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上海談判談什麼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第十二輪中美貿易磋商將於7月底在上海舉行。此次磋商重啟意味着5月初以來中美互相加徵關税導致的談判中斷即將恢復。

至於中斷的磋商何以能夠重啟。有聲音認為是中美達成了一系列的前提交易,比如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美國解禁華為。這也是過去一段時間中美貿易談判牽頭人兩次通話的題中之義。

但在觀察人士看來,要將此次磋商重啟放在中美貿易談判的整條線上來考量才有意義。

討論磋商的重啟,就必然談到磋商的中斷。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右)對華立場強硬,美國財長姆努欽(左)對華立場偏軟。(Getty)

2019年5月初特朗普(Donald Trump)公佈對中國商品加税,根本原因是美國不認同中國提出的一百多頁的修改意見。談判破裂後,中美互相表達了強硬的立場。中國副總理劉鶴5月9日至10日訪美提出了要達成協議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必須取消關税;第二,採購數字符合實際;第三,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尊嚴,協議文本必須平衡。此後中方多次重申這三個條件。6月2日中國發布《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

此前,中美談判出現類似於5月初中斷氛圍的只有一次,即2018年5月,美國政府在雙方發佈聯合聲明僅10天后撕毀協議,從2018年5月到12月的阿根廷習特會,中美之間進行的是層層加碼的互相加徵關税的貿易戰。當時2018年9月,中國發布《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

也就是説中美談判至今,大的談判波折實際上有兩次。一次是2018年5月,一次是2019年5月。考量此次中美貿易磋商在上海重啟,需要將其放到中美談判的整個框架中去。同樣是貿易談判中斷,2019年5月這次的中斷和2018年5月的談判中斷性質並不同。

特朗普對中美貿易戰的認識不斷被修正。(視覺中國)

2018年5月的談判中斷背景是,當時中美之間已經達成了協議,美國方面單方面撕毀協議。特朗普毀約背後既有着立場調整,也有着國內選舉因素考量。當時距離美國中期選舉只有數月,撕毀協議本身有對華強硬的選戰考量。

中期選舉之後,雙方迅速達成在阿根廷舉辦習特會的共識。並且當時的習特會中美相談甚歡。原因就在於談判破裂有着一定的選舉因素,中美對於談判破裂後必然恢復有着清醒的認識,重啟談判並沒有門檻。

2019年5月這次談判中斷是因為中美之間的立場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中美無法消弭立場差異。貿易談判的恢復過程是中美立場較量的過程。無論是購買農產品還是解禁華為,中美之間拉鋸針對的是具體事宜。

談判中斷的原因不同,談判恢復的過程不同,談判重啟的目的和訴求自然也不同。

2018年阿根廷習特會後中美重啟貿易磋商,雙方經過一段時間的短兵相接後,心理預期都有一定的變化,都認為有達成協議的可能,因此迅速進入談判了。

大阪習特會後中美重啟磋商,地點從北京變換到了上海,中方談判團隊人員也會有一定的調整。中美試圖通過談判人員、談判地點的變更,談判目標的縮小,為磋商注入活力,找到破解分歧的突破口。

中美通過習近平特朗普會晤恢復談判。(Reuters)

從目前的談判狀態看,從中美談判破裂兩次的過程看,中美磋商遠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2018年中美談判破裂到重啟的過程,是中美初次交手的心理戰,2019年這次談判破裂到重啟的過程,是中美貿易戰進入相持階段的拉鋸戰。談到現在,中美之間的分歧已經公開化、具體化。中美通過打貿易戰對彼此的訴求第一次有了全方位瞭解。

未來或許中美之間真的會到退無可退、談無可談的境地。彼時中美之間的磋商就不會是現在這樣通過換談判地來找到突破口的境況。真正的分歧是更換地點亦無法彌合的。上海談判可能會更多聚焦中美分歧中較為容易達成共識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