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全身顫抖健康成疑 歐盟未來靈魂人物何往?

撰文:葉德豪 麥曉彤
出版:更新:

德國總理默克爾周二(18日)在首都柏林迎接到訪的新任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外界原本關注兩人在新局面下將如何處理烏俄兩國經年未解的緊張關係。然而,正當兩人參與兩國國歌聲中的歡迎儀式「例行公事」時,站在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身旁觀禮的默克爾(Angela Merkel)竟突然不由自主的全身顫抖。當時,她雙唇緊合、兩手緊握,希望能壓止震動,卻未能自控。
及後會見傳媒時,默克爾笑指此是缺水所致,而她隨後已馬上補喝三大杯水。不過,此事卻引起外界對於這位現年64歲、在位14年的實然歐盟領袖的健康狀況產生疑慮。

默克爾此時健康出狀況,在時機上甚為敏感。在德國方面,她除了辭任基民盟(CDU)黨主席外,也表明將在2021年首相任期屆滿後退出政壇。然而,她親手提拔的現任黨主席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卻不得黨心、民心,上任後民望大跌。為了交接順利、穩住基民盟的政治形勢等,默克爾此刻實在不得離去——有超過六成德國民眾也認為默克爾應繼續留任至總理任期完滿

▲想看默克爾當時的情況,即刻去片▲

在歐盟方面,如今更正值歐盟建制換屆,無論是歐盟行政核心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還是歐洲央行行長人選等,都要在本年第三季前敲定。而歐盟各國領袖也將於本周四、五(20、21日)再次就人選分配的種種權力之爭開展一場「幕後談判」。

此刻面對右翼疑歐勢力崛起、美國傳統盟友關係不穩、英國脫歐、內部分歧不斷、經濟似走下坡的歐盟,實在需要默克爾的穩定手腕與縱橫政壇十多年的權威。

不過,這一次默克爾咬緊牙關也未能壓下自己顫抖的身體,已預示其去勢已定。問題是,在這個歐盟關鍵時刻,未來有誰能接班?

馬克龍的「歐洲復興

環顧歐盟各國領袖,最明顯的接班人當然是高舉「歐洲復興」的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這位41歲的年輕總統,是對歐盟最有理想的政治人物:從歐債危機以來仍未能確立的全歐金融系統整合,到建立歐洲軍隊的想法,無所不包。相較於腳踏實地的默克爾,也許馬克龍更適合歐盟未來的需要。

馬克龍無庸置疑是對歐盟最有理想的歐盟國家領袖。(路透社)

其法國政黨「共和前進」(La Republique en Marche)所屬的歐洲議會第三大黨「復興歐洲」(Renew Europe,前稱「ALDE」),在5月底歐盟選舉中間偏右偏左兩黨失去議會多數之後,也成為了下屆歐盟權力分佈的造王者。此形勢確為馬克龍打下了權力基礎。

同時,在黃背心運動式微的法國,馬克龍除了民望回升至約30%的水平之外,也在6月12日公布公務員、退休保障、社會福利等一系列改革。自言已走過「死亡峽谷」的他再次重振改革勢頭,誓要將其管治理想變為現實。

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碰撞

不過,像柏拉圖一樣手指理想的馬克龍,要在現實上繼承默克爾的衣缽,成為下一位人心所向的歐盟領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除了其為重振法國國勢的國內基礎改革尚未能說服民眾外——根據最新民調,高達八成法國人認為馬克龍在黃背心運動後未有改過——他對歐盟的理想,更使他成為歐盟建制眼中的「搗亂者」

本周的歐盟峰會之所以預計未能就歐盟建制權力分佈定案,主要原因也是出於馬克龍的各種異議。

英國去後,默克爾能否與馬克龍繼續以德法之力合推歐盟整合仍屬未知之數。(路透社)

馬克龍一直不同意「歐洲議會最大黨提名歐盟委員會主席」的做法,因此極力反對默克爾所屬歐洲人民黨(EPP)所提名的人選、來自德國巴伐利亞的韋伯(Manfred Weber)。

面對馬克龍的高調反對,默克爾也在黨人壓力之下,被迫明確表示支持韋伯。而在歐洲央行行長人選上,法德兩國也因各有屬意對象而爭持不下。

路透社引述一位歐盟外交官指出:「馬克龍要製造讓默克爾能放棄韋伯的形勢然而他卻在做相反的事使她無法轉身

這已不是馬克龍首次面對「歐盟建制的現實」。他的「歐元區共同預算」理想被弱化為歐盟預算一部份之餘,弱化後的提議也遭到荷蘭,甚至德國等財政較為穩健的歐盟國家反對。

他本年在歐盟峰會的兩次重大決定中——押後英國脫歐限期,以及開展對美貿易談判——也是形單隻影的反對派。其中,在脫歐問題上,他堅持反對意見,企圖以說理方式壓服他國,更讓各國領袖開會至午夜,惹來不少怨言。

北馬其頓總理薩耶夫(Zoran Zaev,左)月初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會面。(路透社)

另外,為加入歐盟而不惜更改國號的北馬其頓(North Macedonia)——該國原稱「馬其頓」,卻因希臘反對,認為此稱搶奪亞歷山大大帝的後人地位,一直阻止該國加入歐盟——有傳也因為馬克龍認為新成員加入或將破壞其改革歐盟大計,而有可能願望落空,為其他歐盟各國所不滿。

話雖如此,馬克龍的理想主義也許真能為慣於默克爾一個個危機務實處理的歐盟,帶來未來的希望。不過,「實現理想」與「理想本身」差距甚大,前者要求務實考慮各方利害關係、願意適時妥協的手腕,而非如法國全民大辯論的清談說理。

馬克龍這種脫離現實政治的理想主義,似乎在黃背心運動後也未有大變。即便是擅長靈活變通的默克爾,都也未能維持其所屬歐洲人民黨的聲勢,馬克龍若抱持自己被不少人視為固執的理想主義,就更可能製造歐盟的撕裂。

此刻歐盟處於關鍵點,卻是群龍無首,連最有潛力的馬克龍也未能學懂現實政治的處事手腕,的確頗為令人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