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誘論與威逼策:習近平特朗普開啟全球拉鋸

撰文:王瑩
出版:更新:

雖然本次習特會重啟了經貿談判,但中美貿易戰並未徹底終結,雙方分歧依然很明顯。中美已經摸清楚彼此的訴求,現在中美都在為逼壓對方讓步積極運籌。

當地時間6月2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日本大阪舉行了80分鐘的雙邊會談。會後,中國官方發表的聲明稱,兩國元首同意,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美方表示不再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徵新的關稅。兩國經貿團隊將就具體問題進行討論。

特朗普(Donald  Trump)則在特習會後表示,雙方進行了非常好的會晤,成效超出預期,兩國(經貿關係)已經「重回正軌」。特朗普表示,雙方會繼續進行貿易談判,美方不對此前所說的3,5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關稅。

此次習特會重啟了經貿磋商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美國暫時不再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徵關稅也是不再讓貿易戰升級的舉措。對此,外界也可暫時鬆一口氣。但擔憂並未徹底消去,特朗普6月29日在記者會上仍強調「如果我想,仍可以徵收關稅」,說明他並未徹底放棄關稅威脅。

經過十幾輪的磋商,中美都對彼此的誠意有所懷疑。(路透社)

再者,美國這次只是暫時不再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此前美國對華徵稅的舉措並未取消。按照中國副總理劉鶴的說法,中國的一個要求是美國取消加徵的全部關稅。

2018年12月的阿根廷G20峰會上,中美也曾給貿易戰按下暫停鍵,如今看來,中美仍是邊打邊談。中美之間的分歧依然很大,雙方都還沒有作出重大妥協的跡象。

中美態度都強硬

其實,中美現在僵持,特朗普出於競選的需要並不想給外界造成自己讓步的印象,而中國也已經多次表示會「奉陪到底」。可以看到,在習特會前,中國官方電視台央視在其王牌欄目《新聞聯播》刊播《國際銳評:關稅威脅無法解決問題》。評論指出,中美兩國元首即將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大阪峰會期間會晤。就在此時,美方一些人再次以加徵關稅相威脅,進一步施壓,試圖增加籌碼,這種做法既違背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也不符合兩國元首近期通話精神,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態度。 

此前5月13日中國官方電視台發表《國際銳評:中國已做好全面應對的準備》之後,中國官方媒體掀起了批評美國的報道潮。此次在習特會的前中國官方媒體發表對美國不滿的評論十分意味深長。

而在會見習近平之前美國政要接連發聲。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6月27日透露,6月24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與中國副總理劉鶴通話時,斷然拒絕了劉鶴提出的「均衡協議」要求。

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6月27日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說,在美中進行貿易會談前沒有對會談設置前提條件。

萊特希澤(左二)、羅斯(左三)和努欽(左四)等人對華立場存在些許分歧。(路透社)

特朗普6月26日在華盛頓表示,他在與習近平會晤時可能達成一個貿易協議,但是如果雙方達不成一致,他也做好了對幾乎所有剩下的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的關稅的準備。

中美雙方的立場都非常強硬,不是因為不想達成協議,而是因為中美貿易戰進入了新階段,中美雙方正在醞釀大動作。如果說前一個階段的貿易戰,中美雙方對彼此的訴求已經摸清楚,現在中美雙方都在為逼壓對方讓步積極運籌。

中美貿易戰擴大化 

中國方面,習近平此次G20的主要任務除了世界經濟形勢,另一個主要的任務就是貿易問題。習近平此次演講的主題「關於世界經濟形勢和貿易問題的發言」。據查詢,以往習近平在G20峰會上的演講主題基本都是圍繞「世界經濟形勢」展開,比如2018年的演講主題是「登高望遠,牢牢把握世界經濟正確方向」。習近平凸出「貿易問題」比較少見。

習近平在G20峰會演講中還提到「要尊重客觀規律」、「人類從閉塞走向開放、從隔絕走向融合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要「避免因一時短視犯下不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這些表態都很有指向性和針對性。

在G20峰會期間,習近平與諸多領導人的會晤中都提到了開放性經濟,捍衛自由主義,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習近平會見安倍時表示,期待峰會發出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明確聲音,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穩定預期和動力。

作為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中日合作的影響不可小覷。(路透社)

習近平會見文在寅說,雙方要加強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等多邊框架內的協調,共同反對保護主義,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在與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時,習近平稱要維護多邊主義,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貿易體系,推動基於相互尊重的公正、可持續的發展和貿易模式,制定更加平衡的國際貿易談判議程。

