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升級制裁 特朗普政府對伊朗決策的失控

撰文:鄭瑞
出版:更新:

美伊對峙進一步升級,雙方的態度都趨於強硬,霍爾木茲海峽更有擦槍走火的可能。這種局面的形成,和特朗普「交易的藝術」走向失控很有關係。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6月24日宣布,追加對伊朗的制裁,試圖對伊朗造成進一步的經濟壓力,迫使其妥協。新制裁的目的是阻止一些伊朗高級官員使用國際銀行系統或歐洲國家或其他國家設立的任何金融工具。

雖然新制裁象征意義較強,但是美伊對峙進一步升級,雙方的態度都趨於強硬,霍爾木茲海峽也有擦槍走火的可能。其實,從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開始,到對伊朗發起的多輪制裁,他的目標都並不是挑起和伊朗的戰爭,伊朗則更不願主動和美國發生軍事衝突。

局勢的升級背後,是雙方都進退兩難的局面:伊朗國內的強硬派不願意在美國的極限威脅下「被迫」走向談判桌,而特朗普眼見種種經濟制裁併未得到他預想的結果,也只好再度加碼。

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美伊對峙升級。(美聯社)

白宮紛亂表態 前後矛盾

目前,G20峰會即將舉行,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正在訪問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討論伊朗的危機。同時,白宮國土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也在6月22日前往以色列訪問,並參加在耶路撒冷召開的美國、俄羅斯與以色列的三方會議。

在6月20日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之後,特朗普在「最後時刻」撤回空襲反擊的消息被熱議。美方對此密集表態,言論紛亂。

蓬佩奧表示,訪問沙特和阿聯酋的目的,是建立一個盟國聯盟以同伊朗抗衡。據白宮官員透露,無人機被擊落事件後,博爾頓和蓬佩奧曾一致支持動武。

但是在6月23日蓬佩奧表示,美國願意在「適當時候」和伊朗進行接觸,且不設前提條件。他表示,一旦伊朗準備好對話,「他們非常清楚怎麼找我們」。

雖然特朗普已經撤回空襲,並不想挑起戰爭,但是博爾頓仍然在以色列警告伊朗「不要把美國的謹慎當作軟弱」,沒有人發給伊朗「中東狩獵許可證」。
特朗普則在6月23日接受採訪時直言,博爾頓是一個車頭車尾的鷹派,如果他說了算,那麼美國就要一次性挑戰全世界。

此前,特朗普還曾稱霍爾木茲海峽游輪遭到襲擊是「非常輕微」的,這也和因此大肆譴責德黑蘭的蓬佩奧的說法差距極大。

正在訪問以色列的博爾頓是推動美國對伊動火的重要力量。(視覺中國)

雖然特朗普強調自己才是「最終拍板」的人,但是從他的話中可以側面看到白宮分歧的嚴重。白宮發言不斷,但是並沒人知道美國的下一步究竟是什麼。這也讓局勢更加難以預測。

特朗普的「談判藝術」導致失控

其實,伊朗需要的是用一些小動作向美國表示強硬,而非要挑起真正的軍事衝突。但是,從現在的狀況看,美伊雙方隨着局勢的升級,不得不去以最壞的猜測來打算接下來的選項,這種狀態讓衝突更可能發生。

這其中特朗普「談判的藝術」很大程度地造成了白宮內部的失控。

點火容易救火難

不止伊朗問題,特朗普在很多問題上的「煽風點火」都帶來了他當初沒有預想的後果。比如中美貿易戰中他對中國的施壓,最終演變成一場對中國企業、學者甚至普通留學生和赴美遊客都產生影響的全方面對抗。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關於六四事件的演講被特朗普多次推遲,以及特朗普勒令美國高官停止訪問台灣等情況,說明他並不想要中美局勢繼續處在僵局。

此前,在朝鮮導彈試射、委內瑞拉政變等問題上,特朗普也已經多次反駁博爾頓的極端說法。

白宮對伊朗局勢表達的差異,加深外界的擔憂。(美聯社)

可見,今天美國四處開槍的局面讓特朗普這個始作俑者也感到了緊張。而對於伊朗,特朗普更應該感到緊迫。

伊朗絕不是美國想要挑起戰爭的國家,仍然為臭名昭著的伊拉克戰爭而感到憤怒的美國民眾大有人在,在他們看來,美國在中東的損失是國家走向相對衰落的重要原因。

何況,特朗普這個「商人總統」,對伊核問題的盤算從來都是圍繞着美國的利益,而非之伊朗的政權於死地。製造一定的緊張,對美國的軍火生意和石油出口都有利,也是他強硬形象的一種印證,但是如果和伊朗開戰,其代價則是得不償失。

白宮人員流動的頻繁,對外釋放信息的自我矛盾,相信有一部分是特朗普有意為之,但是現在這種無秩序已經到了失控的邊緣。美伊衝突的這筆賬,特朗普需要好好算算。

但是,在今天美伊雙方升級威脅,白宮決策如此混亂的情況下,發生誤判也並不是沒可能。擅長「點火」的特朗普,現在可能更需要的「救火」的能力。

伊朗濃縮鈾超標: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表示,該國正報復美國的制裁。圖由伊朗總統辦公室官方網站2018年4月9日發布,當時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正出席德黑蘭舉行的紀念「國家核子日」(National Nuclear Day)的儀式,聽取該國核方面的新成果。(美聯社)

↓↓↓想看更多關於伊朗濃縮鈾庫存​的圖片,請點擊放大觀看:

+2

特朗普擅長對談判對象進行極限施壓,但是同時表示可以「無條件談判」,逼迫對方在談判桌上進行讓步。在伊朗問題上,特朗普試圖阻斷伊朗所有的石油出口,將伊朗革命衛隊定為恐怖組織,並且對汽車,金以及其他稀有金屬,外加美元的交易等領域進行制裁。

這一強硬態度自然讓鷹派得到了施展自我的機會,局勢熱度越高,越是正中鷹派的下懷。博爾頓在5月要求向中東增兵12萬,並宣布派遣航母打擊群到伊朗,再到如今主張導彈反擊伊朗,有多少是特朗普的授意,多少是他的發揮?

另外,特朗普的「不可預測」,看似是讓對手迷茫的「高招」,但是也容易被美國的鷹派勢力利用。從這次特朗普撤銷對伊朗導彈反擊的過程來看,他表示是在預定襲擊10分鐘之前取消了空襲,原因是軍方人員告訴特朗普,估計會造成150人的傷亡。

若事實真是如此,那麼為什麼下達指令之前無人討論預計傷亡?是沒有預測傷亡還是沒有提前告知三軍統帥?如果事實和總統說的有所偏差,那麼也只能說明空襲的決策過程是混亂無序的。

誠如特朗普所說,美國需要鷹派也需要鴿派,但是白宮更需要一位能夠有效平衡觀點,依據一定的程序進行決策的三軍統帥,而特朗普在最後時刻轉變決定的習慣,當危機時刻可能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