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頓繼續擔任特朗普的國安顧問是自取其辱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特朗普和中朝俄的和解姿態,讓其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的強硬立場顯得異常突兀。
如果特朗普繼續和解路線,博爾頓可能會面臨原則、名譽和權位皆輸局面。

從大阪「習特會」、「特金會」、「特普會」和近來美伊緊張關係可以看出,博爾頓或多或少都以國安顧問的身份在白宮扮演着角色。但是,隨着特朗普將美國內政外交完全轉變為一場政治秀,追求務實的外交成果,一直希望借特朗普推進自己理想的博爾頓,似乎並沒有實現自己的抱負,反而逐步被邊緣化、甚至在無形中被特朗普或其周圍溫和派幕僚「羞辱」。

凡是被特朗普挑選為他效力的幕僚,入職前都曾誇讚過特朗普,然而都無一例外地受到過特朗普的羞辱、降格甚至嘲諷,有些甚至被起訴坐牢,有的即便不坐牢,也差點身敗名裂。可能只有他的家人伊萬卡(Ivanka Trump)不會享受這種「待遇」。

國安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通過在霍士新聞(FOX News)迎合、吹捧特朗普,成功接替軍人出身的麥克馬斯特(H. R. MacMaster)擔任國安顧問,助推了很多對外強硬的外交辭令和國安政策。

自上世紀末至今,博爾頓一直延續着強硬的好戰立場。時至今日,他依然拒絕承認伊拉克戰爭是一場錯誤,而特朗普則明確認為,伊拉克戰爭是「糟糕的錯誤」。

博爾頓幾十年來一直將朝鮮、俄羅斯和伊朗視為美國的敵人,但在特朗普眼裏,俄羅斯和朝鮮反而是可以接觸的對象,俄朝領導人更是他的好朋友。即便是不斷升級的美伊關係,特朗普也拒絕滑向戰爭邊緣。博爾頓等幕僚增兵中東的計劃,亦被特朗普駁斥。

博爾頓(右一)在特朗普特色外交中的角色越來越突兀(美聯社)

在對華關係中,博爾頓建言特朗普指控北京「干涉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在貿易談判中以「國家安全」或「軍事安全」為由對中國加大施壓、憑空增添談判砝碼;在軍事上加大對中國「南海軍事化」的指控;加大在網絡安全領域對中國「偷竊美國技術與秘密」的指控等等。但是,為了短期政治效益和連任選舉的需要,特朗普多次同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通話、見面和解,促使雙方在貿易層面保持在合作與談判的軌道上。

以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白宮顧問庫什納(Jared Kushner)和伊萬卡(Ivanka Trump)為代表的主談派,暫時在白宮內佔據主要話語權,博爾頓之前在貿易邊緣打擦邊球的主張一直未獲准允,比如訪問台灣的計劃,美國之前的對台軍售計劃以及派更多美國軍艦闖南海的計劃,也未如博爾頓所願推進。

也就是說,博爾頓在對華關係問題上有發言權但沒有話語權。

朝鮮問題上更讓博爾頓難堪。

博爾頓一直支持對朝鮮進行經濟制裁,迫使後者就範、甚至崩潰。2008年,小布殊(George W. Bush)政府取消部分對朝經濟制裁後,博爾頓曾在《華爾街日報》撰文,將此舉稱為美國總統的悲哀之舉,是美國對朝政策的「悲劇終結」。被特朗普任命為國安顧問前,博爾頓還在呼籲對朝鮮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

但是,通過三次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會晤,尤其是在板門店特金會後,特朗普不但考慮取消部分對朝制裁,甚至有可能擱置讓朝鮮上繳核武器的要求,只要求朝鮮停止發展新的核武器。

可見博爾頓完全不在特朗普對朝決策之內。即便是板門店特金會,博爾頓也沒有參加,而是按原計劃訪問蒙古。

特朗普堅持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交好,也讓博爾頓無奈。

博爾頓支持強化北約(NATO)力量予以對抗,認為北約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政治、軍事聯盟。博爾頓甚至將普京干涉美國2016年大選的行為視為美國絕對不能容忍的「開戰理由」。

但是,特朗普始終重視和普京的私交,多次拒絕公開就俄羅斯干涉美國大選當面批評普京。即便是大阪特普會,面對美國輿論要求特朗普向普京提及俄羅斯干涉美國民主的壓力,特朗普最後也是以一種開玩笑的方式,和普京一笑而過。

特朗普幕僚當中,博爾頓(中)的強硬立場最難調和(視覺中國)

那為什麼特朗普還需要、甚至離不開博爾頓?這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博爾頓可以充當反擊左派、回擊白宮軟弱的最有力武器。特朗普不喜歡博爾頓,但喜歡利用博爾頓。這和特朗普對前白宮戰略師班農(Steven Bannon)的姿態是一樣的,畢竟他們相互有很多共同語言。

特朗普的邏輯或許是,正是因為有博爾頓這樣對朝鮮、中國、俄羅斯甚至伊朗最強硬的幕僚在身邊,自己和這些國家達成的任何協議才是完美且成功的。這樣左派或反對者才能無力辯駁。 所以,特朗普和博爾頓有相互利用的關係,都存在國內政治博弈和個人利益的考量。

霍士新聞記者卡爾森(Tucker Carlson)一直是特朗普的忠粉,可以說是特朗普在媒體界當中的「喉舌」。在美伊關係緊張和升級之際,卡爾森一直敦促特朗普避免和伊朗軍事對抗,並強烈批評博爾頓的好戰主張,將其批為「官僚蛀蟲」。美國專欄作家戈爾德貝格(Michelle Goldberg)7月1日在《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中對此調侃博爾頓稱,在正常運作的政府,國安顧問的言行應該比電視台主持人的說辭更權威。但在板門店「特金會」期間,陪同特朗普訪問三八線的則是卡爾森,而非博爾頓。這是多麼大的諷刺。有美國網友調侃說,可以讓卡爾森擔任國安顧問。

博爾頓本來通過投特朗普所好,找到了穩固自己在白宮話語權的時機,然後藉機推行自己堅信的對外強硬路線。但是,特朗普的和解姿態以及他對短期政治效益的追求,讓博爾頓的強硬好戰立場在國安委員會內部顯得異常突兀。他的存在似乎已經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和自我矛盾。

對於博爾頓這樣以鷹派好戰立場為準則的幕僚,如果自己的主張得不到接納,他在白宮的權力存在就毫無意義。如果繼續留在白宮,就無異於出賣自己多年來的立場原則,換取自己的政治權位,繼續違背自己的原則為特朗普效力。

如果特朗普繼續溫和路線,對外全面和解,博爾頓搞不好會面臨既喪失原則,又丟失名譽,還不再擁有權位的三輸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