更早前,習近平6月訪問俄羅斯時與普京談及了全球戰略和貿易問題,並專門出席聖彼得堡經濟論壇。在4月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習近平在演講中稱,我們要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3月,習近平訪問歐洲,在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的四方會談中稱,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讓世界各國人民共享經濟全球化發展成果。

習近平3月訪問歐洲,中歐重新定位彼此。(路透社)

習近平在國際外交場合中愈發強調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這背後的原因在於中國將貿易戰當成是保護主義同自由主義之間的鬥爭,而中國要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稱中國要「成為世界亂象中的中流砥柱」。而習近平與普京會晤後,王毅強調中俄關係成為維護世界和平安全的中流砥柱。

從美國的盟友日韓歐等到新興經濟體印俄再到G20成員國,中國認為這些都是可以合作的夥伴。中國正在發動更為廣泛的國際力量來捍衛國際經濟秩序

特朗普構建支持體系

中國在全球正在爭取可以團結的力量,同樣,美國也在積極構建自己的支持體系。

比如,美印貿易戰看似轟轟烈烈,6月5日,美國取消印度普惠制貿易地位;隨後,印度宣布自6月16日起對從美國進口的28種商品加徵高達120%的關稅。實際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6月25日至26日訪問新德里,稱他對美印貿易關係重回正軌持樂觀態度。特朗普則在大阪與安倍和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會晤後稱美日印將達成偉大貿易協議。

6月12日,蓬佩奧在美印商會主辦的印度創意峰會上發表政策演講,稱期待着發掘我們兩國人民之間更多合作的可能性。5月,蓬佩奧出席美國保守派智庫克萊蒙特研究所成立40周年慶典,發表題為《建國後的外交政策》的公開演講:美國給予印度戰略貿易許可地位(STA-1),放寬對印高科技出口管制;利用通信兼容性與安全協議(COMCASA)強化美印軍事紐帶。

有「印太」戰略在,美國也看中日印的影響力。(路透社)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4年印度僑民匯款收入就達到700億美元,而2017年印度外匯儲備才3700億,可見僑民匯款佔了印度外儲的大頭。在美國的印度工程師又是最大的貢獻者。印度對與美國的貿易戰並不擔心,但對於H-1B簽證問題卻更憂慮。在傳出美國將限制印度科技人才到美國工作的H-1B簽證的消息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予以否認,是向印度示好。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從5月初訪問印度到6月中旬發表美印經貿關係講話,都凸顯了美國對印度的重視。

儘管美印之間有貿易摩擦,但美國的種種動作都是在拉攏印度,而非推開印度。

同樣,特朗普對日本汽車關稅等不滿,但可以看到,特朗普5月單獨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6月赴日本參加G20峰會都說明了它對日本的看重。就連原本5月徵收的汽車關稅,特朗普也推遲到11月再做決定,明顯是要給日本等談判的時間。特朗普日前還被爆料出想要撕毀日美安保條約的消息。不管消息真假,這本身對日本就已經構成了足夠的威懾。

中美手法差異

中美的種種動作都是在合縱連橫,目的都是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目的一樣,但手法不一樣。

不同的國家體量、文化背景導致中美外交處理方式不同。(路透社)

來看看習近平本次G20峰會的演講,除了像以往那般強調中國要與世界如何發展經濟外,他的演講中公布了5大具體措施:進一步開放市場 、主動擴大進口、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全面實施平等待遇、大力推動經貿談判。

從博鰲亞洲論壇到中國進出口博覽會再到「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等場合,北京一直在強調「中國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是用經濟上的利好吸引各方的關注。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中國已經是全球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各國也看到了中國發展的潛力以及紅利,它們希望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習近平的種種表態有安撫外界對中美貿易戰擔憂之意,更重要的是要告訴外界不論中美貿易戰進行得如何,中國依然想要尋求各方的合作。

同時,中國藉著各種場合強調自由貿易的重要性,佔據道德高地。全球各國之間的經貿聯繫愈發密切,而各國都受到貿易戰的影響,中國的呼聲很容易獲得外界的共鳴。

特朗普誠然也在拉攏各方,但他慣用的方式還是威逼,不滿各國佔美國的便宜,就連盟友也不放過。特朗普有多少次抱怨德國和日本等,讓默克爾感慨歐洲要靠自己。特朗普有多少次要求盟友承擔更多的軍事費用又有多少次強調要盟友自己保護自己。特朗普一味追求「美國優先」讓盟友困惑不解,效果也會適得其反。

美國有自己的優勢,各國礙於美國強大的影響力而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但美國並非它們唯一的選擇,美國的做法只會加速各方的逃離。贏得他國信任的不是對抗,而是利益。這也是中美在這場貿易戰中展現給外界的不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