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北京一再強調的「戰略定力」究竟是什麼?

撰文:鄭瑞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談判於周二(7月9日)重啟,而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則於一日前罕見出席世界和平論壇,側面回應貿易戰對中國的挑戰,強調戰略定力和自信。
中美貿易戰一年多以來,北京一再強調「戰略定力」,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7月9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財長姆努欽(Steve Mnuchin)進行通話,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參加。中美貿易談判在G20大阪峰會之後正式重啟。

當前,雖然G20大阪習特會讓中美貿易戰暫停升級,雙方對關稅的加徵也偃旗息鼓,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局面就一定會趨於樂觀。中美之間對於貿易協議上的種種分歧顯而易見,美國對下一輪的談判結果的預期也比之前更為保守,特朗普身邊的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近期還表示談判的「質量比速度更重要」,可見談判任重道遠。

7月8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2019年清華大學主辦的世界和平論壇開幕式講話,側面對中美貿易戰進行了回應。他表示,中國將堅持做好自己的事,以戰略定力和自信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戰略定力和自信」,其實就是中國一貫對待貿易戰的態度。

王岐山講話談到中國的戰略定力和自信,這也是中方一直所強調的態度。(路透社)

如此背景下,北京近來對貿易戰的幾度表態則是越發堅定。

北京三度強勢回應貿易談判

在王岐山的這次講話之前,中國商務部已經兩次回應了關於中美貿易戰的問題。

7月2日,中國商務部召開專題新聞發佈會,發佈了中國在今年1月至5月使用外資的情況,數據顯示在全球跨國投資連年下跌的情況下逆勢上漲, 實際使用外資3690.6億元人民幣(1人民幣約合0.15美元),同比增長高達6.8%,海外資本並沒因為貿易戰「撤離」。

習近平在G20峰會上表示中國有信心「走好自己的路」。(新華社)

商務部綜合司司長儲士家表示,面對複雜的國際經貿環境和國內複雜的改革任務,商務部全力「穩外貿、穩外資」,不能將所有問題和困難都歸咎於中美經貿摩擦,不能把企業外遷與經貿摩擦直接掛鈎。

7月4日,商務部的例行記者會上,中方亮出對中美談判的「底牌」。發言人稱,如果雙方能夠達成貿易協議,必須全部取消美方對中國產品加徵的關稅,同時希望美方能落實承諾,儘快停止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企業的做法。

同時,對於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的承諾,商務部並沒給出具體的計劃。英媒路透社報道稱,中方之有在最終達成全面協議的前提下才能確定採購農產品的承諾。

敦促美國對華為「放行」,以取消全部關稅為明確條件進行貿易協議的談判,這些都讓中方的回應看似比此前更為「強硬」。

美國對華為公司的圍堵,揭示了中美博弈的本質 。(視覺中國)

中美矛盾的本質

中國選擇如此應對貿易戰,來源於對中美貿易戰背後矛盾本質的認知。

中美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這是中國崛起令全球政治震動的必然結果。中國實力的上升,美國影響力的相對下降,令美國乃至以美國為中心的西方世界都為此感到焦慮。

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華為的打壓就是最好的例證——這絕不只是有關美國的國家安全,而是從前沿科技、信息掌握上,美國對中國上升實力的不適應,也是科技上兩國之間的結構性矛盾。美國要在科技上把握全球的主導權,在經貿、地緣層面也是如此。

而貿易戰背後是全球格局正在變化的事實。以西方經濟和政治制度,乃至意識形態和文化體系,都在這場變化之中面臨挑戰。

正因如此,中方才知道,無論是「硬碰硬」還是「投降」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無論讓步與否,美國也不可能真正「放過」科技領先的華為,更不可能主動放棄遏制中國的戰略,特別是在特朗普政府已經將反華情緒煽動起來之後的現在。

對中國來講,中美關係需要穩定,但是無論如何繼續自身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戰略定力的作用就凸顯出來,怎樣在不斷升級的矛盾中,不隨美國起舞加劇局勢的緊張,同時維護自身權益,還將是對中國長期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