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階級管治無能」? 脱歐風暴中的英女王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英國脱歐10月31日大限將至,在約翰遜硬脱歐派政府與國會親歐多數誓將決一死戰之際,在位67年、見證「日不落帝國」崩解的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於93歲高齡,才遇上她一生人最大的政治考驗。

《星期日泰晤士報》周日(11日)引述王室消息人士,指英女王私下表示對「政治階級及其管治無能」感到「失望」。

在首相府迎接約翰遜的全英最高級公務員塞德威爾(右);他自己也因脱歐爭議而捲入政治旋渦之中。(路透社)

雖然白金漢宮對此未有回應,不過《每日電訊報》上週五(9日)就曾引述知情人士,指內閣秘書(即英國最高級的公務員)塞德威爾(Mark Sedwill)曾與英女王的私人秘書揚格(Edward Young)通話,討論如何讓女王陛下可以避免捲入英國脱歐的政治風暴之中。

白金漢宮對此報道亦是三緘其口,不過有王室消息就為此表示王室與唐寧街官員有溝通「並沒有什麼不尋常」,似乎有確認報道真確之意。

出動女王:由笑話變成現實?

2019年初,疑歐派談到出動她老人家,以皇室特權中止國會會期,讓英國根據《里斯本條約》第50條及英國的《歐盟(退出)法》在原來的脱歐限期(即2019年3月29日)自動脱歐。當時英國上下,以至於全世界,也以為這是個笑話。當時的英女王聽見,也許只能搖頭暗笑,心裏對自己子民的幽默感還感到些許驕傲。

人們曾認為硬推無協議脱歐只是愛開玩笑的約翰遜的政治把戲;如今這場戲卻愈演愈真。(路透社)

豈料,在脱歐被押後、前首相文翠珊宣布下台後,諸如現任外相藍轁文(Dominic Raab)等覬覦相位的保守黨疑歐派政客,卻開始認真地「不排除出動女王中止國會」的可能。當時的首相大熱人選約翰遜(Boris Johnson)更對出動女王的提議表示「這看起來甚有道理」。

此時,國會的親歐派卻為阻「中止國會導致無協議脱歐」而扭盡六壬為女王解圍。7月中,國會上下議院通力合作,藉與脱歐無關的《北愛爾蘭行政機關組成法案》審議之機,將國會討論北愛爾蘭行政問題的權利加進法案之中,並且定明即使國會會期結束,也要復會討論。

一時之間,約翰遜出動女王的危機即獲解除。

不祭出女王 已無阻止脱歐之法

當約翰遜力推如期無協議脱歐、親歐派絞盡腦汁阻止前者之際,英國政界突然驚覺脱歐時間緊迫,如果要如期脱歐,就必定只有無協議脱歐一途;而且,雖然國會已有多數議員表示反對無協議脱歐,於法於憲卻無法真正阻止約翰遜政府硬推如期脱歐。於是,英女王又再被擺上枱面,不過這次圖犯大不諱者卻是一眾親歐派議員。

示威者可以吹氣公仔嘲笑約翰遜,然而卻不能改變脱歐前途已盡握在其手的事實。(路透社)

英國智庫「政府研究所」(Institute for Government)周日公布一份有關英國國會在脱歐角色的研究報告,為目前形勢作了詳盡分析。其中有六大結論:

1. 即使歐盟對約翰遜讓步,談得新脱歐協議,英國國會也沒有足夠時間通過相關的國內立法。因此,英國能在有協議的情況下如期脱歐,可能性極低。

2. 國會可以動議投票反對無協議脱歐,不過由此動議不改法律,約翰遜政府可以對之置之不理。

3. 由於約翰遜政府操控議程,國會議員即使想要正式立法阻止無協議脱歐(例如直接向歐盟收回脱歐決定),前者也可以在脱歐限期前阻止相關企圖。

4. 即使國會對約翰遜政府通過不信任投票,如果各黨無法組成大聯盟政府,英國並無法律阻止約翰遜拒絕辭職。

5. 即使約翰遜政府願意辭職,由於大選將有五個星期的競選期,要在10月31日前趕忙進行選舉的可能性甚低。

6. 沒有現屆政府支持,二次公投絕不可能。

在此等形勢之下,親歐派為阻無協議脱歐似乎只有一招:透過不信任投票趕約翰遜下台,再另覓他人請求英女王邀請他組成過渡政府,以一方面向歐盟申請押後脱歐,另一方面主導提前大選的日程。

工黨影子財相麥克唐奈一直是黨魁郝爾彬的戰友。(路透社)

以君權踢走首相?

