,中俄的雙邊貿易額也得到了新的突破,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達到了1,082.8億美元。由此看來,俄羅斯與中國的經濟越發緊密,對中國的依賴也在逐漸加大。

除了貿易關係,中國的市場前景也是中俄關係的重要考量。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也有望成為第一大經濟體。其龐大的市場前景,成為了各國希望搶佔之地。普京也曾表示,希望「借中國之風揚俄羅斯經濟之帆」。中俄在經貿、投資等各領域的合作規模也自2016年開始不斷推升(中國東北地區、俄遠東地區的跨境鐵路橋建設以及「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等)。

反觀美國,與俄羅斯貿易往來並不緊密。數據顯示,俄羅斯2018年對美國出口貿易額為125億美元,佔比2.8%;進口額也為125億美元,佔比則為5.3%。也就是說,美俄貿易總量約為300億美元,僅是中俄貿易的三分之一。

不僅貿易來往甚少,美國及歐盟2014年開始還對俄羅斯的經濟施加制裁,這也意味着美俄經濟合作的空間十分有限。基於這樣的形勢下,美俄關係很難有所突破,美國也難以成為「干擾」中俄的「第三者」。

習近平參觀莫斯科動物園熊貓館時,全程笑容滿面。(新華社)

其次,中國市場對俄羅斯能源貿易的重要性。

俄羅斯是世界石油天然氣生產和出口大國,2016年,在俄羅斯2,876億美元的出口總額中,能源出口佔比超過60%。但美國的能源「崛起」讓俄羅斯是否能繼續保持其能源優勢增添了變數。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美國打破數十年來對進口石油、天然氣的持續依賴,搖身一變,成為兩大能源的凈出口國。美國實現「能源獨立」,也意味美國定會迅速搶佔國際能源市場,掌握和控制更多對能源要價權,讓國際能源格局面臨重新洗牌。

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歐盟和中國巨大的能源市場將成為美俄爭奪的重要市場。

目前,各國已經開始對各大能源市場展開了搶奪。此前2019年2月,沙特國營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同中國簽署一項100億美元的交易,在中國興建煉油廠和石化廠。還有中美貿易談判期間,美國曾要求中國擴大對美國天然氣的進口。由此可見,各大能源出口國已經開始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

對俄羅斯而言,雖然歐盟是俄羅斯目前最大的能源買家,但由於美歐之間的盟友關係,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俄在能源貿易上增長的空間,以及俄歐能源貿易往來的穩定性。

即便特朗普(左)想要拉近美俄關係,但美國國內民意將會是他最大的阻礙之一。(視覺中國)

與歐盟不同,缺少美國因素的存在,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更為安全及穩定。再加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天然氣消費與進口國,而中國也並非俄羅斯的最大的天然氣買家,這也意味着兩國在未來的能源合作中有着較大的增長空間。

若俄羅斯想要在未來的新能源格局中保持優勢,中國市場的無可取代性便是關鍵。這也是決定俄羅斯不會被美國「干擾」的底氣。

最後,中國仍是俄羅斯政治上不可缺少的「夥伴」。

從目前的國際形勢看,美國對中國的打壓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美俄之間的博弈,歐洲對俄羅斯的敵意也出現了緩解,但這只是暫時的局面。

要知道,美蘇爭霸後,美國對俄羅斯仍然十分忌憚,主要原因是俄羅斯在軍事、科技、太空技術領域上都能與美國匹敵,俄羅斯的強大自然無法讓美國輕易對它消除敵意,尤其是美國國內的民眾。此前「通俄門」事件的調查,以及特朗普與普京會晤後,都引起了美國國內民眾對特朗普的抨擊。

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朗普想要在政治上「拉攏」俄羅斯並非易事,畢竟特朗普還是需要為自己的選票做出考量。

另一方面,俄歐雖出於各自戰略環境變化和現實需要,在敘利亞、伊朗等許多重大問題上不斷加強溝通,並積極拓展經貿合作領域,但由於宗教與歷史上的原因,歐洲對俄羅斯總是隱隱抱有敵意,在地緣上警惕該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就是最好的例證。

儘管在蘇聯解體後,北約的作用大不如以前。但美歐為了鞏固自身利益,遏制俄羅斯,不斷擴充該組織。目前,北約的勢力範圍已經向東擴展到了蘇聯時代的衛星國,對俄羅斯構成了嚴重的戰略威脅。

在美歐的「威脅」下,俄羅斯急需一位能夠與其並肩作戰的戰略「夥伴」。無論從國力,地緣政治,還是從現實利益的考量來看,中國都是不二人選。只要穩住中俄關係,普京不僅可以聯合中國降低美歐的戰略威脅,還能乘勢與中國發展經貿合作,為自身經濟增添助力。基於此,美方「干擾」中俄關係的行動短期之內難以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