工黨的影子財相麥克唐奈(John McDonnell)早前受訪就指出,如果約翰遜在不信任票失敗後拒絕辭職,他會馬上「叫的士」將工黨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送到白金漢宮,向英女王宣布工黨要「接管」英國,要求女王行使作為英國君主的權力,解除約翰遜相位,邀請郝爾彬籌組政府。

然而,英國君主辭退在任首相的權力已有185年未有被運用過。對上一次案例,要追溯到1834年英王威廉四世(William IV)不顧國會反對辭退時任首相蘭姆(William Lamb)之時。可見此舉之嚴重。

憲政危機一:不信任票之後 誰領導政府?

另外,即使英女王決定要行使此權,此決定要何時作出,也是未知之數。在《2011年定期國會法》通過之前,在不信任投票落敗的首相若非請辭,就必須解散國會。上一位因不信任票下台的首相,要追溯到1979年的賈拉漢(James Callaghan)。當時他決定解散國會,然而仍留任了超過一個月至大選後才正式下台。

由於工黨堅持在不信任票後要由備受爭議的郝爾彬領導政府,原本可能極低的「大聯盟政府」更是無望。(路透社)

在《定期國會法》通過之後,國會議員有權在不信任動議通過後的14天內重新獲得國會多數信任而另組政府。問題是:這14天內的英國政府到底要由誰領導?是現屆政府?還是「女王陛下最忠誠的反對黨」工黨?英女王能否在這14天內辭退現任首相,另尋他人組成過渡政府?這個「他人」又應該是誰?

由於《定期國會法》並無明文規定,而且2011年以後也未有不信任動議被通過的案例,因此英女王要如何作為也無先例可跟循。

如果英女王在這14天內不作為,約翰遜或者其他人又無法重新取得國會信任,另一個問題就出現了:在提前大選之前的這段時間內,英國政府到底要由誰主理?而上述無解的問題,也可在此重問一遍。

憲政危機二:大選在即 英女王要聽從誰?

更重要的是,大選日期將由英女王聽取首相的建議下決定。由於10月31日的脱歐大限逼近,脱歐派當然想將大選日期推至限期之後,造成米已成炊之局,而留歐派則想在限期前進行大選,希望一博組成留歐派新政府,馬上向歐盟申請押後脱歐,以破無協議脱歐之局。

英國脱歐或將導致白金漢宮重新成為政治中心。(路透社)

英女王到底要如何決定下次大選日期?約翰遜當然認為由於他理論上仍是唐寧街10號首相府的主人,女王當然要按其意見行事。不過,反對者卻認為,即使約翰遜名義上仍是首相,然而由於他已失國會信任,再沒有資格要求女王聽從其意見。

在此等爭議之中,英女王似乎只能主動作出她自己的政治決定,而她的任何決定也要在疑歐派與親歐派之間選邊站。這,就是女王的兩難。

內閣秘書塞德威爾與女王私人秘書揚格對於女王陛下或被捲入政治風暴之中,似乎也無計可施。根據《每日電訊報》的報道,塞德威爾只計劃在看到危機苗頭之時,去信各政黨領袖,警告他們不要將女王扯進他們的政治對抗之中。

正如數個月前大家也難以想像香港政治危局會發展到今日的形勢一般,英國脱歐大限距今不足三月之遙,脱歐與留歐、疑歐與親歐的兩派對立,會否愈演愈烈,最後逼得英女王不得不破例出場主持局面,至今仍是未知之數。

不過,無論事件如何發展,除了英女王要面臨王室憲政危機之外,英國的「政治階級」也將威信無存。任何人站在英女王的位置,對這些人只言「失望」,只是非常英式的「輕描淡寫」(Understatement)修辭手法而已。